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誰在帶領中國智能手機複蘇?

作者:虎嗅APP
誰在帶領中國智能手機複蘇?

對于有些沉寂的市場來說,今年4月釋出的經濟資料是一劑有效的強心劑。

資料顯示,中國經濟實作了超預期增長,一季度GDP彰顯了明顯的複蘇态勢。統計局的細分資料顯示,其中部分行業的高速增長尤其拉動了經濟增長,例如限額以上通訊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增速達到了13.2%,遠超5.3%的GDP增速。

對于大部分普通人來說,“通訊行業”四個字看起來有點遙遠,不過在通訊行業中有另一個更接地氣、更細分、更容易被消費者感覺的切面可以很好地代表通訊行業其拉動的整體經濟,那就是智能手機市場。

IDC資料顯示,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已經連續第三個季度增長,達到近2.9億部;國内市場則在一季度迎來了同比增長6.5%的出貨量。無論國際還是國内,智能手機市場都正在迎接複蘇,并為市場帶來極大的信心。

咨詢機構IDC 分析師 Nabila Popal對此評價表示:智能手機市場如今正在走出過去兩年的動蕩,變得更加強大且多變。

不過,這強大而多變的行業中也有難得的“不變”,那就是國産手機的領軍品牌。

國際知名市場研究機構BCI(Business Consulting Intelligence)公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國内手機市場的激活量排名顯示,vivo和iQOO組合以1155.8萬台的激活量領跑市場,占據16.9%的市場佔有率,再次占據國産手機品牌份額第一。

這一成績,vivo已在2021年-2023年三年蟬聯。

複蘇中的兩極分化

智能手機市場的複蘇為行業乃至中國經濟帶來巨大振奮的原因,是它在過去幾年經曆了持續萎靡。

到底有多萎靡呢?簡單來說,“換機周期從1年半增長到3年”這個說法現在已經過氣了,TechInsights的最新資料顯示消費者的換機周期已經延長至51個月(超過4年)。

誰在帶領中國智能手機複蘇?

這種萎靡其實至今仍未完全消退。雖然已經連續三個季度複蘇,但如果從年度視角來看,2023年仍是出貨量下滑的一年。Counterpoint的最新資料顯示,2023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2億部,為近10年來的最低水準。

這一資料看起來似乎與上文提及的國産手機品牌持續複蘇、蟬聯冠軍有所沖突,但背後埋的是另一層因果關系——并非所有廠商都在同溫層。

用最簡單的視角來觀察,溫層的不同至少可以分為兩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是中國手機品牌和國際手機品牌的不同溫。

信通院資料顯示,2023年國産品牌手機國内市場出貨量累計2.31億部,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79.9%,也就是說,國産手機已占據八成國内市場。而伴随着國産品牌扶搖直上的,是曾經占據高峰的國際品牌們的緩緩墜落。

一個簡單的墜落例子是曾經創造智能手機輝煌曆史的蘋果。它定義了“智能手機”,更以“使用者忠誠度”為最大招牌。但即便如此,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蘋果手機的銷量出現了持續下滑,對消費者的吸引力減弱。就在最近剛剛召開的巴菲特股東大會上,大連忠粉伯克希爾都減持蘋果了。

另一個層面,則是市場價格兩極分化日益嚴重,高端品牌與中低端品牌的不同溫。

高端市場正在拉動複蘇,低端市場卻繼續同質競争,以至于已經到了水深火熱的程度。在全年智能手機市場下滑5%的情況下,2023年全球批發價高于600美元的高端智能手機市場的銷售額同比增長達到6%。但占據了大部分市場佔有率的中低端使用者換機需求依然沒有完全釋放。

曾經聽不見聲音的“非主流”手機品牌,在低端市場漸趨飽和的競争中,已經遠離中國市場,選擇出海大戰三百回合;而那些更加“本分”的品牌,則選擇在高端市場上持續深耕,并帶領智能手機産業走向複蘇。

當複蘇悄然而至,勝利仍然隻屬于深耕的少數公司,也隻有少數公司值得領到這張屬于增長的獎牌。

關于如何在智能手機行業實作增長,vivo執行副總裁、首席營運官胡柏山曾經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過一段話:

“影響手機行業發展周期有兩大關鍵性因素:一是消費者的購買力,這與全球以及各國經濟發展周期相關;二是手機本身有沒有能打動消費者換機欲望的價值點。”

在同一個時間段中,不同溫層之間的差別,顯然已經與第一個因素無關,而主要集中于第二個因素:價值點。

1997年時,諾基亞隻要往6110這部手機裝一款“貪吃蛇”遊戲就能奪取使用者芳心;但到了2010年,廠商得造出和iPhone一樣的觸摸屏,才能拿下使用者;後來,當手機逐漸代替相機,一顆攝像頭已經不夠用了,使用者開始需要兩顆……

那麼問題來了,當時間已經來到了2024年,什麼才是當下手機使用者真正在意的價值點?

在存量中創造增量

乍看起來,使用者在意的價值點是随着時間一直變化的。

但如果用一點耐心,把智能手機過去幾十年的産品發展史拆開了、揉碎了之後細細咀嚼,會發現這段曆史上赫然寫着四個大字:科技創新。

在貪吃蛇時代,技術是用有限的按鍵和極小的記憶體完成遊戲的運作和操控;在電容觸摸屏的時代,技術意味着不斷提高穩定性和良品率;在多攝像頭時代,技術則要在狹小的空間中提升光線捕捉能力和圖像品質。

後來,技術還意味着更多:從攝像頭的研發、影像系統的研發,到晶片的自研、作業系統的自研。甚至到了2024年,它還包括了AI大模型的自研。

但從頭至尾不變的,是其中深度的使用者了解與不斷的自我突破。在“技術帶來價值,價值帶來增長”這一點上,vivo作為國産智能手機品牌的領軍者,始終有着清晰的認知:

絕大多數市場競争,是在存量市場上的競争,而vivo探究的是增量市場的開發,隻有通過科技創新,才能開發增量市場,盤活經濟。

去年釋出的vivo X100系列就是從硬體到軟體實作自研及一體化式科技創新的标志産品。而5月13日新品中,vivo X100 Ultra更是一款旗艦影像、性能、體驗的集大成之作,更是真正的旗艦“滅霸”。

誰在帶領中國智能手機複蘇?

但科技創新說起來是簡單的四個大字,做起來卻是一項長期的考驗,vivo已經用過去十幾年的時間踐行了這一理念與哲學。

首先,要沉得住氣。

搞科研的人都知道,科研的第一準則是坐得住冷闆凳,不去看别人的熱鬧。

當别的品牌在堆參數、價格戰的時候,vivo願意沉下心來研究使用者的需求,并用對痛點的突破來引領科技創新之路,就赢在了第一步。

這種長期主義哲學的底層邏輯是使用者思維。vivo創始人、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沈炜曾明确表達:“使用者永遠隻記得住創造第一的人,而記不住跟随之人。我們必須追求極緻,力争達成更多的行業第一”,“我們所有的原點都會回到消費者層面來思考問題。”

其次,要下得去手。

追求使用者需求是科技創新的起點,但持續投入和研發努力是更大的挑戰。

vivo近三年研發投入平均增幅達20%,“不設上限”是vivo在研發上的預算标準。2023年底釋出的藍心大模型,就是vivo投入了數千人團隊、花費20-30億元、醞釀了六年之久的成果。

如沈炜曾經說的那樣:“使用者創新實驗室、晶片實驗室、模拟網實驗室、千鏡安全實驗室等先進的新技術實驗室與研究所接二連三被建立,充滿着科技力量的種子一顆顆被種下……”

最後,是要出得了成果。

vivo一直在收獲技術成果的路上。最近的一次是2023年,vivo釋出“藍科技”品牌,包含了藍晶晶片技術棧、藍海續航系統、藍心大模型和藍河作業系統四大次元,每一項,都代表着手機甚至更多智能産品底層的基礎架構與技術。

在5月13日新機釋出的同時,“藍科技”系列也迎來了全新IP——藍圖影像。擁有自研算法、自研傳感器技術和自研影像晶片的藍圖影像,不僅構築了vivo全鍊路的影像技術上司力,也構成了藍科技系列的關鍵一環,進一步完善了vivo的技術拼圖。

誰在帶領中國智能手機複蘇?

也正是這些成果,構成了各項高端體驗的基礎。某種程度來說,vivo正在以一己之力重構安卓體系的“高端”定義。

科技的終點

再往前一步看,科技創新也不能停留在技術本身。

畢竟如果事情可以如此簡化,那世界最好的品牌應該來自于實驗室,而不是商業世界的品牌。

對于現實世界來說,科技創新的終點是品牌力,它包括産品力、使用者忠誠度以及最直白的商業資料。

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核心代表作,核心代表作也通常最能驗證品牌力。對于vivo來說,影像旗艦vivo X系列就是vivo品牌力的代表。

從2012年第一款産品釋出算起,vivo X系列迄今已經傳承超過10年,走出了一條從Hi-Fi 晶片到微雲台、從聯合軟體調較到算法深度自研、從硬體驅動到形成軟硬體一體化設計、從自研晶片到自研大模型AI一體化的更新之路。

2023年釋出的vivo X100系列可以算是這個影像旗艦産品系列新的裡程碑。

從産品力說,vivo X100系列在各個領域都做到了同價位機型中的領先水準。而從使用者忠誠度和資料看,vivo X100系列全管道首銷成交金額突破10億人民币,打破vivo曆史所有新機銷售紀錄。

而如今,伴随着vivo X100系列迎來vivo X100s、vivo X100s Pro和vivo X100 Ultra三位新成員,vivo的品牌力也來到了另一個被驗證的關口,vivo X100 Ultra就是新的品牌标杆。

從産品、技術和性能上來說,vivo X100 Ultra硬體有蔡司2億APO超級長焦、藍圖影像晶片V3+,軟體有100%獨家自研算法。因為有藍圖影像的支撐,vivo X100 Ultra的影像實力哪怕是在高端機中,領先程度也是斷層的。

誰在帶領中國智能手機複蘇?

而4nm制程工藝、第三代骁龍8移動平台疊加LPDDR5X的記憶體和UFS4.0閃存,共同組成的“性能鐵三角”,讓系統流暢性再上一層成為可能。

那些看似細微和長尾的需求,vivo X100 Ultra也考慮到了。緊急情況通信、低溫、水下極端環境通信,都可以通過頂尖通信系統、全新半固态電池+超音波指紋實作。

不過,一切“埋頭種因”,最後都要看使用者回報這個“果”。正如IDC分析師郭天翔說,在高端市場搶占份額不單單靠技術能力,更在于品牌吸引力和附加值。

技術、産品都有了,離進一步驗證vivo的品牌力還差最後一環:使用者是否買單。

若最終能夠用資料證明實力,那麼vivo就能再一次驗證一個簡單的事實:在智能手機市場與宏觀經濟回暖的過程中,隻有用紮根于底層技術的耐心與對使用者的深刻洞察,才能收獲品牌與商業的共同增長。

寫在最後

在過去10年,國産手機品牌快速發展,從追趕國際品牌到在高端市場實作超越。這一成就背後,“高端”背後的付出卻為常人難以想象。

它從來不停留在口号,而要懷抱着對使用者最大程度的了解,用信念、耐心、研發投入等一系列的“因”來等待收獲在産品、使用者、口碑、增長上的“果”。

就如今年一季度的經濟資料中所展現出來的那樣,能夠造就中國經濟增長之“果”的,也是無數像vivo一樣的企業用研發投入鋪就的“因”。

這也是一條真正屬于中國品牌和中國經濟的跨周期之路。

本内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 [email protected]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