天天看點

智慧法治學術動态(2024年第18期總第92期)

作者:上海市法學會
智慧法治學術動态(2024年第18期總第92期)
智慧法治學術動态(2024年第18期總第92期)

學術前沿

王苑|具身智能體的隐私風險及法律應對——以人形機器人為例的展開

具身智能體結合了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單獨讨論其中的任何一項技術對隐私的威脅都是片面的。具身智能體所具有的具身性、互動性及湧現性特征展現了其強大的互動和行動能力,給隐私與資料保護帶來前所未有的新挑戰。一方面,具身智能體能侵入私密空間,記錄私密活動并潛移默化收集處理私密資訊;另一方面,自主決策和自主行動的結合能造成實害,侵害使用者的人身财産權益。既有的隐私和資料保護規則圍繞資訊控制而展開,具身智能體資料的生成和湧現加上造成實際損害的能力不僅會導緻個人資訊控制機制的失靈,還可能會使追究責任變得不切實際。針對這些挑戰,除了弱化既有資料法中個人同意的作用外,還需在人工智能立法中植入資料保護理念,強化監管者和設計者責任,尤其是應當禁止通用型具身智能的市場化應用,并确立“通過設計來進行隐私和資料保護”的原則,明确設計者的可責性。(全文刊《東方法學》2024年第3期)

王苑,東南大學法學院講師

徐偉|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提供者侵權歸責原則之辨

私密資訊适用隐私權規則抑或個人資訊保護規則,學界争議較大,實務界亦有不同做法。私密資訊與敏感個人資訊區分保護模式、競合規則保護模式、聚合規則保護模式皆存在難以克服的缺陷。在人格要素商業化理論和實踐同步發展的當下,應對現有保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提供者侵權适用過錯責任原則存在諸多困難,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提供者侵權與過錯責任原則的基本理念不相契合,以“行業通常技術水準”或“違法推定過失”認定過錯難以有效解決過錯的證明難題。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提供者侵權采過錯推定責任原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符合服務提供者與受害人地位不平等、技術複雜性高、資訊不對稱的現狀,符合應當強化受害人救濟的現實需求。然而,認定服務提供者存在過錯與服務提供者無法預見和控制緻害内容生成的客觀事實相悖,會沖擊過錯推定責任理論體系。生成式人工智能侵權與個人資訊侵權不同,不宜參照适用後者的歸責原則。生成式人工智能侵權作為一種新型危險責任類型,适用無過錯責任原則有其正當性:服務提供者能夠從服務提供行為中獲益,有能力分散損失,無辜的受害人應受到優先保護,且無過錯責任原則有助于降低人工智能風險、減少制度不确定性引發的成本,能夠為服務提供者提供可預期的制度環境。(全文刊《法制與社會發展》2024年第3期)

徐偉,上海政法學院佘山學者特聘崗教授

高秦偉|數字行政中法治價值的設計與實作

人工智能、機器學習與算法等數字技術在政府運作中迅速普及,行政效率、一緻性以及準确性得以提升,但由此也産生了諸如技術在多大程度上保障甚至促進法治、法治可否被設計為技術系統等的疑惑,通過設計在技術中嵌入法治價值的理念可以回答這些追問,可以纾解目前法律與技術之間的不比對、數字政府建設營運可能帶來的偏見和錯誤,以及指引自動化系統是否需要人工幹預等難題。随着數字行政的不斷發展,或許問題更多,技術性的解決方案可以縮小一些差距,但仍然需要在法律與技術專家之間展開跨學科的研究,以增強數字政府與行政法學理期望之間的一緻性。數字政府建設營運與法治價值的互相融合,并完善公私合作規範,方可使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能、區塊鍊等數字技術的效能得到充分發揮,才能夠使法治充分彰顯其應有的民主、透明、參與、問責等意涵。(全文刊《比較法研究》2024年第2期)

高秦偉,中山大學法學院教授

霍俊閣|健康醫療資料的刑法類型化保護模式研究

現行刑法對健康醫療資料的控制型保護模式,既難以杜絕二次洩密行為,又會造成保護體系的漏洞,且不利于健康醫療資料的開發應用。經對比分析其共享屬性可知,健康醫療資料分為不予共享類與開放共享類兩個類型。在安全保護需求上,前者更關注刑法對資料保密性的保護,後者更專注于刑法對資料完整性與可用性的保護。刑法應當據此采取類型化保護模式,強化對不予共享類健康醫療資料的控制型保護,推動對開放共享類健康醫療資料的利用型保護。應将非法使用涉個人隐私的不予共享類健康醫療資料行為,及破壞開放共享類健康醫療資料行為納入刑法規制範圍,并将合理性原則作為開放共享類健康醫療資料處理行為的違法阻卻事由。(全文刊《當代法學》2024年第2期)

霍俊閣,西南政法大學人工智能法學院副教授

彭濤|數字政府中個人資料保護的法律規則轉換

建設數字政府必定導緻大量個人資料進入政府掌控的公共資料庫,這些公共資料中的個人資料需要在數字政府内部共享,以及通過外部流通,進而促進社會公共利益的增加。這就必然導緻之前以“告知—同意”為主的個人資料保護法律規則,無法适應數字政府中個人資料的應用狀況。數字政府采用的數字技術對個人的意思表示會産生影響,同時這些技術也導緻個人隐私在一定程度上透明化。個人資料及其權利的法律性質存在個人性及公共性的二進制性,個人資料經過合法程式進入政府公共資料庫之後,應當擴充個人資料的公共性。在數字政府中應當有與私法不同的個人資料保護規則,主要包括強調個人資料共享及流通,以增加社會價值的利用規則體系;強調國家監管以保護個人資料的保護規則體系;強調事前預防措施的救濟體系。(全文刊《法學》2024年第4期)

彭濤,西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教授

布魯金斯學會|釋出中美政府人工智能對話系列文章

2023年11月,中美兩國上司人在加利福尼亞會晤時宣布建立一個新的人工智能雙邊磋商管道,旨在降低人工智能應用風險,并意圖圍繞人工智能治理達成共識。盡管雙方在一些具體問題上尚有待形成共識,但已有政策背景和互動基礎。而人工智能的多面性意味着對話範圍廣泛,包括軍事用途、資料共享等關鍵議題,中美雙方需要慎重選擇對話涉及的領域。以此為背景,布魯金斯學會釋出了《中美人工智能對話路線圖》(A roadmap for a US-China AI dialogue)、《為中美人工智能對話奠定基礎》(Laying the groundwork for US-China AI dialogue)等文章,梳理了中美政府進行人工智能對話的背景和基礎,并重點闡述了人工智能的軍事應用、促成積極合作和保持專注度這三個方面對對話取得實際成效的重要性。(全文載布魯金斯學會官網;“網絡法理論與實務前沿”公衆号2024年5月8日推文載有編譯)

布魯金斯學會,美國著名智庫

新規速遞

财政部|《關于做好2024年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

2024年4月30日,财政部網站公布《關于做好2024年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2024年将選擇35個左右城市開展第二批試點工作,将聚焦企業需求,加快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優先将數字化轉型需求迫切、具備一定數字化基礎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納入試點範圍,強化數字賦能,促進産業鍊供應鍊優化更新。注重推進人工智能大模型、大資料、區塊鍊等技術在研發設計、視覺質檢、參數優化、能耗管理、智能分揀等場景中的應用。(财政部)

荷蘭資料保護局|《個人和私人組織資料抓取指南》

2024年5月1日,荷蘭資料保護局(Autoriteit Persoonsgegevens,AP)釋出了《個人和私人組織資料抓取指南》。指南中為私人實體和個人的資料抓取設定了嚴格的架構,同時也指出政府抓取活動同樣充滿隐私風險。。指南強調了個人資料抓取普遍非法的基本原則,駁斥了公開資料可以自由抓取的普遍誤解,并在一般禁止的原則基礎上給為了個人項目而在小規模進行的以及出于特定公司目的的有針對性抓取等情況設定例外,以符合GDPR關于資料最小化和目的限制的原則。(荷蘭資料保護局)

市場監管總局|《網絡反不正當競争暫行規定》

2024年5月6日,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網絡反不正當競争暫行規定》,于2024年9月1日起實施。《規定》共四十三條,對網絡不正當競争、監督檢查等進行了規定,細化了反不正當競争行為的構成要件和認定因素,全面梳理列舉網絡不正當競争行為,強調了平台主體責任,進一步優化了網絡反不正當競争案件中執法辦案程式規定。(市場監管總局)

天津自貿試驗區|釋出2024年版資料出境管理負面清單

2024年5月9日,天津市網信辦釋出《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資料出境管理清單(負面清單)(2024年版)》。《負面清單》列明了天津自貿試驗區企業向境外提供資料需要申報資料出境安全評估、訂立個人資訊出境标準合同、通過個人資訊保護認證的情形。天津自貿試驗區企業向境外提供《負面清單》外的資料免予申報資料出境安全評估、訂立個人資訊出境标準合同、通過個人資訊保護認證。涉及國家秘密的資料、核心資料、政務資料不納入《負面清單》管理,相關資料出境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規定執行。(網信天津)

美國國會|公布限制人工智能模型出口的法案

2024年5月8日,美國國會衆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Michael McCaul,美國與中國共産黨戰略競争特别委員會主席John Murnar,,民主黨首席議員Raj Krishnamoorthi和Susan Wild共同提出了“增強海外關鍵出口限制的國家架構法案”(Enhancing National Frameworks for Overseas Restriction of Critical Exports Act,ENFORCE法案)。ENFORCE法案對美國2018年《出口管制改革法》做出了三項修改,授權美國商務部長可以在和國務卿、國防部長和能源部長協商後,對一些“人工智能系統”和“對美國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特定新興和基礎技術”進行出口管制,并限制美國人與外國人合作開發此類系統和技術。(美國國會衆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

最高檢|《關于加強新時代檢察技術工作的意見》

2024年5月9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檢察技術工作的意見》。《意見》指出,在檢察監督辦案中充分發揮檢察技術職能作用。要健全檢察技術工作體系,統籌使用檢察技術資源、強化組織上司,提升檢察技術工作專業化規範化水準。加強檢驗鑒定工作,強化檢驗鑒定在檢察偵查中的證據支撐作用,發揮檢驗鑒定在公益訴訟調查核實、訴訟請求判斷中的作用。加強快速檢測、大資料、遙感等技術線上索發現、篩查等檢察監督辦案中的應用。(最高人民檢察院)

美國聯邦衆議院|送出加密貨币相關立法

當地時間2024年5月10日,美國國會衆議院表示将審議《21世紀金融創新與技術法案》(FIT21),為之後的議會投票掃清了道路。衆議院規則委員會表示,《21世紀金融創新與技術法案》是實作數字資産監管清晰化的重要第一步,該法案提供了強有力的、經過時間考驗的消費者保護和必要的監管确定性,使數字資産生态系統在美國蓬勃發展。對該法案數字資産市場提出了明确而實用的聯邦要求。它為數字資産生态系統在美國的蓬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消費者保護和必要的監管清晰度。(美國國會衆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

國務院|《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

2024年5月1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會議指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是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的重要舉措。要根據制造業多樣化個性化需求,分行業分領域挖掘典型場景。加快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推廣應用,做好裝置聯網、協定互認、标準制定、平台建設等工作。要加大對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支援,與開展大規模裝置更新行動、實施技術改造更新工程等有機結合,完善公共服務平台,探索形成促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長效機制。(新華社)

法律适用

克羅地亞個人資料保護局|對七個非法視訊監控實體處以總計16000歐元的罰款

2024年4月22日,克羅地亞個人資料保護局(AZOP)釋出了其決定摘要,其中對七個未具名實體處以總計16000歐元的罰款,原因是它們違反了《通用資料保護條例》(GDPR)和《個人資料保護實施法》。AZOP發現,這七個實體在場所内設定了視訊監控,但均未通知視訊監控下的對象,即進入記錄範圍時該通知不可見,和/或該通知未包含所有相關資訊。(克羅地亞個人資料保護局)

北京知識産權法院|釋出《涉資料産業競争司法保護白皮書》

2024年4月25日,在第24個世界知識産權日到來之際,2024中關村論壇全球知識産權保護與創新論壇在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召開。北京知識産權法院在論壇上釋出了《涉資料産業競争司法保護白皮書》(中英文版)。北京知識産權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宋魚水介紹說:“北京知識産權法院高度重視以資料為核心的數字經濟司法保護,審結了一批涉資料産業競争類案件,釋出了涉資料反不正當競争十大典型案例。本次釋出的《涉資料産業競争司法保護白皮書》是對北京知識産權法院涉資料競争司法實踐的總結和提煉,也是司法機關保護資料權益、維護公平競争秩序的有益探索。”(知産北京)

青島警方|破獲一起特大非法利用資訊網絡案

2024年4月26日消息。在“淨網2024”專項行動中,山東青島公安機關破獲一起特大非法利用資訊網絡案。2022年10月,青島網警在日常巡檢中發現,在青島市黃島區,有人操作QQ賬号為境外詐騙團夥提供吸粉引流服務,造成多人被騙。同時警方也接到多起報警電話,受害人被騙金額從2千餘元到10多萬元不等。青島警方共抓獲涉案人員110餘名,搗毀吸粉引流工作室10餘個,扣押作案裝置2400餘台,全方位打擊了為境外詐騙集團吸粉引流的“黑灰産”犯罪鍊條。目前案件正處于公訴階段。(公安部網安局)

國家知識産權局|人工智能不能作為專利發明人

2024年4月26日,國家知識産權局公布了2023年專利複審無效十大案件。其中由DABUS設計的“食品容器和吸引增強注意力的裝置和方法”專利在經過複審程式後被維持了駁回決定。合議組指出專利申請審批程式的目的不僅在于審查發明創造是否應當被授權,還包括要确定與該發明創造有關的權利。隻有符合民法規定的民事主體,才能作為發明人相關民事權利的權利人。中國專利局合議組認為DABUS是“人工智能系統”,不屬于民法規定的三種民事主體之一,不能作為民事主體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是以無法在專利行政程式中被确定為發明人。(企業專利觀察)

歐盟委員會|消息稱将于今年對蘋果展開反壟斷訴訟

當地時間2024年4月29日,歐盟委員會根據《數字市場法》規則将iPadOS指定為“守門人”(Gatekeeper)服務。歐盟委員會經過八個月的調查後認為,iPadOS是企業使用者接觸終端使用者的重要門戶,蘋果在iPadOS方面享有根深蒂固的持久地位。蘋果現在有六個月的時間來確定完全遵守适用于iPadOS的《數字市場準入法》義務,包括允許歐洲使用者從App Store以外下載下傳應用程式、解除安裝iPad上預裝的應用程式,以及從選擇螢幕上選擇浏覽器等預設服務。如果蘋果公司未能遵守規定,該公司可能會面臨高達其全球收入10%的罰款,如果屢次違規,最高罰款可達20%。(The Verge)

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對四家通信營運商非法共享使用者位置資料行為進行處罰

當地時間2024年4月29日,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對AT&T、Verizon、T-Mobile和Sprint四家公司處以合計2億美元的罰款,原因是它們未經使用者同意非法共享使用者位置資料。聯邦通信委員會于2020年對這幾家美國營運商提起訴訟,目前正在執行罰款判決。聯邦通信委員會表示,這些營運商将客戶位置資料的通路權出售給聚合商,聚合商再将這些資訊出售給第三方,這樣做“試圖将獲得客戶同意的義務轉嫁給位置資訊的下遊接收方”,這意味着在某些情況下并未獲得有效的客戶同意。(CNET)

産業發展

日本富士通公司等|聯合宣布開發出6G裝置

4月11日,DOCOMO、NTT、NEC和富士通等多家日本電信公司聯合宣布開發出世界上首個高速6G無線裝置。其資料傳輸速度高達每秒100Gbps,是5G峰值速度的10倍,是普通5G智能手機目前下載下傳速度的500倍以上。據悉,自2021年以來,DOCOMO、NTT公司、NEC公司和富士通一直在開發這款裝置。盡管目前傳輸距離有限,測試僅在100米範圍内,但預計随着技術進步,裝置尺寸和成本将降低。(Medium)

Meta AI等|法國研究團隊釋出新的多token預測技術

據4月30日發表在arXiv的一篇論文,Meta、巴黎高科路橋大學和巴黎薩克雷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改進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LLMs)準确性和速度的方法,即通過同時預測多個字元(token)。這與自回歸語言模型的經典結構相悖,後者旨在一次預測一個token。然而,多token預測并非适用于所有類型的模型和語言任務,但在某些領域中提供了重大優勢,推理速度提升了3倍,并在生成任務上表現更佳。雖然仍有改進空間,但這項技術可能成為某些LLM應用的強大工具。(arXiv)

OpenAI|下周将釋出ChatGPT搜尋引擎

5月3日,人工智能實驗室Mila前研究員、麻省理工講師Lior S爆料,根據OpenAI最新的SSL證書日志顯示,OpenAI已建立了search.chatgpt.com子域名(目前無法通路),并将會進軍搜尋引擎全面挑戰該領域的全球霸主谷歌。目前OpenAI更新了網站首頁,增加了“向ChatGPT問任何事情”的搜尋框。此次OpenAI的搜尋引擎釋出可能會對谷歌搜尋引擎構成挑戰,尤其是在使用者體驗和技術層面。(路透社)

德克薩斯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可拉伸電子皮膚

5月3日,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員宣布開發出一種創新的可拉伸電子皮膚(e-skin),這種電子皮膚賦予了機器人及其他裝置與人類皮膚相似的柔軟度和觸覺靈敏度。這項技術突破了現有技術在材料拉伸時感應精度下降的難題,無論電子皮膚如何拉伸,其壓力響應都能保持穩定,確定了精确的感覺能力。目前,研究團隊正在與計算機科學專家合作開發配備電子皮膚的機器人手臂,并已為該技術送出了臨時專利。他們還在積極尋找與機器人公司合作的機會,以推動這項技術走向市場。(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

美國國家标準與技術研究院|将建立新的晶片制造研究所

5月5日,美國國家标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宣布正在建立一個新的美國晶片制造研究所,該研究所将利用數字孿生方法大大加快下一代半導體制造、先進封裝、裝配和測試流程的開發和驗證。NIST表示,預計将為研究所提供高達2.85億美元的資金,執行期最長為5年。NIST已釋出了該項目的資助機會通知,并邀請業界參加5月8日的通知說明會。(NIST)

中法|釋出關于AI的聯合聲明

5月5日-7日,中法兩國元首在2023年4月7日《中法聯合聲明》達成共識的基礎上,尤其在人工智能方面達成共識。中法兩國強調,人工智能必須為公共利益服務,各國開發和使用人工智能必須符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雙方強調加強國際合作,以彌合數字鴻溝,并提高開發中國家的人工智能能力。雙方都認識到,為了實作可持續發展目标,必須積極開發人工智能。這些用途應包括可持續發展、氣候和生物多樣性保護、農業生産、教育和全民健康。(外交部)

蘋果公司|推出配備全新M4晶片的iPad Pro

5月7日,蘋果公司在虛拟釋出會上推出了最新的iPad系列。在全新iPad Pro上,蘋果公司采用了一種名為M4的蘋果全新晶片。據悉,蘋果公司M4晶片基于第二代3nm制程打造,擁有全新顯示引擎,采用4大核+6小核CPU,号稱CPU速度比M2提升高達50%,首度支援光線追蹤。此外,蘋果公司M4晶片還搭載16核神經網絡引擎,運算速度達到每秒38萬億次。(蘋果)

美國非營利機構MITRE|宣布其建立的人工智能沙盒将供美國聯邦機構使用

5月7日,美國非營利機構MITRE宣布其建構的人工智能沙盒有望于今年年底供美國聯邦機構使用。MITRE營運美國聯邦政府資助的研發中心,其在美國國家競争力人工智能博覽會上宣布,預計将人工智能沙盒應用于“國家安全、醫療保健、交通和氣候”領域。該人工智能沙盒将由英偉達(NVIDIA)公司的人工智能資料中心基礎設施提供支援。(MITRE)

蘋果公司|正在開發用于其資料中心的人工智能晶片

5月7日消息,蘋果公司正在開發用于其資料中心的人工智能晶片。這一戰略性舉措可能使蘋果公司在愈演愈烈的人工智能競賽中占據優勢地位。據内部人士透露,蘋果公司伺服器項目的内部代号為“蘋果資料中心晶片”(Apple Chips in Data Center,ACDC)項目,蘋果公司可能将該晶片用于自家伺服器。ACDC項目已曆經數年研發,但新的人工智能晶片的具體推出時間尚未确定。(華爾街日報)

OpenAI|開發DALL-E 3生成圖像檢測工具

5月7日,OpenAI宣布推出一款新工具,旨在檢測數字圖像是否由其開發的DALL-E 3建立。OpenAI表示,在内部測試中,該工具在約98%的時間内能夠正确識别出由DALL-E 3建立的圖像,并且可以處理一些常見的修改,如壓縮、裁剪和飽和度變化等。OpenAI還計劃添加防篡改水印,對照片或音頻等數字内容進行标記,并且這些标記很難被删除。(OpenAI)

谷歌|釋出人工智能模型AlphaFold 3

5月8日,谷歌推出革命性的人工智能模型AlphaFold 3。AlphaFold 3能夠預測所有生命分子的結構和互相作用。在預測蛋白質與其他分子的互相作用上,AlphaFold 3相比現有方法至少提高了50%的準确率,針對一部分互相作用類别甚至提高了1倍。這使得AlphaFold 3成為首個超越基于真實生物分子結構預測工具的人工智能系統。這一飛躍可能影響從開發生物可再生材料和更具彈性的作物,到加速藥物設計和基因組學研究,帶來生物科學研究的變革。(谷歌)

68家軟體制造商|簽署美國網絡安全和基礎設施安全局的“安全設計”承諾

5月8日,亞馬遜網絡服務、思科、谷歌、惠普企業(HPE)、IBM、Microsoft等科技巨頭以及包括Cloudflare、CrowdStrike、Fortinet和Palo Alto Networks在内的頂級網絡安全公司等68家全球領先的軟體制造商簽署了美國網絡安全和基礎設施安全局(CISA)的“安全設計(Secure by Design)”承諾。CISA主任Jen Easterly表示,這一舉措遵循美國國家網絡安全戰略,該戰略呼籲将網絡安全的責任從個人、小企業和地方政府轉移到技術制造商等更有能力的實體。(CISA)

阿裡雲|正式釋出通義千問2.5版模型

5月9日,阿裡雲正式釋出通義千問2.5,模型性能全面趕超GPT-4 Turbo,成為地表最強中文大模型。同時,通義千問1100億參數開源模型在多個基準測評收獲最佳成績,超越Llama-3-70B,成為開源領域最強大模型。(财新社)

人工智能初創公司Hugging Face|開源其機器人代碼庫LeRobot

5月10日消息,人工智能初創公司Hugging Face宣布開源其機器人代碼庫LeRobot,這一舉措标志着人工智能機器人研發領域迎來了重大利好。此前,Hugging Face已成功吸引前特斯拉科學家Remi Cadene加入,上司這一新的開源項目。Remi Cadene表示,人工智能的下一步是将其應用于實體世界,LeRobot項目的目标是推動社群共同努力建構人工智能機器人,這将對所有人開放。他還展示了LeRobot能夠賦予機器人的一些能力,包括訓練機器人抓取物體、在未知空間内導航等。(Medium)

英國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所|推出人工智能測試和評估平台

5月10日,英國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所(UK's AI Safety Institute)向全球人工智能社群推出人工智能測試和評估平台。據英國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所和英國科學、創新與技術部(DIST)稱,這個名為“Inspect”的平台旨在促進人工智能模型的安全創新。英國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所表示,該平台将加速全球人工智能的安全評估工作,提高安全測試品質,以開發更安全的人工智能模型。(英國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所)

富士通等|釋出大語言模型Fugaku-LLM

5月10日,來自東京工業大學、富士通等公司的研究人員團隊宣布使用日本超級計算機Fugaku開發出一種具有先進日語處理能力的大語言模型Fugaku-LLM。Fugaku-LLM具有130億個參數,是日本國内最大的大語言模型。目前,Fugaku-LLM已在GitHub和Hugging Face平台公開,外部研究人員和工程師可在遵守許可協定的前提下将該模型用于學術和商業目的。(Japan Times)

上海臨港|新片區主城區至浦東機場路段智能出租自動駕駛獲準路測

5月10日,上海臨港主城區至浦東機場的高速高架自動駕駛道路測試許可正式發放,賽可智能首家獲得測試許可,将開展長距離、大規模的道路測試活動,不斷探索自動駕駛商業化應用的全新場景。(上海臨港)

智慧法治學術動态(2024年第18期總第9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