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彈劾奸臣嚴嵩差點送命、仕途竟有二十六年被貶,此人清廉留名史冊

作者:單純生活家PvR

家道殷實的書香門第出身,自幼勤懇好學的少年,甫一亭龍門便有廉潔揚名的不平凡成就。當他憤然直斥權傾朝野的奸相嚴嵩貪腐罪行時,朝野為之震驚。奸相陰謀詭計終将他打入地獄,是生是死?面對皇帝怒火,他又将如何自處?豈料一朝彈劾,三十七年仕途竟被困頓二十六載,其間又經曆了何等艱難磨練?讓我們一探究竟,看這位曆史名臣最終如何留芳百世!

彈劾奸臣嚴嵩差點送命、仕途竟有二十六年被貶,此人清廉留名史冊

一介布衣的不平凡少年

明代中葉,浙江仙居縣書香門第吳氏之家,迎來了一位可造之才。這個家世顯赫的少年叫吳時來,自小恪守家教,勤奮讀書。他天資聰穎,對文字着迷,從小雅好詩詞歌賦,三歲時便能作詩,作品雅流盈世。為了潛心研讀,他曾在當地景星岩中苦讀三年,日夜操勞,以期開卷有益。

彈劾奸臣嚴嵩差點送命、仕途竟有二十六年被貶,此人清廉留名史冊

吳時來進士及第後,被派往松江府任職推官,主管刑獄訴訟。他一心為民作主,秉公執法,循私鍘正,整饬吏治,喚起死靈複活。年紀輕輕的他,廉潔勤慎,辦事剛正不阿,給當地貪官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任職期間,用詩"欲摘彗星清紫薇"自勉,寓意要做一個光耀的清官。

嘉靖三十四年,上萬倭寇突襲攻占松江城。危急存亡之際,雖為文官出身,吳時來臨危不懼,親自撥亂反正,率領軍民決堤決口,組織抵抗,反擊淩厲,大破倭寇,赫赫戰功。朝廷嘉勉,升他為刑科給事中。

彈劾奸臣嚴嵩差點送命、仕途竟有二十六年被貶,此人清廉留名史冊

作為負責監察的言官,吳時來矢志不移,執意 肅清朝綱,為民請命。然而,朝野上下皆被奸相嚴嵩的陰謀詭計所統治。嚴嵩篡權把持朝政多年,勾肥集團利益,狼子野心昭昭。政通人和的吳時來深知,"要鏟除官場腐敗,必先除掉這個狼心狗肺的奸相!"

直斥權傾朝野的奸相嚴嵩

嘉靖朝奸相嚴嵩,出身書香門第,本是個文化人。他自嘉靖二十一年起入閣為相,便開始漸漸卷入腐朽的政治漩渦。嚴嵩對上奉行逢迎媚上之術,對下大肆受賄營私,剝削百姓,禍國殃民。他在朝中大力拉攏黨羽,結成所謂"嚴黨",阻擋異己,排斥牙嗖,朝野上下無不聞其名、畏其銳氣。

彈劾奸臣嚴嵩差點送命、仕途竟有二十六年被貶,此人清廉留名史冊

嚴嵩兒子嚴世蕃更是驕奢淫佚,嚣張跋扈,把權勢作為斂财手段,大肆招搖撞騙,貪贓枉法,賣官鬻爵。朝野陰陽怨氣暗自積聚,一發不可收拾。包拯、海瑞這些為民除害的名臣們無不被嚴黨打壓,甚至有不少廉吏被活活打死。

作為給事中的吳時來,理當是時論時務、替民伸冤的重要職責。他深知要改朝換代,便須先拔除這根毒瘡。于是,吳時來首先瞄準嚴黨的許論、楊順等核心骨幹開刀,将他們的貪腐罪行供奏朝廷,皇帝遂革去二人的官職。

緊接着,在嘉靖三十七年的一天,吳時來攜手好友董傳策、張翀三人,向嚴嵩發起了直接彈劾。在奏折中,吳時來詳列了嚴嵩的一幹罪狀,如"朋奸罔上、剝民膏以營私利、虛官帑以充權門"等等,字字誅心剜骨。

彈劾奸臣嚴嵩差點送命、仕途竟有二十六年被貶,此人清廉留名史冊

嘉靖帝讀過奏折卻含糊其詞,态度暧昧。在嚴嵩的一再讒言之下,嘉靖帝終于勃然大怒,指責這三人勾結内閣次輔徐階,意在挑撥君臣關系,圖謀結黨,因而将三人打入诏獄。

獄中,三人遭到嚴刑拷打,吳時來更是被捆打得體無完膚,七竅流血。然而,他始終咬牙不吐半句供狀,誓死不屈。最終,三人皆被貶為邊遠小卒,流放到雲南、貴州和廣西三地。這一彈劾,吳時來飽受艱辛磨難,幾乎付出生命代價。

二十六年沉浮流離磨砺意志

彈劾奸臣嚴嵩差點送命、仕途竟有二十六年被貶,此人清廉留名史冊

被貶谪至廣西橫州馴象衛後,吳時來從高階言官一夕淪為無職無品的小卒,其生活環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巨變。橫州地處偏僻,燥熱潮濕,環境惡劣,俗稱"蠻煙瘴霧"。馴象衛是當時馴養大象的特殊衛所,粗犷簡陋,與吳時來高雅的文人氣質格格不入。

然而,吳時來并未對命運妄自怨恨,反而懷着豁達大度的胸懷。他在《初到橫州》一詩中寫道"濯足橫江水,為家又此城。行藏随所寓,淹滞豈無成"。詩意為,雖身處貧賤之地,但随遇而安,定能在此有所作為。

當時橫州馴象衛指揮使範儒久仰吳時來大名,欣然邀請他作官兵們的文學教官。寓所漸漸狹小,吳時來便在城西烏石嶺一帶建造書齋,命名為"悟齋"。在《尋烏石嶺》中寫道"林端見遠山,四面團青幊。借此結吾廬,願言養浩氣"。詩意為,希望在此傳道授業,培養浩然正氣。

彈劾奸臣嚴嵩差點送命、仕途竟有二十六年被貶,此人清廉留名史冊

吳時來來到橫州後,既無官職亦無俸祿,生活窘迫,隻能食些野菜果實維生。但他從不是以而下落為怨婦,反而化悲憤為自我修養之力,專心著書立說,以文字維系生命之光。

當時的橫州文教事業冷門,吳時來毅然把敷文興學視為己任。他設館講學,遊子從四面八方而來求教。後來覺得橫州主城偏遠,他便與州知州高仕楠、指揮使範儒等上書朝廷,請求在烏石嶺建立書院。

皇帝準奏後,烏石書院終于落成。吳時來親自撰寫了匾額,蘊含"潔身自好,覽古鑒今,上求為官以作育人才"的寓意。烏石書院開辦後,不僅為廣西地區注入了文化發展的新動力,也成為吳時來宣揚道德文化、培育英才的重要陣地。從此,他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書育人、弘揚儒家文化上來。

彈劾奸臣嚴嵩差點送命、仕途竟有二十六年被貶,此人清廉留名史冊

三番挫折終獲重用再展風采

在烏石書院執教期間,吳時來遭遇了幾番挫折和打擊。嘉靖四十三年,他被逮捕入獄,經半年拷問後又被貶為南甯馴象官。南甯比橫州地勢略好,環境也更宜人些。吳時來在那裡重新撰寫詩文,繼續教書育人的事業。

後來他又被流放到更偏僻的思恩馴象所,地處貧瘠之地。但無論環境多麼艱苦,吳時來從不放棄為民請命的決心。臨危不懼、永不氣餒是他的座右銘,于是他仍然默默堅持着,終日手不釋卷。

彈劾奸臣嚴嵩差點送命、仕途竟有二十六年被貶,此人清廉留名史冊

萬幸的是,到了萬曆年間,新科狀元張居正執掌朝政,他看重吳時來的才華與節操,主動為他求情,終于使吳時來獲準回到京師。張居正欣賞他為官一塵不染的高風亮節,遂任命他為刑部員外郎。

吳時來勇于任事,毫不留情地查辦貪官污吏,連雲南、貴州、廣西三地的官員因其督辦而紛紛遭處分。為官清正不阿的他,得到萬曆皇帝的賞識,不久又被升任為兵部右侍郎。

作為兵部重臣,吳時來主張戡亂邊疆、保衛國家安全。他在官場上為民伸冤,權為利除。其辦事作風與彈劾奸相嚴嵩時一脈相承,毫不矯飾。他不僅嚴懲A錢受賄的将士,還奏請皇帝在四川等地設立廠礦,以解民生之需。

彈劾奸臣嚴嵩差點送命、仕途竟有二十六年被貶,此人清廉留名史冊

清正廉潔的吳時來官運亨通,最終被崇咨閣學士,位列翰林。他曆任宰相多年,始終堅持為民請命,執法匡扶正義。直至去世,他仍在滿懷理想和抱負,為國為民終其一生。他的為官清正、勇于任事,使他成為明代後期脍炙人口的名臣。

臨終遺囑昭示薪火相傳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吳時來耄耋之年,意識到生命将觸碰盡頭。作為一代名臣,他深知自己肩負着薪火相傳的重任,必須将自身寶貴經驗和理念代代相傳,方能曆久彌新。

彈劾奸臣嚴嵩差點送命、仕途竟有二十六年被貶,此人清廉留名史冊

于是,臨終前夕,吳時來親筆撰寫了一份遺囑,誓言将一生的操守理念傳之子孫。這份遺囑字字誨人,字裡行間洋溢着濃濃的愛國愛民情懷。

遺囑開篇就鋪陳了他一生的理想抱負:"自幼耽讀聖賢書,勉勵為人須一片丹心向道、兢兢業業。孜孜不倦以求自我完善,秉心無怨無悔。"言簡意赅,都是他一生堅守的座右銘。

接着闡述了為官之道:"官無小大,隻求為政一塵不染。當保家國和平、匡扶社稷,砥砺前行勿言退。"這段話充分展現了他一腔孤勇直言,敢于斥腐擊奸的不畏強權精神。

彈劾奸臣嚴嵩差點送命、仕途竟有二十六年被貶,此人清廉留名史冊

吳時來還在遺囑中開宗明義,要求子孫後代"勿貪勿嗔,自重自律"。他以清正廉潔著稱,誓要将個人操守代代相傳,決不允許子孫敗壞家風。

最後,吳時來坦言雖一生曲折艱辛,但終于實作了為民伸冤的夙願,引以為豪。他懇切囑咐子孫銘記"盡節盡分、行遍世上"的原則,方能不負使命、不辜負重望。

這份遺囑字裡行間透射出吳時來高尚品德和堅貞操守,堪稱曆代遺囑的經典範本。遺囑一經出世,朝野無不欽佩,更有無數後人是以而受益良多,将他的家訓銘記于心。

彈劾奸臣嚴嵩差點送命、仕途竟有二十六年被貶,此人清廉留名史冊

從此,吳時來的精神永世長存,百代相沿。他為民執直、匡扶正義的精神薪火相傳,在中華大地上熠熠生輝,永不熄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