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革命失敗前的中共不注重軍事?這些部隊暗中都歸共産黨直接上司

作者:小妞妞678

在大革命失敗的前夜,中國共産黨是否真的忽視了軍事力量的建設?一直有這樣的争議存在。然而,一些鮮為人知的史實卻揭示了一個不同的畫面——在明面上,中共好像并未重視軍事建設,但實際上它們暗中掌控了一些武裝力量,直接對這些部隊實施上司。這些部隊在關鍵時刻扮演了何種角色?它們是如何被中共滲透和控制的?對于追求真相的曆史學家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讨的重大課題。

大革命失敗前的中共不注重軍事?這些部隊暗中都歸共産黨直接上司

葉挺獨立團:中共掌控的先鋒力量

1927年春天,國民革命軍北伐已進入最後關頭。在武漢方面軍的主力部隊中,存在着一支獨特的武裝力量——葉挺獨立團。這支部隊雖然編制精簡,但在中共掌控下,它扮演了先鋒尖兵的關鍵角色。

獨立團起初隻是個小小的隊伍,由不足百人的勞工糾察隊改編而來。它們的主要任務是在軍隊前進中,負責偵查勘察地形,以及鎮壓反動武裝。盡管人數不多,但獨立團的隊伍素質極佳,大多是沉甸甸的老勞工和社員出身,在武漢勞工運動中鍛煉出來的堅定共産黨員,對革命理想滿懷熱忱。

獨立團建立之初,周士第被任命為團長,帶領這支隊伍重新編組。經過調整,獨立團下轄3個連,每個連30餘人,總人數不足百人。盡管人數有限,獨立團卻兵員過硬,素質極佳,勇猛善戰,在部隊中備受推崇。更為關鍵的是,這支部隊暗中完全歸中共直接上司和控制。

獨立團成立後不久,就曆經了一場嚴峻的考驗。1926年9月,反動武裝"鐵衛軍"在漢陽造反,國民革命軍的主力被迫轉移到武昌方向,隻能暫時撤出漢陽城防。眼見漢陽即将失守,中共緊急調來葉挺獨立團前往堅守。

面對幾千人的"鐵衛軍"重兵,獨立團不足百人的隊伍,在漢陽城頭與之遭遇激戰。雙方炮火齊鳴,獨立團官兵與"鐵衛軍"離得隻有幾十米的距離,展開了狹路相逢的肉搏戰。盡管敵我懸殊,獨立團官兵仍然英勇殺敵,同時巧妙利用城頭陣地優勢,使"鐵衛軍"傷亡慘重。在獨立團的頑強拖住下,國民革命軍主力及時趕到,終于全面擊潰了"鐵衛軍"的進攻。

這場戰鬥使獨立團付出了慘重代價,傷亡數十人。但它們的英勇表現,赢得了上級的高度贊賞。張發奎将軍不禁贊歎"這樣的隊伍,打遍天下無敵手"。從此,獨立團聲名遠播,被視為中共掌控的先鋒武裝力量。

随後的擴編中,獨立團不斷壯大。中共還得到了三支建立部隊的番号,分别為第二十四師、第二十五師七十五團、第二方面軍警衛團。它們在初建時,均以獨立團抽調人員作為骨幹。這四支部隊全部暗中歸中共直接上司,特别是獨立團,排以上幹部的任命完全由黨組織決定,調動經常發生。

在軍閥混戰的年代,一支如此素質卓越且忠于革命理想的部隊,無疑是中共極為珍貴的武裝力量。獨立團憑借英勇作戰和中共的嚴密控制,在大革命的最後關頭發揮了尖兵先鋒的關鍵作用。

"空降"入夥:俘虜軍官加入獨立團

1927年初,第四軍對獨立團等部隊進行了大規模擴編。在這一過程中,發生了一件頗為罕見的事情——兩名俘虜的北洋軍官被"空降"加入獨立團,分别任參謀和副官一職。

這兩人的來曆頗為特殊。他們原本是北伐戰場上被俘獲的北洋軍官,在關押期間,經過國民革命軍系統的審訊、教育和考核,表現出了較為進步的思想覺悟,願意重新加入革命軍隊效力。考慮到他們的軍事經驗,第四軍政治部根據中共的訓示,從這批俘虜軍官中精挑細選,重新組織了一期"俘虜軍官改造訓練班"。

這期訓練班共有數十名學員,他們不僅接受了軍事理論和戰術教育,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的新型教育和改造。整個過程曆時兩個月,最終隻有少數幾名學員成績優異,獲準重新擔任軍職。而那兩名被配置設定到獨立團的軍官,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當時,獨立團的幹部對這兩名"外來者"的身份曾有所顧慮。畢竟他們原本是革命軍隊的俘虜,思想立場如何,革命忠誠度如何,大家都覺得存在未知數。開始,部隊裡對這兩人是半信半疑的态度,暗中也有人對他們嚴密監視。但随着時間推移,雙方都逐漸建立了互信。

大革命失敗前的中共不注重軍事?這些部隊暗中都歸共産黨直接上司

這兩名"空降"入夥的軍官,雖然年紀不大,但軍事經驗十分豐富。他們對作戰指揮、後勤保障等方面貢獻良多,使獨立團的戰鬥力和機動能力大為提高。獨立團的其他幹部也由此汲取了不少先進的軍事理論和戰術知識。

更為寶貴的是,通過親身接觸,這兩名軍官深切感受到了獨立團官兵那種純樸、頑強、忠于革命理想的精神。在這種精神的感染下,他們也逐漸認同了共産黨的革命理念。有人親眼目睹過,每當遇到重大軍事行動時,他們總是第一個沖在最前線,更是多次負傷浴血凝紅。就這樣,通過鮮血的洗禮,他們從思想認識到行動上,都已成為革命軍隊的一員。

這兩名曾被俘獲的北洋軍官,後來的革命道路并不明朗。但獨立團成立初期,他們的加入無疑是一股新鮮的力量。而此事本身,也充分展示了共産黨吸收進步力量的睿智,以及俘虜改造工作的意義所在。在曲折的革命年代,真誠以待,通過教育和改造,即便被看作"仇人"的北洋軍官,也有可能轉變立場,成為革命的追随者和親密戰友。

夏鬥寅叛變,殘餘力量的角色

1927年7月,汪精衛因反對三大政策而被開除出國民黨,武漢政權發生動蕩。趁此機會,原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軍長的夏鬥寅突然叛變,聯合親英派彙集重兵,意圖突襲武昌,奪取武漢政權。

這一叛變曾給武漢地區的中共武裝力量帶來巨大沖擊。當時,張發奎主力已随國民革命軍北伐至贛南地區,留駐武漢的隻有少數幾個團。在中共控制下的主要部隊,有葉挺的獨立團(改編為第二十四師第七十二團)、第二十四師其餘兩個團,以及第二十五師第七十五團。

面對突如其來的夏鬥寅叛軍進攻,形勢非常危急。獨立團雖然素質過硬,但終究隻是一個團的編制。第二十四師另外兩個團以及七十五團,則都是建立不久,官兵多為新兵,作戰經驗尚淺,戰鬥力有限。

在這種情況下,中共武漢地方組織不得不着眼于應對突發事件,盡可能調動和整合所有可用的力量。他們首先決定,暫時将散落在漢口、漢陽等地的其他幾個中共控制的小股武裝力量全部集中起來,并迅速加強軍事訓練。

與此同時,中共更是慎重研究了武漢附近其他可疑部隊的動向。比如駐漢口的李品仙部,它隸屬于與夏鬥寅同一軍閥系統的唐生智麾下,兩軍之間是否存在某種默契或聯系,誰也說不清楚。如果真的調動它們來抵禦夏鬥寅的進攻,又有誰能保證它們不會反戈相向?

再比如駐九江、安慶一帶的國民革命軍第二軍和第六軍,雖然主力遠在外地,但如果給予足夠時間,它們倒也可能增援武漢。但問題是,夏鬥寅的叛軍已經壓近武昌城下,如果等待太久,武昌說不定就已淪陷了。

在這種情況下,獨立團等少數幾支中共控制的部隊,反而成了當下可以依賴的主力。它們雖然人數不多,但官兵經曆過無數次戰火的洗禮,久經鍛煉,素質過硬,向心力極強。更為重要的是,中共對它們有着絕對的控制權和指揮權,可以在最關鍵時刻發揮主力軍的作用。

果不其然,在夏鬥寅叛軍的突然襲擊下,中共組織和動員了包括獨立團在内的所有可用武裝力量,奮起反擊。獨立團官兵更是盡展所長,在前線阻擊敵軍的同時,還擔任了軍事顧問,指導其他部隊的戰術作戰。最終,在獨立團等部隊的英勇浴血奮戰下,夏鬥寅的進攻被暫時擋住,為之後的反攻赢得了寶貴時間。

這一段少為人知的曆史,生動诠釋了獨立團和中共控制的其他部隊在大革命最後關頭的重要作用。在極其危急的時刻,中共不得不依賴這些忠誠可靠、訓練有素的軍事力量,才得以渡過難關。這些部隊雖然編制有限,但他們的英勇表現則是關鍵時刻的中流砥柱。

大革命失利前最後一役

大革命失利在即,1927年7月下旬,武漢國民政府面臨夏鬥寅叛軍的進攻。在這場大革命階段最後的戰役中,葉挺獨立團等中共控制的武裝力量再一次肩負起了關鍵作用。

7月21日,夏鬥寅叛軍開始全面進攻武昌。當時駐守武昌的國民革命軍主力早已北上,留守的隻有中共上司下的獨立團(七十二團)、第二十四師其餘兩個團以及七十五團等部隊。

面對數倍于己的進攻兵力,幾支中共軍隊自然陷入了極為危急的境地。為了協調作戰,各部分組成"武昌防務總指揮部",由七十二團團長陳卓元擔任總指揮,周士第任副總指揮。獨立團的副官宋元恺則負責協調全市各武裝力量的兵力部署。

大革命失敗前的中共不注重軍事?這些部隊暗中都歸共産黨直接上司

武昌城内一片火光沖天。7月22日,叛軍的炮火開始朝武昌城内瘋狂掃射。幾支中共軍隊與夏鬥寅部隊遭遇了大規模的巷戰,雙方僅一街之隔,槍炮直接對峙。

此時,陳卓元親自率領獨立團官兵沖在最前線,奮勇殺敵。經過艱難的白天巷戰,到了夜裡,雙方暫時各自收兵,獨立團等中共武裝力量僅在城内死守數個街巷。

7月23日拂曉,夏鬥寅叛軍再度發動猛攻。炮火密集,曾經的武昌城内煙塵滾滾,到處是斷壁殘垣和屍橫遍野。陳卓元不得不下令暫時撤出武昌城區,在城外阻擊叛軍。

在這種絕境中,周士第獨立團打響了大革命的最後一役。在城外郊區,他們分為數股小股作戰,采取遊擊戰術不斷騷擾叛軍,削弱他們的進攻氣勢。獨立團官兵更是不畏犧牲,以身犯險,将大量叛軍阻擊在城外。

雖然付出慘重代價,但獨立團的頑強戰鬥也為其他散落各處的國民革命軍主力赢得了寶貴的時間。7月25日,一些主力部隊趕到增援,終于形成了對夏鬥寅的大規模反攻。

在這場激戰中,葉挺獨立團徹底失去了戰鬥力。他們的傷亡慘重,陳卓元和宋元恺等數名進階指揮官陣亡,獨立團幾乎全軍覆沒。

但最終,夏鬥寅的進攻被粉碎,武昌城陷入雙方對峙的僵局。此後不久,大革命在全國範圍内就已徹底失利,武漢國民政府也最終被迫撤離。

這是大革命時期的最後一場戰役,對于獨立團等部隊而言,無疑也是壯烈的最後一役。近百年後的今天,這段沉默的曆史其實至關重要。它不僅證明了獨立團等部隊在大革命程序中扮演的先鋒作用,更印證了當年中共對軍事力量建設的高度重視,盡管這一切都幾乎被遺忘在塵封的曆史裡。

覆滅與重建:獨立團最後的命運

大革命的失利,對獨立團來說無疑是一個緻命的打擊。武漢戰役結束後,這支曾經英勇善戰的部隊,已經幾乎全軍覆沒。

随着武漢國民政府最終被迫撤離,殘餘的獨立團官兵也四散奔逃。身陷重圍的陳赓等人選擇突圍,但很快全部陣亡。獨立團的新任團長張治中則率領一小股餘部退至贛西根據地,與周恩來、賀龍等人會合。

不久,中共中央做出決定,仍然命名"獨立團"的名号存續下去,并由賀龍擔任新的團長,負責重建工作。然而眼下的形勢卻十分糟糕,獨立團隻剩下寥寥幾十人馬,編制、人員和武器裝備全都需要從頭再來。

為了重建部隊,賀龍先是在贛西農村大量發動群衆,招募新兵以充實獨立團隊伍。與此同時,他還将部分老兵分散到附近鄉村,專門開展軍事訓練,層層傳授共産黨的軍事理論與戰術作風。再有一部分老兵則留在根據地,直接擔任新兵的訓練員。

就這樣,獨立團在贛西地區慢慢卷土重來。雖然編制仍很薄弱,遠無法與原有的規模相比,但軍紀風嚴,作風純樸,戰鬥力已經逐漸恢複。在賀龍的上司下,獨立團還開始注重發展農村遊擊戰争理論,并努力将其付諸實踐。

1928年春,獨立團得到上級指令,改編為紅四軍第九師的骨幹部隊,與陳yi等人一同北上,準備開辟蘇區新根據地。4月間,部隊由謝子長帶領進入粵北地區,仍舊保留着"獨立團"的稱号。

進入湘南和粵北的山區後,賀龍的這支重建部隊逐漸壯大,加入了大量新兵力量。同時,部隊也遭遇了無數次圍剿,與敵軍周旋不斷。直到1929年初,獨立團才進入湘南的平江縣一帶安家落戶。

在平江,賀龍團率領官兵積極宣傳共産黨的革命理念,大力發展農村武裝力量,重整旗鼓。可謂獨立團自武漢覆滅後,在湘南這片崇山峻嶺間得以重生。接下來,在平江一帶,它又将書寫新的英勇戰績。

如此坎坷而充滿傳奇色彩的命運,獨立團後來究竟走向何處?其在革命曆程中又扮演了怎樣的重要作用?這一切就需要另外再作描述。但無可否認,這支部隊在大革命時期所呈現出的英勇卓絕,對後來的中國革命确實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從覆滅到重生,獨立團就是革命軍隊永不服輸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