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加速出海,美團外賣的新野望

作者:伯虎财經V
加速出海,美團外賣的新野望

來源 | 伯虎财經(bohuFN)

作者 | 靈靈

加速出海,美團外賣的新野望

據了解,美團計劃未來幾個月在沙特利雅得推出國際外賣平台KeeTa。

這将意味着,美團首次在大中華區以外的市場拓展業務,是其全球化戰略布局的一次深化。

01 美團的全球化野心

美團對于全球化的野心,早有流露。2017年,王興就用“上天、入地、全球化”幾個字指出了應對網際網路下半場的三條路徑。他提到,全球化對中國企業來說是很大的機會,也是中國未來必須要做的事情。

美團亦有相關舉措,2017年推出海外住宿業務,2018年投資多家海外獨角獸企業,2022年開始計劃将外賣業務延伸至中國大陸以外,KeeTa于2023年登陸中國香港。

據報道,早在2018年,美團就曾計劃拓展香港外賣市場,但該計劃因為香港當地不允許電動車上路、外賣運力無法保障而擱淺。

根據美團最新披露的消息,美團KeeTa已成為中國香港市場最大外賣平台,發展迅速。

今年2月2日,美團創始人王興在内部信中宣布了組織架構的重大調整,将美團平台、到店、到家、基礎研發等業務交由王莆中負責,SaaS、騎行、充電寶等業務由張川管理,而自己則考慮直接掌舵無人機送貨和境外業務。這一變動被外界視為美團自成立以來最大的組織結構變革,也可見美團對海外發展的更大野心。

向海外求增量,已成為美團内部的一大共識。自2022年起,美團交易使用者數和活躍商家增長已經不明顯。2022年,美團外賣實作交易使用者數6.78億,同比減少1.8%;活躍商家數為930萬,同比增長5.1%。

2023年,盡管營收、淨利均超預期,全年實作扭虧為盈,但新業務仍在虧損,達到202億元,在美團整體利潤中明顯拖後腿。

随着網際網路流量見頂、紅利消失,美團告别了使用者高增長時代,出海成為了開拓新市場、抵禦競争的重要方式。

目前來看,美團在全球化方向上已經拿到了一些積極信号。

02 下香港市場,美團的積極信号

據調研機構Measurable AI釋出的最新資料,按照2024年3月訂單數量計算,美團在中國香港的外賣業務KeeTa訂單量市占份額達到44%,另外兩家外賣平台Foodpanda、Deliveroo的市場佔有率分别為35%、21%。也就是說,KeeTa已成為香港最大的外賣平台。

時間撥回到2021年底,當時據第三方資料平台Measurable AI分析,Deliveroo、Foodpanda在香港市占率分别為44%、51%。

直到美團KeeTa進軍香港市場,Deliveroo、Foodpanda仍然作為兩大主要玩家,占據着市場的絕大部分份額。能否從中突圍,也成為了外界對于美團KeeTa的一大關注點。

作為新進入者,美團KeeTa的發展無疑是迅速的。據美團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1月,KeeTa在香港市場的下載下傳注冊使用者已超130萬。而在商戶營運層面,該平台的商家數月均增速超過30%,已有近萬家商家入駐。

從KeeTa的打法來看,速度與價格均是其突圍的重要手段。昂貴的配送價格和不穩定的配送速度是兩大外賣平台Foodpanda和Deliveroo存在的顯著問題。

為此,一方面,KeeTa聚焦提速,在KeeTa首頁顯眼的位置,美團寫着每餐都會送使用者準時寶。另一方面,在KeeTa首頁顯眼的位置,突出“新使用者注冊獎勵300港元”,邀請好友還有50港元獎勵。“我們努力将平時200文一單的外賣價格打到低至60啦!”美團KeeTa團隊的員工在朋友圈如是表示。

在香港市場取得的成績與打法經驗,對于美團而言意義非凡。王興曾明确香港的業務試點是國際化探索的第一步。他認為,香港從文化、語言到金融設施等基礎環境都與内地有相似之處,适合作為境外業務的首發地,為未來進軍國際作準備。

市場分析者也指出,KeeTa在香港的擴張“隻是可能再增加700萬使用者”,而美團在大陸已經擁有超過6.78億使用者,KeeTa不會對美團的收入産生很大影響。

在分析者看來,美團是想找一個與中國大陸文化接近的市場,建立一支團隊,并從長遠來看,嘗試他們能否在海外市場占據一定市場佔有率。

一位KeeTa員工也曾透露,香港并不是美團的最終目的,他們希望跑通鍊路,然後出海。

03 美團的出海挑戰,正式到來

盡管在香港市場已取得明顯勝利,但對于美圖而言,外賣出海的挑戰可以說才剛剛掀起。

首先,外賣出海模式“重”的問題,仍然存在。

開展外賣業務,不僅要與當地線下商家建立良性的合作,還涉及更為複雜的人員營運和管理。

其次,消費習慣和社會文化的迥異,仍然是美團外賣進軍海外的門檻。

以中東市場為例,中東處于全球“十字路口”的戰略位置,移群眾多、文化多元,而來自不同國家的移民都有各自的飲食與生活習慣。單一外賣平台難以兼顧所有消費者的需求。

最後,正式進軍海外外賣市場,也意味着,美團迎來了與海外競争對手的正面交鋒。

在全球範圍内的外賣知名企業,包括了中國的美團、俄羅斯的Mail.ru、德國的Delivery Hero、英國的Deliveroo、荷蘭的Just Eat Takeaway(由Just Eat 和Takeaway兩家公司合并而來)、美國的DoorDash等。

過去,美團隻需專注于中國内地外賣業務,與為數不多的競争者争奪市場,随着進行全球化擴張,也意味着将與海外競争者開展更激烈的比拼。

不過,美團外賣在海外的發展,極具挑戰的同時,也充滿可能性。

一方面,美團在内地市場深耕多年,有着深厚的平台基建和營運經驗,這些仍然是美團的寶貴财富。盡管無法完全複制到海外市場,但也能夠基于海外當地市場環境,在有限的條件下提供更優質且有差異化的消費體驗。

另一方面,美團有可能基于外賣業務下,開拓更多綜合性服務,滿足使用者的其他需求。

有觀點認為,中東外賣市場的一大獨特之處在于,外賣平台大機率不會僅專注于外賣業務,而會逐漸延伸到本地生活、電商零售等綜合性服務。這是因為中東的市場體量有限,比較富有的海灣國家人口大約5000萬-6000萬,難以與中國的市場規模等量齊觀。

從業者分析,“中東外賣市場還處于各平台逐漸發展、各自進化的過程。這個進化一方面會圍繞提供更多服務、做深業務發展,一方面會圍繞擴充更多族裔市場發展。中東的人口面臨快速增長,盡快掌握拓展多元使用者的方法非常重要。”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美團有可能在推出外賣業務之餘,進一步挖掘使用者的更多需求,開拓更多發展可能性。

這一回,進軍中東,美團能否複刻在中國香港的勝利?我們看到,無限的挑戰和機遇在向其招手。

參考資料:

1、電商報:美團拿下香港市場,王興摸到了出海的門路

2、霞光社:美團走進中東,這個行業要火?

3、霞光社:美團掘金沙特

*文章封面首圖及配圖,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若版權者認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聯系我們,本平台将立即更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