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拜登加征對華關稅,打壓中國電車,中國一旦不反制,歐盟也将效仿

作者:FC中國站
拜登加征對華關稅,打壓中國電車,中國一旦不反制,歐盟也将效仿

圖為美國财長耶倫

美國加征對華關稅,财長耶倫喊話了,不希望中國還手。事情其實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簡單。拜登政府不裝了,上任之初還曾經談論過是否要取消特朗普時期對中國産品加征的關稅,但現在舊錯未改,又添新賬。

美國為什麼要重點打擊中國的電動汽車?要回答這個問題,有必要先看一組資料。美國對進口電動汽車實施的優惠關稅是2.5%,特朗普時期發起對華貿易戰,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加征了25%的關稅。這一下就抵消了中國電動汽車的市場優勢,在事實上把中國電動汽車擋在了美國市場之外。

拜登加征對華關稅,打壓中國電車,中國一旦不反制,歐盟也将效仿

圖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裝載現場

有資料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隻有一家車企向美國出口了2217輛電動車,中國出口到美國的電動汽車僅占全部出口的5%左右。美國市場對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而言,真的是“可有可無”。

而此次拜登政府要把關稅的加征幅度從25%提升到100%,聽着幅度很大,但實際效果很有限,形式大于内容。對此,連中國車企都不關心。彭博社的報道更是說,關稅加征“不會削弱中國的經濟增長”。

更有意思的是,美國财長耶倫在接受采訪時還表示,加征關稅是拜登總統針對美國關切做出的決定。耶倫還說,拜登政府希望中國不會做出重大回應,但她也承認,這種可能性是有的。

從美國的舉動和表态,我們能看出兩點:第一,通過關稅來打壓中國,推動中美經濟“脫鈎”,在這個問題上拜登政府和特朗普一脈相承。今年美國大選過後,如果特朗普當選,美國還會變本加厲。

拜登加征對華關稅,打壓中國電車,中國一旦不反制,歐盟也将效仿

圖為美國總統拜登

但更重要的是,此輪加征關稅也說明,美國手中好打的牌已經打得差不多了,現在隻能采取一些象征性的舉措。根據路透社的報道,除了電動車,受影響的還有中國生産的太陽能電池、太陽能面闆。但美國市場的占比也不過隻有0.1%和0.03%,影響同樣不大。耶倫喊話中國,是希望降低負面效應,能夠穩定中美關系。

但即便如此,我們不能被表面現象所迷惑,應該全面衡量此輪加征關稅可能産生的影響。近一段時間來,美國政要不遺餘力地炒作“中國産能過剩”之說,最主要的目的是要給其他國家“帶路”,尤其是歐盟。實際上從去年開始,歐盟就發起了針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今年3月開始,歐盟又開始對中國電動汽車進行進口登記。

和美國相比,歐盟市場對中國車企則要重要很多。比如,從去年10月到今年1月,僅4個月歐盟就從中國進口了17.7萬餘輛的電動汽車。歐盟内部對于來自中國的競争開始産生了焦慮情緒,一些人開始呼籲必須采取措施保護歐盟制造商。不過,歐盟現在還處于糾結之中,尤其是德國這樣在中國有經濟利益的國家,擔心貿易戰會傷及自身。

拜登加征對華關稅,打壓中國電車,中國一旦不反制,歐盟也将效仿

圖為中國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正在極力說服歐盟,希望歐盟相信所謂的“中國産能過剩”正在威脅歐盟的利益。美國大西洋理事會的一篇文章,就吓唬歐盟,稱當年歐盟就是因為害怕中國的反制,沒有對中國的太陽能面闆采取措施。而現在對于中國的電動汽車,如果歐盟再不下手,就将重蹈覆轍。文章迫不及待地教育歐盟要“吸取曆史教訓”。

綜上所述,這次拜登政府加征關稅,雖然沒有直接給中國車企造成過大的影響,但實際上是給歐盟打了個樣。如果中國不采取反制,歐盟很可能會效仿美國。“溫水煮青蛙”才是最可怕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