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八王之亂最後赢家,掌握天下精銳,為何沒能阻止五胡亂華

作者:小檸萌

八王之亂被視為魏晉時期一場影響深遠的内戰。七年苦戰後,東海王司馬越成為最後的赢家,一舉掌控了西晉王朝的精銳精兵。然而,盡管實力強大,司馬越卻在權力遊戲中節節敗退,最終釀成晉朝覆亡,無力阻擋五胡入主中原的大勢。司馬越憑什麼赢得八王之亂?他為何會在執掌兵權後卻喪權辱國?這場看似勝利實則敗北的八王之亂,到底暗藏着怎樣的沖突與沖突?讓我們一探究竟。

八王之亂最後赢家,掌握天下精銳,為何沒能阻止五胡亂華

門閥士族集團的崛起

自東漢末年,門閥世族在中原大地日漸壯大,到了西晉初期,他們已經成為政治版圖上不容忽視的重要力量。西晉王室為了防止世族過于雄踞一方,遂大肆冊封宗親為諸侯王,以期通過互相制衡的方式,既維護王室權威,又防範世族獨大。

八王之亂最後赢家,掌握天下精銳,為何沒能阻止五胡亂華

可是,這種做法适得其反。被冊封的諸王子弟傲慢無禮,在地方上肆意妄為,淩駕于地方百姓和州縣之上,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反叛勢力。更為嚴重的是,他們還紛紛與當地門閥世族勾連,結成同盟,互為表裡,在整個西晉版圖上構築了一張由諸王和世族合力控制的權力網。

這張網的中心,正是西晉時期幾大門閥之一的司馬氏家族。作為晉室宗親,司馬氏掌控着政治血統的獨特優勢。而通過與地方世族結盟,他們又獲得了人脈、經濟和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資源,使得自身的政治基礎更加牢固。

除了司馬氏,僅憑世家身份便可在地方大肆張狂的,還有王氏、何氏、缪氏等數家世族。他們不但壟斷了知識分子和文化教育的培養管道,更憑借土地的大量兼并和經濟實力的攫取,将政治、經濟、文化三大權力全部掌控在了自己手中。

一時間,門閥勢力迅猛發展,在西晉朝野形成了一股無形的"政治力量",遂與朝廷對壘,對抗更新。八王之亂,即是這場沖突爆發的直接導火索。在此次戰争中,門閥士族與諸侯王紛紛立場态度,互相勾心鬥角,上演了一出出激烈的政治角逐大戲。

八王之亂最後赢家,掌握天下精銳,為何沒能阻止五胡亂華

司馬越集團的腐朽基礎

八王之亂結束後,東海王司馬越一統中原,權力至高無上。他本可借此機會重振晉室權威,但卻未能如此。反之,司馬越的做法使得晉朝的統治基礎更加搖搖欲墜。

司馬越并非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他隻是一個善于趁亂漁翁的投機分子。在八王之亂初期,他曾狼奔狗逐,左右徘徊于諸王陣營之間,最終背叛了代表中央威權的長沙王司馬乂。此後,他又在利用了青徐都督司馬楙的兵權之後,将後者囚禁。可以說,司馬越是步步鑽了空子,以小人得志的卑劣手段最終奪得了勝利果實。

然而,奪權易,治理難。司馬越的幕僚班底極為糟糕,其中大多是一些被玄學所蠱惑的門閥子弟。他們隻知貪圖享樂,追求私利,卻對國事毫不關心。他們構成了司馬越集團統治的腐朽根基。

八王之亂最後赢家,掌握天下精銳,為何沒能阻止五胡亂華

這些幕僚組成了司馬越的核心決策班子,令人放心嗎?恰恰相反,他們的無能隻會讓天下大亂。當時的西晉疆土已在戰火中被摧殘得體無完膚,流民遍野,社會秩序陷于混亂。更為嚴重的是,匈奴人劉淵在并州地區建立了割據政權,西北有胡人暴亂,蜀地也被當地土豪劫掠一空。整個晉朝岌岌可危,迫切需要一個有能力的中央政權來統籌大局,重整山河。

然而令人心寒的是,司馬越及其幕僚們并未為此付出任何努力,相反,他們執掌大權後,隻知在朝野上上下下拉幫結派,任意清洗異己,削弱朝廷權威,加重黎民負擔,使得人心更加滲離。

更為可怕的是,司馬越集團中還存在着一股極其陰險的力量--他們暗中聯絡異族,竟圖借助外力來扶持自己的統治。這一做法無疑是對漢人的徹底背叛,是對國家主權的亵渎,注定會釀成滅頂之災。

面對如此險惡的權力集團,晉懷帝司馬熾自然不會坐視不理,于是展開了一場奪權的反擊。此後五年時間,晉朝内部上演了一出出撕裂朝綱、動搖國基的狠戲,最終導緻晉室在外族入侵面前無力回天。

八王之亂最後赢家,掌握天下精銳,為何沒能阻止五胡亂華

晉懷帝的反擊

面對司馬越集團的腐敗無能,晉懷帝司馬熾暗自決心,要奪回本應屬于皇室的權力。他首先着手奪取朝中大權,開始在背地裡布局。

當時,朝廷中最為重要的軍事力量便是禁軍。司馬熾深知,控制了禁軍就等于掌控了皇權,于是他秘密拉攏了一批禁軍将領,暗中為自己鋪墊。一旦時機成熟,就可借助禁軍的力量,強行擊潰司馬越的幕府勢力。

除此之外,晉懷帝還在地方上扶植了一批聲望卓着的軍閥,作為未來的靠山。其中最為出名的便是苟晞。苟晞原本是個武勇足智多謀的邊将,在八王之亂期間立下了赫赫戰功。之後他被委以重任,鎮守祁山、滑台等地。待晉懷帝準備發難時,苟晞的軍隊将可成為朝廷的最堅實力量。

八王之亂最後赢家,掌握天下精銳,為何沒能阻止五胡亂華

如此一來,晉懷帝不但控制了朝中權力的命脈,更在外圍布下了一重重防線,為奪權之舉做好了萬全準備。可謂是"内外夾攻",使司馬越無處可逃。

然而,單單依仗朝野實力還不夠。晉懷帝不失為一個極富城府的政治家,他深知,要真正鞏固自己的權威,就必須在外交上亦小有作為。于是,他秘密遠走高句麗、拜會九真王,圖謀借助外族的武力來平定内亂。

這一做法看似有違忠義,實則是無奈之舉。當時的晉朝已是元氣大傷,面對司馬越的專橫跋扈,單憑自身力量想要痛下決心很難。借助外力攻心,順勢而為,不失為一種權宜之計。

不過,最終晉懷帝還是未能如願。他此舉雖然給幕府帶來了極大的壓力和威脅,但終究未能徹底扭轉乾坤。反而是自己暴露了野心,為後來的内戰埋下了禍根。

八王之亂最後赢家,掌握天下精銳,為何沒能阻止五胡亂華

從這一系列舉動可以看出,晉懷帝雖然一度很有決心奪權,也做了諸多布局,但終歸欠缺決斷力和行動力。他反抗的過程中時而小心翼翼,時而草率從事,難免使計劃打了折扣。不過,這種蚍蜉撼樹的決心和勇氣,畢竟已經是當時權力鬥争中為數不多的清流了。

司馬越集團的慘淡表現

盡管晉懷帝的反擊未能成功,但司馬越集團的統治已經暴露出了諸多嚴重問題。

首先是對内施行殘酷清洗的做法。為了徹底消除異己,司馬越的幕府在朝野上大肆削藩,草菅人命,整頓朝綱。這種做法無疑加劇了内亂,阻礙了社會秩序的重建。更為嚴重的是,暴力手段挫傷了人民的士氣,使他們對新一代統治者産生了深深的恐懼與不滿。

八王之亂最後赢家,掌握天下精銳,為何沒能阻止五胡亂華

其次,司馬越的外交政策目光狹隘、見識短淺,時常沖動莽撞、狂妄自大。當時匈奴人劉淵在北方建立了并州割據政權,并征讨胡人并州劉 淵李運。而司馬越卻處理不當,坐視而不為。更有甚者,他還對劉淵趾高氣揚,裝模作樣,企圖以強力鎮壓的态度使并州臣服,結果不但未能達成目的,反而加深了雙方的沖突。

此後,并州割據政權愈演愈烈,晉室在北方的控制力日漸削弱。但司馬越及其幕僚們對此渾然不覺,無視外患的嚴重性,仍然陷入了門閥内鬥的泥淖之中。

同時,為了維系龐大的中央集權政府開支,司馬越集團對人民征收了沉重的賦稅。稅賦日益加重,緻使民不聊生。加之戰亂阻斷了正常的生産經營,人民生活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然而,司馬越及其幕僚們卻渾然不覺,過着奢靡無度的生活,對黎民疾苦置之不理。

這種驕奢淫逸、盲目自私的統治方式,進一步加劇了人民對統治集團的不滿和仇恨。一旦有外力入侵,必将招緻民心喪盡、國力渙散的慘狀。

八王之亂最後赢家,掌握天下精銳,為何沒能阻止五胡亂華

果不其然,這一切最終都在五胡亂華時應驗了。北方的鮮卑、羯人借機南下,加上永嘉之亂爆發,國力不振的晉朝竟失去了中原腹心。從此,中華版圖被蠻族瓜分,朝野風雨飄搖,人民陷入深重災難。這正是司馬越集團昏庸統治的必然結果。

大亂将臨

在司馬越集團的腐朽統治下,晉朝已經日漸式微,民不聊生。正當國力歸于渙散之際,一場浩劫降臨了。

先是北方的羯人乘虛而入,大舉南下,直撲中原腹地。當時,他們已在北方立足良久,并借助統一北方的大業,積蓄了沉甸甸的兵力。而晉朝這邊,由于長期内戰,軍隊早已被掏空。為了對抗強大的羯人,晉朝不得不拼湊各路殘兵殘将,臨時拼湊一支所謂的"平羯軍"。

八王之亂最後赢家,掌握天下精銳,為何沒能阻止五胡亂華

可遺憾的是,這支拙劣的臨時軍隊很快就在戰場上潰不成軍。一場又一場的大敗,令晉軍節節敗退,很快就被羯人趕出了河北地區。就在這危急關頭,更殘酷的一幕發生了。晉朝西北疆域的鮮卑族竟借機大舉南侵,與羯人遙相呼應,前後夾擊。

一時間,晉軍全線崩潰,黃河以北的廣闊疆土盡數失守。數十萬難民惶惶逃竄,湧入黃河以南地區。就連洛陽都不得不疏散大半人口。這一切,無不是專橫腐敗的司馬越集團釀下的血淋淋的慘劇。

然而,就在外患嚴重的同時,晉朝内部也爆發了一場猛烈的内亂--永嘉之亂。這場動亂是由于當時掌控禁軍的黨羽葉矍率領親信發動的。矍早在八王之亂時就已背叛長沙王司馬乂,投靠了東海王司馬越,由此結下了梁子。後來在司馬越政權中馬失前蹄,遂發動這次暴動,圖謀推翻幕府政權。

可惜的是,這次叛亂缺乏足夠的軍事實力支撐,很快便被司馬越的親信門閥集團所鎮壓。葉矍被殺,他的黨羽也四散而逃。但這場内戰無疑進一步加劇了晉朝的國力損耗。

八王之亂最後赢家,掌握天下精銳,為何沒能阻止五胡亂華

正當内憂外患,晉室王朝陷入萬劫不複之際,南邊的東林黨人也搗亂起來,妄圖借機奪權。東林黨人向來深受世族和門閥的影響,他們的背後正是當初極力支援八王之亂的那些門閥力量。是以,他們對司馬越集團的統治也懷有極大的不滿。

于是,乘着國力瀕臨崩潰之際,東林黨人在各地掀起了武裝反抗浪潮,号召推翻幕府。他們的行動無疑是最後一根導火索。從此,晉朝陷入了大大小小武裝派系之間的内戰漩渦。朝政一片混亂,蠻族也借機大舉南侵,一片啼饷哀鴻,十分慘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