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趙括隻是“紙上談兵”的無能統帥?白起:此子不死,必成秦國大患

作者:曆史塵埃

長平之戰,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一場戰役,也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重要事件之一。在這場戰役中,趙國的大将廉頗率領趙軍與秦軍作戰,最終卻慘遭失敗,而這場戰敗也與當時的趙國上相趙括分不開。

趙括隻是“紙上談兵”的無能統帥?白起:此子不死,必成秦國大患

趙括,是趙國的一位重要軍事将領,也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的傳奇人物。他的一生經曆了許多傳奇的事迹,尤其是他在長平之戰中的表現,更是成為後人研究的焦點。

趙括的失敗是否證明他隻會紙上談兵?

長平之戰中,趙括作為趙國的上相,本應該給趙軍提供明智的軍事決策,幫助趙軍取得勝利。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趙括在這場戰役中的表現卻被人們所诟病,認為他的失敗證明了他隻會紙上談兵。

趙括隻是“紙上談兵”的無能統帥?白起:此子不死,必成秦國大患

趙括之是以被認為隻會紙上談兵,主要是因為他在長平之戰中的失敗表現。在當時的軍事指揮中,如果一個将領隻擅長紙上談兵,而無法在實戰中取得勝利,那麼他的軍事才能就會受到質疑。而趙括在長平之戰中的失敗,似乎也為他隻會紙上談兵這一說法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趙括的上位是否被趙王所誤導?

然而,要論述趙括隻會紙上談兵,事情并不是這麼簡單。事實上,趙括之是以會在長平之戰中失敗,與他個人的能力并不完全相關,還有許多其他因素需要我們去考慮。

首先,我們需要思考的是趙括的上位問題。按照曆史記載,趙括之是以能夠成為趙國的上相,主要是因為當時的趙王被秦國實施的反間計所誤導,才會對趙括産生信任,将軍國重器傳遞給他。

在古代的戰争中,反間計是一種非常狡猾的計謀,它可以通過編造假消息,來達到離間敵人、瓦解敵人軍心的目的。而當時的趙王正是被秦國的反間計所蒙蔽,才會對趙括産生信任,将趙國的軍國重器交給他,這也為趙括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趙括的軍事決策是否合理?

趙括隻是“紙上談兵”的無能統帥?白起:此子不死,必成秦國大患

除此之外,趙括在長平之戰中的失敗,還與他的軍事決策有着莫大的關系。在戰争中,一個将領的軍事決策是否明智,直接關系到整個戰争的勝負,而趙括在這方面的表現卻遭到了質疑。

原本在長平之戰中,趙國的主戰派是由廉頗來擔任的,而趙括作為上相,本應該給予廉頗足夠的支援和信任。然而,趙括卻在這個時候改變了戰略方針,他自作主張,選擇了主動出擊,這也直接導緻了趙軍最終被秦軍所坑殺。

從這一點來看,趙括的軍事決策似乎并不是很明智,他的盲目自信,以及對廉頗的不信任,都成為了他失敗的原之一,也為外界認為他隻會紙上談兵提供了佐證。

趙括的失敗是否隻是個人責任?

然而,如果我們僅僅從表面現象去判斷趙括,認為他隻會紙上談兵,無疑是一種對他的不公平。事實上,趙括在長平之戰中的失敗,并不完全是他個人的責任,還有許多其他因素,對他的失敗有着莫大的影響。

趙括隻是“紙上談兵”的無能統帥?白起:此子不死,必成秦國大患

首先,從趙括個人的能力來看,他并不是一個隻會紙上談兵的人。相反,他在軍事方面還是具備一定的能力的,甚至有一些學者認為,趙括是一個軍事理論天才,他曾經獻策,幫助趙國在短時間内拿下了一座座的城池,可見他的軍事能力是非常出色的。

其次,在長平之戰中,趙括的軍事決策其實是比較合理的,隻不過他選擇了主動出擊,是受到了當時軍中一些人的影響,才會做出這樣的決策。而且,趙括在長平之戰中的失敗,并不完全是因為他的軍事決策有問題,更多的時候是因為他在軍隊中的威信不夠,導緻他的指令無法被執決執行。

趙括隻是“紙上談兵”的無能統帥?白起:此子不死,必成秦國大患

趙括的失敗是否隻是個人責任?

此外,趙括在長平之戰中的失敗,還與他臨時接管軍隊有一定的關系。在這場戰役中,趙括之是以會成為趙國的上相,主要是因為當時的趙國君王已經去世,而新君尚未登基,趙括隻能臨時接管軍隊。

而臨時接管軍隊,意味着趙括沒有足夠的時間,與手下的将士進行磨合,也無法獲得他們的真正信任,這對于整個戰争的勝負,無疑是有着很大的影響的。

是以,趙括在長平之戰中的失敗,并不完全是他個人的責任,還有許多其他因素,對他的失敗有着莫大的影響,我們無法僅僅從表面的現象去判斷他,認為他隻會紙上談兵。

趙括隻是“紙上談兵”的無能統帥?白起:此子不死,必成秦國大患

結語

或許,趙括的失敗隻是一時的,他在長平之戰中所受到的種種委屈和指責,隻是暫時的,無法掩蓋他的真正能力。而對于他的失敗,我們可以從中吸取一些有益的教訓,也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一個人的失敗,并不是單單因為他個人的原因,還有許多其他因素的影響。

或許,正是因為趙括的失敗,才會給後人留下深刻的警示,也給後人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思考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