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天才被美200萬“挖走”,畢業就回國,中國“晶片鬼才”傳奇

作者:留歐派1
中國天才被美200萬“挖走”,畢業就回國,中國“晶片鬼才”傳奇

中國晶片産業的現狀與挑戰

核心技術缺乏,市場占有率低

中國晶片産業起步較晚,在核心技術、設計和制造技術等方面與世界先進水準存在一定差距。高端和主流晶片産品仍嚴重依賴進口,國産晶片在全球市場的占有率僅約10%左右。這不僅影響了中國晶片産業的發展,也威脅到國家的經濟安全。

以智能手機為例,全球77%的手機是在中國制造,但其中不到3%使用的是國産晶片。中國每年進口晶片的費用高達2000多億美元,超過了石油和大宗商品的進口額。這凸顯了中國在晶片自給率方面的薄弱環節。

中國天才被美200萬“挖走”,畢業就回國,中國“晶片鬼才”傳奇

雖然近年來中國在晶片技術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突破,比如"龍芯"CPU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打破了國外壟斷。但總體來看,中國晶片制造技術仍以中低端為主,從事晶片業務的企業大多是代工模式,創新能力不足。晶片設計企業同樣如此,難以與國際巨頭展開有力競争。

晶片企業競争力不足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已經湧現出以中芯國際為代表的一批晶片制造和設計企業。但從整體實力來看,這些企業的競争力仍然較弱。以晶片設計企業為例,2012年中國前10家設計企業的總産值不到美國高通公司的1/3。

中國天才被美200萬“挖走”,畢業就回國,中國“晶片鬼才”傳奇

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跨國晶片巨頭長期對中國企業實施"圍攻"政策,使它們難以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另一方面,下遊廠商對國産晶片和裝備的信心不足,導緻"做得出來、賣不出去"的困境。

晶片行業屬于資金密集型産業,需要持的巨額投入。但由于國内企業獲利能力有限,難以為晶片研發和制造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援。以方正微電子為例,一條投資60多億元的生産線,僅折舊費和财務費用就已經是沉重的負擔。當企業開始盈利時,國際上往往已經出現新的技術更新,企業不得不繼大筆投入以保持競争力,難以收回前期投資。

中國天才被美200萬“挖走”,畢業就回國,中國“晶片鬼才”傳奇

投入力度不足

過去十多年,中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來扶持晶片産業發展。但由于"撒胡椒面"式的投入較為分散,難以形成"拳頭效應"。加之晶片産業投入巨大、周期長、風險高等特點,使得很多企業望而卻步,未能為晶片産業的發展提供充足動力。

這種投入不足的狀況,不僅展現在财政支援方面,也表現在人才培養上。晶片研發設計技術含量高、産品種類多,對人才需求量大。但由于國内高校培養模式存在短闆,如過于注重學術研究而忽視産業需求、專業設定與企業需求不比對、缺乏跨學科複合型人才培養等,導緻晶片人才持短缺,人才流失現象嚴重。

中國天才被美200萬“挖走”,畢業就回國,中國“晶片鬼才”傳奇

全球晶片産業發展趨勢

目前,全球半導體晶片産業正呈現出三大發展趨勢:一是産業格局加速重塑,傳統晶片強國地位受到挑戰;二是新興技術不斷湧現,推動晶片産品和應用領域不斷拓展;三是貿易保護主義擡頭,地緣政治因素對産業發展的影響加大。

在這一大背景下,中國晶片産業面臨着嚴峻的挑戰。一方面,美國為保持在晶片領域的領先地位,不斷加大對中國企業的技術封鎖力度,限制關鍵裝置和技術對華出口。另一方面,中國晶片産業發展滞後于人,在高端晶片領域仍嚴重依賴進口,自主可控水準不高。

中國天才被美200萬“挖走”,畢業就回國,中國“晶片鬼才”傳奇

要扭轉被動局面,中國晶片産業亟需加大自主創新力度,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提高自給率水準。政府也需持加大财政支援和人才培養力度,為晶片産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隻有這樣,中國晶片産業才能在未來的全球競争中占據一席之地,助力國家經濟和科技實力的提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