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數字氣象為保障中小機場平穩運作增添底氣丨資料要素×氣象服務典型案例②

作者:中國氣象局
數字氣象為保障中小機場平穩運作增添底氣丨資料要素×氣象服務典型案例②

近年來,江蘇省氣象部門緊緊圍繞航空氣象服務新的需求,瞄準中小機場天氣預報難點痛點問題,探索推動航空氣象資料融合,加強核心關鍵技術攻關和服務體系建設,為航空産業平穩“飛行”增添氣象底氣。

協同發展 打造一體化服務體系

“航空與氣象關系十分密切,雷電、大霧、大風、暴雨、暴雪等災害性天氣對民航系統飛行器的飛行、旅客的體驗等都會造成影響。”揚州泰州國際機場(以下簡稱“揚泰機場”)負責人張貴聯表示。是以,不斷優化航空專業氣象服務一直是航空業的剛性需求。

針對江蘇中小機場面臨的航空安全高影響天氣保障服務需求,江蘇省氣象台、揚州市氣象局與揚泰機場于2019年聯合組建“航空氣象資料融合與高影響天氣預警服務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以期通過創新“氣象+”跨界合作機制,提升航空氣象的業務服務與科研能力,保障飛行安全和提升機場營運效率。

在組織形式上,氣象部門積極探索“航空+氣象”的高品質專業氣象服務模式。“通過省市關聯加強與中小機場的合作,精準聚焦機場使用者需求,由省級氣象部門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技術與産品,并通過市級氣象部門強化溝通和服務供給,達到‘1+1+1>3’的效果。”江蘇省氣象台副台長王嘯華介紹。

數字氣象為保障中小機場平穩運作增添底氣丨資料要素×氣象服務典型案例②

中小機場航空氣象服務保障平台“愛美翼”三維分析産品展示

科技創新 加強關鍵技術攻關

實驗室成立以來,江蘇省氣象部門聚焦雷暴、風切變、大霧等航空高影響天氣,利用雙偏振雷達、衛星、地面自動站、閃電定位儀等多源資料建立了模型輸入端資料集,研發出基于深度學習和多源資料的分類強對流外推預報、對流初生識别等多種核心技術,并将相關成果內建到中小機場航空氣象服務保障平台“愛美翼”中。

據王嘯華介紹,“愛美翼”平台綜合采用智能網格預報、雷達三維産品、分類強對流臨近預警等資料,結合機場終端區和進近區、機場和飛機航線定位資料,配置實況報警、雷達衛星、短臨預報等功能子產品,共內建了十餘項适合機場運作保障的精準預報預警氣象技術。

豐富的産品在實戰中經受檢驗。2月22日至24日,江蘇出現大範圍降雪天氣。江蘇省氣象台、揚州市氣象台、揚泰機場氣象台多次聯合開展線上會商,釋出了一系列重要天氣報告、機場警報、特殊天氣報告等,實時通報降雪情況以及低溫、積雪、積冰等未來趨勢。張貴聯表示:“氣象服務工作有效助力機場進行冰雪作業,為航班正常起降、優化資源配置提供了保障支撐。”

通過多年的努力,實驗室共形成國家專利7項,“十三五”優秀成果兩項、科技論文27篇,獲得科技成果獎3項,有效強化揚泰機場氣象預報預警服務能力,保障航空飛行安全和提高飛行效率。相比2019年,2023年揚泰機場氣象台預報準确率由86.4%提升到92.3%;預警提前量由40分鐘提升至70分鐘,有效提高航班正點率及運作效率,三年來累計減少經濟損失近2000萬元。

數字氣象為保障中小機場平穩運作增添底氣丨資料要素×氣象服務典型案例②

中小機場航空氣象服務保障平台“愛美翼”全國雷達拼圖産品展示

助力“飛行” 智慧氣象服務模式賦能航空發展

在推進航空氣象服務的同時,氣象部門也在探索科技成果轉化為業務應用的新路徑,建立起以企業為主體的成果推廣和轉化機制,形成了可供參考借鑒的“省市氣象台-中小機場”航空氣象服務保障模式。

依托實驗室前期成果,江蘇省氣象台與揚泰機場氣象台聯合申請并成功獲批江蘇東部機場集團2023年度科技創新項目,為航空氣象服務創新模式的推廣提供了條件。

實驗室進一步加強與江蘇東部機場集團成果轉化中心的合作交流,推動相關經驗成果在常州、鹽城等機場進行示範應用,并在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揚州基地試點運作。自2020年10月至2023年8月試點運作以來,在多次複雜天氣過程中為航空氣象輔助決策提供了幫助,航班正點率提高3% ,直接或間接減少經濟損失近900萬元。

下一步,江蘇省氣象部門将持續推動“省市氣象台-中小機場”模式在省内全部中小機場推廣應用,為建立中小機場實時中心化關聯保障的業務體系打下基礎。

作者:陳曉穎

編輯:張林釋出:張琳皓稽核:段昊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