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槐蔭:為“頤養”打Call這裡養老不一般

作者:舜網

在社群日間照料中心,陽光灑滿大廳每個角落,三五個老人圍坐在舒适的沙發上,有的正在翻閱報紙,有的則輕聲交談,臉上洋溢着安詳和滿足的笑容;

在長者食堂裡,營養豐富的膳食散發着誘人的香氣,老人們陸續入座,邊品嘗美食邊交流着彼此的日常生活;

在幸福院裡,一場生日聚會正熱烈地進行着。老人們圍坐在裝飾精美的桌子旁,一同為壽星送上祝福……

老年人擁有幸福的晚年,後來人就有可期的未來。

槐蔭:為“頤養”打Call這裡養老不一般

槐蔭區瞄準養老服務普惠化、多元化、多樣化發展方向,拓展了智慧化、專業化、産業化、規範化的高品質養老發展路徑,打造了居家服務、社群照料、機構養老、志願幫扶、鄰裡互助、親情慰藉六位一體的養老模式,形成了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場、高端有選擇的居家社群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格局。在這樣一座青年向往、老人安康的“幸福之城”,令人引以為豪、為之傾心、充滿向往的頤養生活就此開啟。

在“沒有圍牆的養老院”裡安心“宅家”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近年來,槐蔭區實施“情系桑榆”居家養老服務項目,為特殊老年群體進行生活照料、家政服務、精神慰藉、醫療保健等,細分為助餐、居家助潔、個人清潔、專業清洗、助醫、專業清洗維修、代辦服務等全方位的照護。不僅為特殊老年群體“兜住了底”,也讓不離家、不離親、不離周邊熟悉環境就能幸福養老的美好願望得以實作。截至目前,已為645名符合條件的老年人提供每月20工時的免費“六助一護”居家養老服務。

槐蔭:為“頤養”打Call這裡養老不一般

近日,綠地新城社群日間照料中心又開辟了新思路,依托山東省鄉村振興基金會綠地新城社群基金,開展了“淨屋煥新顔”項目,免費為失獨、獨居老人開展擦玻璃、衛生間消毒清潔、廚房除油污、布藝沙發清洗等服務,解決了轄區失獨老人、獨居老人群體養老的又一個難題。“玻璃亮了,心裡也敞亮了!”看着房間裡原本老舊的玻璃被擦得亮亮堂堂、煥然一新,社群居民劉阿姨不停地說着謝謝。

把對老年人的關愛落到“最後一公裡”,需要社會力量的溫情關懷,更需要細節的精準化關照。在綠地新城社群,多元“智慧+助老”的模式,不斷豐富着老年人的生活。

槐蔭:為“頤養”打Call這裡養老不一般

“我們将智慧理念貫穿養老服務之中,這樣就能更便捷、更有針對性地服務老年居民。”槐蔭區道德街街道黨工委書記張傑說,“我們在社群服務中心設定了動态密碼鎖,每天通過微信将密碼發送給住戶,當大家有需要的時候,就可以随時憑借密碼來使用多功能室。同時,我們把用水用電資料接入了智慧社群駕駛艙,這樣一來,物業就能實時關注,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服務。”

在社群食堂裡品嘗“幸福味道”

居家養老是衆多老年人的首選,那麼如何解決他們在飲食方面的需求呢?從政策制定到摸索實踐,槐蔭區将這份“食”事搬進了社群、村居。

槐蔭:為“頤養”打Call這裡養老不一般

臨近中午,濟微路社群的老人們早早來到長者食堂排隊買飯,熱氣騰騰的紅燒魚、香菇雞等菜品接連出鍋,近20款豐富的菜品讓老年人有更多選擇。“我每頓飯補貼後不到十塊錢,好吃不貴,這些菜不僅入味,又少油少鹽,很健康,真好!”家住吉爾北苑的徐阿姨連連稱贊,這份暖心餐帶給她滿滿幸福感。

槐蔭:為“頤養”打Call這裡養老不一般

去年3月,由中國孔子基金會、尼山世界儒學中心發起的“孝心工程·幸福食堂”公益項目首家試點落戶槐蔭區新龐村、範莊村、北王村等五個村,廣受好評。這個幸福食堂不僅建立了助餐送餐體系和愛心視窗,嚴把食品安全關,為老年人提供了暖心舒心放心的“服務站”。同時,還定期開展文體活動,讓老年人在品嘗美食的同時,享受豐富精神食糧,“在幸福食堂吃飯,不僅友善可口,又便宜放心,吃完飯我們還能在食堂聊聊天,一塊兒玩一玩,大家都願意過來。”

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為讓“銀發族”過上安心的養老生活,槐蔭選擇分類施策,打造了“長者助餐站點+中央廚房”“長者助餐站點+養老服務設施”“長者助餐站點+社群大食堂”“長者食堂+社會餐飲企業”等多種模式,因地制宜打造“普惠+優待”的“家門口長者助餐服務”,解決了老年人特别是高齡、孤寡、獨居、空巢老年人最現實、最迫切的“一餐熱飯”難題。

在花樣學堂上玩轉老年生活

“老有所學、學有所用”,文化更新促使養老更新為“享”老。對于老人而言,這恰是生活品質的展現。

槐蔭:為“頤養”打Call這裡養老不一般

金齡長者學堂的課堂上,學員們都愛學點啥?除了琴棋書畫、跳舞唱歌這些“老傳統”,辛西路社群更“潮”的新課程開始了!在這個面向老年人的手機攝影班上,授課老師從最基礎、最直覺的操作講起,圍繞手機拍攝模式、角度選擇、構圖技巧等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并結合日常拍攝的照片,為大家分析了人、物、景拍攝時所需要注意的事項……老人們邊學邊練,全心投入、樂在其中。社群居民劉阿姨饒有興趣地說道:“等我學會了,我就把我生活中的照片分享給在外地的女兒!這個課開得好,對我們老年人來說太實用了!”

槐蔭:為“頤養”打Call這裡養老不一般

去年9月開設的這所“家門口的老年大學”,是陽光新城第四社群居民們眼中的樂園,不僅可以學習聲樂、舞蹈、太極,還能交到三五好友。“之前的生活隻有柴米油鹽,如今來到老年大學,重新回到課堂,讓枯燥的生活多了一絲色彩。”居民田明豔笑稱,之前她隻是愛唱歌,大多時間隻是瞎哼哼,對于樂理知識一竅不通。但現在經過半年的學習,她也知道哆來咪,知道如何發聲了。

在槐蔭,社群養老從不乏金點子。許多社群、村居不斷優化自身功能和特色服務,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和日間照料中心等助老陣地資源融為一體,把對老年人的關愛融入進一次包餃子、一場小遊戲、一次健康體檢、一次公益講座……一個人人“享”老的服務體系,讓每個老年人可以按照身體狀況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養老方式。

在醫養之都體會“醫中有養、養中有醫”

“平時去醫院很難挂上專家号,現在不用花錢、不用出門就能讓大醫院的專家給我看病,太友善了!”去年10月中旬,槐蔭區吳家堡街道康城新苑“紅領醫養”工作站進行了槐蔭區第一場“紅領醫養”專家義診,當天,有200多位老人接受了免費的義診服務。近日,槐蔭區玉清湖街道新龐莊村的村民微信群内的一則“齊魯醫院的專家們要來家門口給大家免費看病”的義診消息,又引起了村民的廣泛讨論和參與。

槐蔭:為“頤養”打Call這裡養老不一般

近年來,槐蔭區為滿足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醫療健康和養老需求,積極與省市優質的醫療資源對接,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推動機構醫養專業化、社群醫養機構化、居家醫養多樣化,建立醫療、康複、護理雙向轉診機制,建構醫養結合立體發展模式,打造“醫中有養、養中有醫”的服務新格局。

槐蔭:為“頤養”打Call這裡養老不一般

在醫養之都,“銀發族”不僅有“家門口的醫生”,也有了智慧化居家醫養服務。“慧醫護槐”小程式的研發與使用,能為居民提供健康宣教、專家說醫養、專病管理、老年人健康問卷調查等醫養健康全過程智慧化服務。同時,“網際網路+護理服務”的“智”應用,結合一體化智能檢測裝置,實作老年人查體資料與公共衛生服務平台資料貫通,通過對接區級智慧康養平台(醫養管理端)與全民健康資訊平台的資料,對老年人基本資訊适時動态管理……據了解,全區39家公立綜合醫院、基層醫療機構、護理院與第三方網際網路資訊平台已簽約成功,将打通醫療護理服務的“最後一公裡”,實作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零距離”。

截至目前,槐蔭區雙證齊全醫養結合機構由4家增加到16家,醫辦養機構3家、養辦醫機構13家(一級醫院3家、護理院8家、醫務室4家、診所1家),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16家,城市社群日間照料中心107家和農村幸福院40家,擁有養老床位4500餘張,打造了全齡、全域、全周期“老年友好型”宜居環境,在養老服務領域實作了365天“樂享無憂”。

擇一地終老,槐蔭給出了“老有頤養”更多具體而美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