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優化營商環境,多地持續“加碼”

作者:3DM遊戲網
優化營商環境,多地持續“加碼”

優化營商環境是提振社會信心、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發展後勁的重要抓手。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确提出,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要求,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推動建構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近段時間以來,多地圍繞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密集出台舉措:北京市公布今年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要點,部署60項重點任務;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釋出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聚焦5方面内容,出台58項舉措;内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釋出“5.0版”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含5大專項提升行動、23個重點提升領域、100條具體工作舉措;廣東省深圳市首次釋出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評價體系,為該市各行政機關采取更加科學的營商舉措提供重要指引。

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劉誠認為,各地推出的優化營商環境舉措是對已有版本的延續和更新,展現出營商環境提升優化工作正在全國範圍内持續深入推進。這些舉措總體呈現出辦事更快、視窗更少、電子化方式更普及等特點,同時在細節處理上,各地政府也在積極為企業提供個性化服務。

優化營商環境,多地持續“加碼”

2022年以來,安徽省淮南市紀委監委以建構親清政商關系為主要切入點,在101家民營企業開展“親清監測點”試點工作,及時收集影響親清政商關系的問題事項和企業的訴求建議。圖為近日,淮南市壽縣紀委監委從業人員深入安徽維卡門窗股份有限公司了解企業訂單生産出口情況,開展營商環境督查。人民視覺

向“新”而優

瞄準新質生産力,多地推動營商環境向“新”而優。

5月6日,江蘇省政府召開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新聞釋出會。江蘇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康在釋出會上提到,優化營商環境就是建立新型生産關系,更好服務新質生産力發展需要。江蘇省将建設與新質生産力相适應的營商環境。

深圳市則通過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助力新質生産力發展。近日,深圳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辦公室出台《深圳市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評價體系》,要求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立法供給,助力推進産業創新。

山東省東營市則持續深化審批制度改革,消除制約新質生産力發展的各類顯性或隐性門檻。不久前,東營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出台《東營市關于優化經營主體登記完善企業服務中心體系助推新質生産力發展的若幹措施》。東營市聚焦制度創新、數字賦能、優化服務、企業滿意等方面,提升審批效能,服務新質生産力發展,服務産業轉型更新,培育企業競争力。

新質生産力和營商環境二者有何内在聯系?

“營商環境是新質生産力賴以生存和強化的土壤,新質生産力是營商環境得以優化和提升的動力。”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宋向清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培育新質生産力需要強化創新力,創新力提升的核心和關鍵在于實體企業,而實體企業是否具備足夠的創新力推進新質生産力的形成取決于營商環境的優劣。

宋向清認為,良好的營商環境對新質生産力的培育壯大至關重要,同時有益于實體企業依托新質生産力實作前沿技術突破和整體創新發展。此外,強大的新質生産力不僅能提升實體企業的綜合競争力,還能增加居民收入和國家稅收。是以,必須持續推進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

營商環境如何向“新”而優?宋向清建議,地方在此過程中應堅持“三要”和“三不要”。具體而言,一要将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制度化、法律化,為經營主體創新、為新質生産力的培育創造良好的經營條件,不要隻做口頭承諾;二要對國有企業、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等一視同仁,不要厚此薄彼,更不能對民營企業在參與政府重大建設項目時設定“玻璃門”“彈簧門”等;三要建立營商環境與新質生産力相向而行的管理體系和運作機制,確定兩者結合能夠形成推進高品質可持續發展的合力。

以“數”賦能

數字賦能優化營商環境,逐漸成為地方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的重要發力點。

以北京市為例,近日,北京市政府印發的《2024年北京市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要點》提到,加快推進全國市場監管數字化試驗區建設,大力推行非現場監管,實作監管領域全覆寫。

中國城市報記者注意到,在數字化營商環境建設方面,一些地方已經進行了有益有效的探索實踐。

近年來,成都市高新區經營主體總量持續增長,但随之而來的是咨詢量激增,咨詢電話接通不暢的問題日益凸顯。成都高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累計呼入企業登記咨詢電話58.8萬通,月均呼入4.9萬通,傳統手段和現有力量無法滿足目前的咨詢需求。

為此,成都高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托智慧蓉城高新區運作中心市場監管分中心建設,推出“智慧問答+人工應答”服務,在為咨詢人解答登記注冊業務全流程多種業務問題的同時,在提升咨詢接通能力、提高咨詢回複品質等多方面同時發力,實作“一鍵回應”“一庫通查”“一線解答”。

數字化營商環境建設正成為目前各地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的關鍵舉措,成為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釋放市場活力的重要抓手。

工信部資訊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數字化營商環境建設大大簡化了企業辦事流程,企業不用“跑視窗”,相關需求在網上就能辦理。如此一來,大大節省了企業和政府運作成本。

不過,在受訪專家看來,地方在數字化營商環境建設過程中仍存在短闆弱項,如操作繁瑣、智能化不足、互動性差。盤和林建議,未來應進一步簡化流程、提升智能化水準,如優化操作便捷性、增加智能提醒功能、強化平台互動性等。

劉誠認為,雖然辦事時間和視窗已經壓縮到極緻,但限制企業發展的制度性卡點堵點仍然存在,如過多的剛性行政監管、社保負擔大、營業利潤率低等。相比辦事效率,以上卡點堵點更是企業發展壯大的掣肘。如何在更宏觀視角下審視環境,在更大尺度上消除卡點堵點,是目前地方數字化營商環境建設過程中面臨的主要挑戰。

因地制宜

營商環境建設需摸索前行,而具體如何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并非“一個方子包治百病”。目前,不少地方因地制宜探索改革方案,推動營商環境優化邁向縱深。

以江蘇省為例,林康在上述釋出會上提到,鼓勵基層創新,支援各地因地制宜進行差異化探索,開展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優秀案例評選,形成一批可複制可推廣的“江蘇經驗”。

“優化營商環境,‘營’造什麼樣的環境,要跟着‘商’來調整。‘商’在哪裡,環境優化就要在哪裡。” 劉誠認為,要結合當地産業來優化營商環境,因地制宜而不是照抄先進地區的條例做法。對于新興産業,更要有針對性,而不是簡單套用傳統經濟的一般做法。

“尤其是在新質生産力發展方面,要有針對性的環境優化舉措。随着技術進步,降低了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成本,許多意想不到的新興市場和生态系統建立了起來,新的商業模式也變得可行。這就需要營造好的營商環境,對新業态新模式中可能出現或已經出現的問題,及時作出彈性應對。”劉誠說。

劉誠還提到,近年來,網紅城市愈發受到關注,其相關做法可進一步制度化,以“網紅”為突破口,全面推進當地營商環境建設從旅遊名片推廣到招商引資引智,并融入制造業發展之中。此外,還可以将網紅城市優化營商環境、打造網紅城市品牌的成功經驗進行推廣,為其他城市提供借鑒和參考。

地方在因地制宜優化提升營商環境過程中也需謹慎。宋向清提醒,在同一區域、同一行業内,制定差異化的優化營商環境政策,不論是出于什麼原因考慮,都是對承受相對較差營商環境企業的歧視,都會造成制度層面的不公和實踐層面的不滿,不利于區域經濟整體發展。營商環境優化的基礎就是公平公開公正,差異化将使營商環境基礎不穩、根基不牢,難以取信于資本。

原标題:厚植興業沃土 多地打造營商環境“更新版”

■來源:中國城市報記者 邢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