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内占比82%,中芯國際全面回歸中國,離美國越來越遠了

作者:龍吟世界

從默默無聞到傲視群芳,中芯國際的發展之路可謂跌宕起伏。在行業寒冬中屹立不倒,在封鎖重重中奮勇前行,如今終于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大路。營收數字再次為全球晶片産業按下震撼更新的暗示鍵,中國晶片産業的複興之路已然邁出堅實的一大步。

國内占比82%,中芯國際全面回歸中國,離美國越來越遠了

一段資料折射出中國晶片業的光芒

17.5億美元!

2024年一季度,中芯國際的最新營收數字已經将格芯、聯電遠遠抛在了身後。如果不算上三星的話,中芯國際已經正式跻身全球第二大晶片代工廠的行列,僅次于台積電一家。這個成績,對于中國晶片産業來說絕對是非常亮眼的,更是對整個産業發出了強勢崛起的信号。

而要想全面了解這個數字的分量,不妨再回顧一下中芯國際的發展曆程:從2000年成立,到2018年前夕營收比重中美國占比高達40%,再到如今中國市場營收占比高達81.6%,可謂是走過了一條坎坷而曲折的發展之路。

國内占比82%,中芯國際全面回歸中國,離美國越來越遠了

曾經被西方壟斷,如今中國掌控主導權

事實上,早在20年前,中芯國際依靠自主創新就已在國内外樹立了自己的品牌影響力。但由于受制于西方對先進制程的技術封鎖,中芯的發展也一度陷入了停滞。

直到近年來,随着貿易戰的持續升溫,特别是晶片禁運令的不斷加碼,中芯國際遭受了來自美國的重重打擊,甚至有了破産的危機。但就在這一次次的生死考驗中,中芯國際也重新審視了自身發展的方向,開始大力回歸中國市場,緻力于中國晶片産業的自主發展。

國内占比82%,中芯國際全面回歸中國,離美國越來越遠了

回頭來看,這既是一個無奈之舉,也是一個重新出發的開端。在中國政府和市場的大力支援下,中芯國際幾乎先後在每一代制程技術上都取得了突破,從14納米到7納米,中芯自主可控晶片技術正在加速趕超。據悉,未來3年内6納米工藝即将量産,5納米也将在2025年實作商業化。

中國市場營收占比不斷攀升,也從側面印證了中芯國際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前景何其廣闊。目前,超過80%的營收都來自國内市場,而幾年前這一數字僅為74.4%。可以說,如今中國晶片市場正在成為中芯國際的主要增長引擎。

國内占比82%,中芯國際全面回歸中國,離美國越來越遠了

縱觀全球,中芯國際崛起已成定局

事實上,從中芯國際最新的一季度營收資料來看,其發展前景是可以被樂觀期待的。這不僅得益于中國本土市場的擁抱,更因為全球晶片市場的疊代更新也在按下中國的快進鍵。

據權威機構預測,到2025年時,中國晶片産業的總需求量将達到每年1400億美元。而按照中芯國際現有的産能計算,到那時國内供需缺口将相當于8個中芯國際的産能規模。這将推動着中芯國際在未來幾年内持續擴産,營收可期。

國内占比82%,中芯國際全面回歸中國,離美國越來越遠了

更為重要的是,中芯國際已将目光投向了行業更進階的賽道。在華為等龍頭企業的支援下,中芯國際不僅在制程工藝上持續突破,在晶圓代工、先進封裝等多個領域也都展現出了強勁的競争力。

是以,預計未來幾年内,不僅僅是營收數字将持續走高,從整體實力上來看,中芯國際完全有望邁向全球第二大晶片代工廠的位置。縱觀全球,中芯國際崛起的大潮已然洶湧澎湃,幾乎無人能夠阻擋。

國内占比82%,中芯國際全面回歸中國,離美國越來越遠了

回首走過的路,值得自豪也注定艱辛。但目前的中芯國際,正朝着行業巅峰闊步前行,以勢不可擋的發展态勢書寫屬于自己的傳奇。如同這個季度的營收資料所折射出的光芒,未來隻會越來越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