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限制對華售芯,2年來中國晶片進口減少千億,主動舍棄美芯 !

作者:娜姐說科技

從"晶片之殇"到"赢得戰略制高點"

【文/觀察者網 張明】

目前,全球晶片格局正在加速重塑。從美國對中國科技企業出口晶片的限制,到中國大舉投資擴大晶片産能,這一系列變化正在深刻影響着整個半導體産業鍊。

美國限制對華售芯,2年來中國晶片進口減少千億,主動舍棄美芯 !

這場被視為"新一輪科技冷戰"的晶片之争,不僅關乎國家科技實力,更牽扯到各方的戰略利益角逐。一時之間,誰能在這場激烈的"晶片之戰"中占據制高點,也将決定未來數字經濟的走向。

面對美國的打壓,中國企業主動加快了晶片國産替代的步伐。資料顯示,2021年中國晶片進口額曾高達4397億美元,但到2023年已減少至3494億美元,降幅超過20%。這一明顯的下降趨勢,折射出中國正在穩步推進晶片自主可控,逐漸降低對美國晶片的依賴。

美國限制對華售芯,2年來中國晶片進口減少千億,主動舍棄美芯 !

盡管過去幾年,中國在晶片領域持續加大投入,制造技術和産能等均有明顯提升,但要完全替代美國晶片,仍需要更長的時間。不過,這一轉變的趨勢已是不可逆的。中國企業正在衆志成城,全力以赴追趕晶片自主可控的"終點線"。

"晶片自主可控"的戰略意圖

晶片作為數字經濟的"心髒",長期以來一直是大陸科技創新的短闆。但近年來,在國家戰略的帶動下,中國企業正加快推進晶片國産替代,努力實作對關鍵核心技術的掌控。

之是以把晶片自主可控視為目前的重中之重,主要有以下幾方面考慮:

美國限制對華售芯,2年來中國晶片進口減少千億,主動舍棄美芯 !

首先是確定國家安全。從美國對中國企業采取的種種限制措施可以看出,擁有關鍵晶片技術的制高點,已經成為各國博弈的關鍵。一旦關鍵晶片供應受到掌控,不僅會對相關産業鍊造成巨大沖擊,還可能成為威脅國家安全的"軟肋"。是以,提高晶片自主可控能力,既是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需要,也是確定長遠戰略安全的迫切要求。

其次是保障數字經濟發展。随着數字化轉型的不斷深入,晶片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成為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一旦晶片供給受阻,将直接影響到工業生産、通信服務、汽車制造等衆多領域的運轉,給經濟發展帶來嚴重沖擊。是以,掌控關鍵晶片技術,也是確定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前提。

美國限制對華售芯,2年來中國晶片進口減少千億,主動舍棄美芯 !

再次是增強國際競争力。目前,全球半導體格局正在加速重塑,美國正試圖通過限制對華出口晶片等手段,遏制中國在該領域的崛起。如果放任不管,不僅會導緻中國在關鍵技術領域被動受制于人,還可能進一步失去在數字經濟時代的競争優勢。是以,加快晶片自主可控,不僅是維護國家利益的需要,也是提升國際競争力的迫切要求。

總的來說,晶片自主可控已成為目前中國確定經濟安全、數字發展和國際競争力的關鍵所在。在這場日益激烈的"晶片之戰"中,誰能掌握住晶片制高點,必将主導未來數字經濟的走向。這也是中國企業為什麼要全力以赴,在這場争奪中占得先機的根本原因。

從"晶片之殇"到自主可控

美國限制對華售芯,2年來中國晶片進口減少千億,主動舍棄美芯 !

過去幾年,中國企業在晶片領域所面臨的困境,被業界戲稱為"晶片之殇"。主要表現如下:

首先是關鍵晶片嚴重依賴進口。以PC為例,長期以來國内主流廠商使用的CPU幾乎都是來自Intel和AMD,很難突破美國企業的壟斷地位。在手機晶片領域,高通、聯發科等也主宰着中國手機廠商的命脈。這種嚴重的進口依賴,使中國企業容易受制于人,一旦遭到美國打壓,就會瀕臨"失聲"的危機。

美國限制對華售芯,2年來中國晶片進口減少千億,主動舍棄美芯 !

其次是自主研發能力不足。受制于"卡脖子"等因素,國内晶片企業在基礎研發、工藝制造等關鍵領域長期落後于國際先進水準。盡管近年來加快了投入,但要完全趕超,仍需要較長時間的艱苦付出。

再次是産業生态有待完善。晶片産業涉及材料、設計、制造、封測等多個環節,需要上下遊企業密切協作。但目前國内晶片産業鍊仍存在諸多短闆,上下遊配合不夠緊密,制約了整體競争力的提升。

美國限制對華售芯,2年來中國晶片進口減少千億,主動舍棄美芯 !

這一系列問題的存在,使中國企業在關鍵晶片領域長期處于被動局面,很容易遭受外部打壓。在這種背景下,中國積極推進晶片自主可控,也就成為必然之舉。

經過近年來的持續努力,中國在晶片自主可控方面已經取得了一些重要進展:

首先是制造能力明顯提升。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半導體制造中心,産能占比接近全球三成。一些國内晶片企業已經掌握了7納米等先進工藝,部分晶片産品開始對外供給。這為中國企業在關鍵領域實作突破,奠定了堅實基礎。

美國限制對華售芯,2年來中國晶片進口減少千億,主動舍棄美芯 !

其次是替代進口步伐加快。資料顯示,2021年中國晶片進口額曾高達4397億美元,但到2023年已大幅下降至3494億美元,降幅超過20%。這足以證明,中國企業正在主動減少對美國晶片的依賴,加快國産替代的步伐。

再次是産業生态加速建構。在政策支援下,國内晶片上下遊企業正加快融合協作,不斷完善産業鍊條。相關制造裝備、材料等配套能力也在持續提升,為晶片自主可控奠定了堅實基礎。

總的來說,在外部挑戰與内部發展并存的情況下,中國企業正在全力以赴,實作從"晶片之殇"到自主可控的蛻變。這不僅凸顯了中國在這場"晶片之戰"中的決心和實力,也折射出其在關鍵技術領域争奪制高點的戰略意圖。

美國限制對華售芯,2年來中國晶片進口減少千億,主動舍棄美芯 !

隻有在晶片這個數字經濟的"心髒"上掌握主動權,中國才能真正確定國家安全、保障産業發展,并增強國際競争力。是以,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中國必将進一步加大對晶片領域的投入和創新力度,推動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型。

目前,美國正試圖通過限制晶片出口等手段,遏制中國在該領域的崛起。但中國企業的堅韌意志和堅定決心,必将最終戰勝外部壓力,在這場激烈的"晶片之戰"中赢得制高點。

美國限制對華售芯,2年來中國晶片進口減少千億,主動舍棄美芯 !

未來,随着中國晶片自主可控能力的不斷增強,其數字經濟發展的戰略空間也将不斷擴大。這不僅将為國内産業注入強大動力,推動實體經濟轉型更新,也将為中國在全球數字經濟格局中赢得更為有利的地位,為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美國限制對華售芯,2年來中國晶片進口減少千億,主動舍棄美芯 !

可以說,這場"晶片之戰"不僅關乎國家實力的切身利益,更關乎未來數字時代的主導權。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必将為世界數字經濟的發展貢獻更多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