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造車新勢力又一個超級IPO誕生了

作者:華爾街見聞

作者 | 柴旭晨

編輯 | 周智宇

等待多時,由吉利創始人李書福親自挂帥、承載着吉利新能源野心的極氪,終于敲響了資本市場的大門。

美東時間5月10日,極氪敲響了紐交所的鐘聲,正式挂牌上市。極氪股價盤中一度較發行價上漲40%,最終當日收漲34.57%。5月13日極氪股價漲勢延續,收盤漲2.76%,市值進一步逼近小鵬汽車。

這是過去四年裡造車界少有的一單“超級IPO”。

繼2020年蔚小理齊聚美股,已有四年沒有中國造車新勢力成功登陸美股;零跑在2022年短暫抓住港股上市視窗期,融資金額也不及預期;包括廣汽埃安、岚圖、阿維塔等“創二代”則還在努力突圍,以借着上市實作龍門一躍。

極氪上市則抓住了一個不錯的時機,市場情緒正在回暖。摩根大通在研報中指出,預計5、6月乘用車需求或銷售會回到趨勢性水準,汽車股或能有積極表現。

李書福也在極氪IPO當中再次展現其高超的資本運作能力。

極氪上市時流通股占比極低,僅7.2%,遠低于小鵬、蔚來上市時60%的水準。股東大幅認購,進一步導緻流通股比進一步下降,但卻有利于其股價管理,其在上市頭兩個交易日的換手率分别達55.47%、25.35%,遠高于蔚小理上市初期(最高3.6%)水準。

加上極氪IPO估值下調,較前一輪“打四折”的吸引力(去年2月A輪融資時估值130億美元),以及“綠鞋機制”護航。一套組合拳下來,讓極氪在上市初期能夠有不錯走勢。

估值折價、募資減少、降低流通股份,都擋不住極氪勇闖二級市場的心。

作為吉利的一号工程,極氪原本隻是領克旗下的一個純電部門,品牌獨立後李書福和安聰慧親自帶隊、吉利系的資源迅速傾斜,直到如今上市,用時短短37個月,由此成為目前最快IPO的新勢力。而這,也是幾經權衡作出的抉擇。

當下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進入大洗牌、大整合時期,想要在技術、價格的激烈競争當中“活下來”,場内玩家都需要進一步投入,強化自身競争力。

然而資本市場對新能源車企的态度已不如兩三年前熱絡,一級市場融資不再輕松,“車企創二代”又對母公司造成資金壓力。

有機構人士指出,2023年的汽車行業環境,就已經不支援超過百億美元的估值了。作為參照,最早登陸美股的蔚小理,去年的市值已經較各自巅峰位置跌去了50-90%。

顯然,新能源車企的估值邏輯發生巨大變化,即使是行業優質企業,也得承受“流血上市”的代價。

極氪CEO安聰慧坦言,“這次發行規模确實小了點,但在過去幾年已經是全球汽車企業中是最大的了”。知情人士透露,極氪最終的IPO定價和估值,已好于春節期間與投資人交流時的情況。

極氪此時上市也是從吉利控股整體戰略規劃出發,李書福不想再等下去了。

招股書顯示,2021-2023年,極氪的淨虧損從45.14億擴大至82.64億,2023财年的資産負債率已達到132%,顯著高于同期蔚小理(小鵬57%、理想58%、蔚來75%)。研發方面的投入高速增長,從31.6億飙升至去年的83.69億,累計消耗近170億元。

研發投入的逐年加碼,投射出的是正在市場盡力拼殺的極氪。随着小米、問界、理想等新勢力品牌在20萬元以上市場刀光劍影、加速攻城略地,同價位段的極氪需要拿出更有殺傷力和破解同質化的産品來應戰,今明兩年它還要挑戰23萬、65萬台的銷售目标,這無疑都将耗費更多糧草。

從現金流狀況看,2021-2023年,極氪在手現金一直徘徊在40億元上下,其主要資金來源,除業務營運,來自于控股股東的财務支援、銀行借貸和股權融資活動。

去年,吉利控股還多次減持沃爾沃汽車股份,稱交易所得資金将用于支援公司旗下品牌發展。

極氪必須得更加“自立”,打開新的融資管道減輕吉利的包袱。在繼續苦熬和“自降身價”之間,極氪選擇了後者,決定用資本力量加速發展。安聰慧也直言,這次IPO是戰略性的。

極氪在招股書中表示,IPO募集資金的約45%将用于研發純電動車技術與擴大産品組合;約45%将用于銷售和營銷,以及擴大服務與充電網絡;剩下10%将用于日常營運。

當然,得到李書福偏愛的極氪底子不差。去年銷量達到11.9萬台,帶動吉利汽車去年新能源車銷量突破48萬輛,占總銷量的28.7%。在價格戰大背景下,其去年毛利率仍達到了15%,僅次于特斯拉和理想。

在紐交所挂牌後,借着吉利從銷售管道、海外研發中心到智能化的布局,極氪站在母公司多年運籌的全球市場資源和積累上,有希望繼續打開一個新局面,提高在全球市場的知名度,這也是其下一階段釋放銷量、扭虧為盈的重頭戲。

IPO不過是極氪成長路上的一個注腳,對吉利而言卻是成為新能源時代的“大衆集團”、奪回“自主一哥”的關鍵牌。

成功登陸納斯達克後,極氪的發展被按下快捷鍵,作為一家上市的公衆公司,為股東、使用者負責,靠着自己的産品,成長為吉利的“奧迪”或“保時捷”,同時以更加獨立的姿态,與特斯拉等行業巨頭在全球舞台裡角逐。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歡迎下載下傳APP檢視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