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真實世界的愛情恰恰不純粹

作者:一裡夫人
真實世界的愛情恰恰不純粹

在過去的4月11日,重慶一名網名為“胖貓”的男子跳江自盡。之後的一個月中,很多關于這位男子的消息陸陸續續被傳到網上,包括男子的姐姐也在社交媒體上發聲。

人們得知,胖貓生前可能因為情感問題而受到創傷,有聲音稱胖貓為女友花了很多錢,對胖貓前女友的批評随之湧來。

口誅筆伐之下,社會撕裂的暗流已經翻湧。在對逝者的哀悼中伴随着對“撈女”的批判。不少人意識到這又是一次對女性的獵巫與污名化,和批判彩禮的邏輯非常類似。

就在這件事甚嚣塵上時,日本東京新宿在5月8日發生一起殺人案件,一名51歲男性将一名25歲女性刺死。該男性為這位在酒吧工作的女性豪擲上千萬日元之多,并希望與其結婚,在此前已多次跟蹤騷擾女方,并在2022年5月由法庭判罰禁止接近的指令。

這兩起事件都涉及情感糾葛,但結局截然不同。或許是時候靜下來思考,為何存在畸形的情感關系?當我們批判類似事件時,想批判的到底是什麼?

01.

理想的愛情與真實的愛情

我們都渴望一種不涉及金錢吸引力的愛情。這其中的張力讓我們不斷回到現代性的核心。

在過去,愛情和婚姻有極大的經濟價值,甚至組建家庭的主要考慮就是經濟因素。但當現代社會成立,每個人可以獨立依靠商品和服務維持個人生活後,經濟考量重心逐漸在每個人的事業上。

這一轉變之下,愛情才成為一種“純粹”的東西,可以不考慮金錢,不考慮門第,不考慮家庭融合,僅僅考慮彼此。這好像給了我們追求更高品質親密關系的機會。

真實世界的愛情恰恰不純粹

《她》

我們都喜歡這樣純粹美好的親密關系,可以将其稱為三層的“純粹”。

第一層是純粹的“吸引”,我們可以不看對方的财富、權力、出身、外貌,而純粹地欣賞對方的人格和靈魂。這就像婚姻誓詞,不論順境逆境、富裕貧窮、健康疾病,都要在一起。

如果做不到,反過來你被對方的金錢、地位、家室、皮囊吸引,則都是不真誠的。胖貓事件中的“撈女”,問題就在于人們認為她喜歡的是錢,而不是胖貓的人格,這是不真誠的。

第二層是純粹的“公平”,雙方百分百地喜愛彼此,沒有誰比誰多一點,都全身心地接受對方的人格和靈魂。

現在很多人都不喜歡追求一個人,希望可以一步到位,達到“我對你多好,你也對我多好”的平等關系中。這要求雙方要麼沒有财富地位的差異,導緻他們在感情中失衡,要麼他們根本不在意。

胖貓事件中,人們看到一個單向付出的人沒有得到情感的回饋。接受付出的一方,多半會被認為此人是通過“PUA”才讓對方接受這種不平等的、對自己不利的關系。

第三層是純粹的“欣賞”,雙方無條件接受和欣賞對方的全部,沒有挑剔和抱怨,這被看作愛情最主要的“情緒價值”。如果做不到,甚至表達對對方的不滿和批評,就有可能成為“PUA”或羞辱。

問題就是,真實世界的情愛恰恰不純粹。

真實的感情會考慮很多因素,因為一個人可以給予對方的遠不止他的人格和情緒價值,金錢、地位、身體、身份......這個清單幾乎無窮無盡。

在這個問題上,過去的解決方案是:一個人要先自足,才能夫妻。意思是你的一切現實訴求都已經自我滿足後,才可以純粹地審視對方的人格。

真實世界的愛情恰恰不純粹

《她》

但現實情況往往更複雜,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就算在金錢上自足了,就能保證不會追求更多的金錢嗎?就算無關金錢,人也會在一個人性格和品格更好的情況下,選擇一副更好的皮囊。這些實在是人之常情。

窮怕了的人圖錢,犬儒享樂的人圖身體,野心盛氣的人圖地位資源,私心重的人圖對方“不平衡”地對自己好,這都是人性使然。能完全擺脫這些“低級趣味”的人恐怕隻有極少數,感情的選擇裡,多的是貪心、妥協和将就。

達到公平更難,就算是轟轟烈烈的熱戀,一段時間過後總有人先冷淡下來。從追求到維持感情,最後的平衡是需要長期磨合的狀态,絕不可能是感情剛開始就能達成的。

很多人說:TA不喜歡你或沒那麼喜歡你,你就換一個。可是人不是超市貨架上的商品,說換就換。我們都恨感情中的不平等,這種不平等對雙方都是挑戰,但這就是感情的常态。

純粹地欣賞彼此也是一件很難的事。一是源自我們的私心,對方的品德、習慣總有與我們的益處相對的部分,在這種時候包容、忍讓是好事,但多少人能時時刻刻做到呢?我們也都有自己偏好的價值,如果伴侶與其相悖,不幹涉、不影響對方需要極高的自制力。

02.

接受真實的過程

審視理論上完美的愛情,就像看奧運冠軍遊泳,協調有力,張馳有度。當我們再看普通人遊泳時就想說,這根本不是遊泳,隻不過是一些醜陋的蠕動。如果誰遊泳不好溺水了,我們更可以說——太可怕了,純粹有害。

想遊得像奧運冠軍一樣,就得從醜陋的蠕動開始。愛情本身是一個上升的過程,純粹的情愛就是從雜亂無序中逐漸“克己”完成的。

而站在泳池邊不下水長期觀望,一直聽着對這些“醜陋蠕動”的批判,哪天忍不住了下水,隻會更加無序而困難。我們的家庭和學校教育從未教給我們關于愛情的知識,而社會充斥着對愛情輕率的批判,讓愛情變得膚淺而扁平。

很多人在愛情中以金錢示好,這不僅是求财者的沖動,也是追求者的捷徑。如果一個人不懂如何在情感中展示自己的人格,與對方互動,金錢就變成了最直接、簡單的示好方式。但付出了金錢後,又難免擔心對方是否隻在意我的錢,不在意我的人格?

真實世界的愛情恰恰不純粹

《暖暖内含光》

愛情的複雜性來源于其原始和瑕疵。

在追求他人時,追求者很容易希望用貴重禮物,或自己的苦難來使對方産生虧欠自己的想法;在關系裡,三心二意甚至騎驢找馬,也是常常發生的事。這些是我們在追求愛情的過程中必然會遭遇的真實境況,是我們能遊好泳之前的蠕動。

我們不斷地遭遇同一個問題:人為什麼會在感情中做有利于對方而不利于自己的事情?網絡上有許多概念提供了答案,比如“撈女”、“渣男”、“海王”、“讨好型人格”等。

這些概念指向他人的陰謀或我們不夠自愛,是某種人際陰謀和心理障礙。它們傳播廣泛,說明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一些現象,但同時也可能在網絡傳播中簡化了情感中的複雜性。

我們在系統性地将愛情中的真實瑕疵理論化,并進行批判,進而逃避它們。在愈發強調自愛的網絡背景下,很多人會把正常的追求醜化為“舔”,把正常的沖突更新為“PUA”。愛情中任何不夠純粹的東西,我們都有将其污名化的傾向。

反對愛情成為新的時代情緒。但很明顯,人們透過反對愛情在反對别的東西。

我們在反對真實,我們不願接受自己為了追求一個人就得接受不公平,不願自己被他人負面地審視,不願克服我們的貪婪和淺薄。我們希望直接被給予公平深刻的愛情,就像一種社會福利一樣。

是以,我們需要發明複雜的理論來說服自己面對愛情時的束手無策。但我們還做不到徹底放棄。

真實世界的愛情恰恰不純粹

《暖暖内含光》

在這個景觀時代,我們把對真實的逃避不斷變成大規模的網絡景觀。幾乎一切感情都是複雜的,除去一些刑事案件,我們總是希望把那些感情簡化為“撈女”、“渣男”,這都不是為了了解他們的處境和生活,而是為了自己的“受害者化”。

因為隻有将這些故事當作薪柴投入那個火堆,人們才可以繼續維持對真實情愛的厭惡,并逃避在情愛中被映照出的問題。

通過把他人的感情簡化,将一切過于輕易地“妖魔化”,每個人都可以選擇不同的角度代入其中,成為受害者并反對真實的親密關系。

03.

真心如何不被辜負

批判了這麼多,想說點實際的。真心如何才能不被辜負呢?

首先,不要高估自己的真心,在情感關系中對對方的青睐和喜歡不是一種恩賜。表白送禮都不是恩賜,畢竟這一切都抱有希望對方喜歡自己的私心。大部分人在情感中的付出都不是無條件的。

其次,表達真心很困難。表達出真心是複雜的,甚至所謂“真心”也是一個在“克己”過程中逐漸提純的東西。

我們對他人的青睐在最初總是膚淺的,誰都沒有突然看穿他人,欣賞其靈魂的能力。剛開始,大概都是喜歡對方的外貌或其他淺表的東西,或是自己的寂寞使然。這種沖動有多強烈,離“真心”都很遙遠。

對他人的真心需要以對他人的深刻了解為基礎,這就需要有真誠、複雜的交流,并且有耐心地對待一段感情,而不是以交易換愛的心态。

在真實的情感中,人與人互相的了解,被我們的弱點阻隔。自私、對自我的關注、感情中付出多少的算計、算計後的怨念、被怨念糾纏失去自控、開始氣憤、情感綁架,開始想放棄、找尋别的機會,我們用各種理由給自己打退堂鼓。

情愛是從善如登,從惡如崩的事情。我們一次又一次倒在途中,随便一個小挫折,将所有軟弱都勾出來,變成自己讨厭的模樣。

真實世界的愛情恰恰不純粹

《暖暖内含光》

能克服這些軟弱,恐怕才算真心。但做到這些對方就一定有義務接受嗎?當然不是,不然真心也就成為了一種終極綁架。這裡需要的是耐心,其實絕大多數真心都是被自己辜負的,即便我們很快觸碰到了那個真誠的時刻,但很快算計和怨氣就再次侵占我們,“放棄後海闊天空”的想法出現。

愛情最反理性直覺的部分在于,不存在真心絕對不被辜負的方法,愛情充滿了運氣成分。

你可能會覺得不公平,想問憑什麼,但我會認為,這個世界上對個體生命最重要、最有價值的東西,往往都不可能以公平的方式獲得。那些我們可以關注的社會公平問題,例如财富配置設定、社會福利,應是支撐生活的底線。

真心有被辜負的可能,是我們必須面對和接受的真實。但就是這種運氣甚至是困難的存在,才讓真正的愛情變得可貴。如果愛情是超市貨架上唾手可得的商品,那也就不再是愛情。

尾聲.

當醜化愛情成為社會主流的思潮,由不同的陣營,用不同的理論,借用不同的事件,創造不同的概念,并制造大量的受害者,以各種儀式不斷強化。

這都是逃避自我的手段,通過逃避這個對我們有最強烈感召的生活,發明那種不切實際的“純淨”愛情,用來逃避真實的複雜性。

通過這種捷徑,放棄愛情顯得聖潔。但這種遊戲不斷提高我們戀愛的難度,讓我們在毫無節制的付出與毫無節制的怨恨間搖擺,快速投入又快速放棄。

真實世界的愛情恰恰不純粹

《她》

我們并不否認愛情給人帶來的傷害性,但那些用于阻隔我們與他人的理論和概念,到底讓我們變成了更好的人,還是更狹隘的人?

放棄愛情後,我們又找到了什麼新的重要的東西嗎?這個真空是否隻是給其他意識形态、自媒體商人、商品營銷提供了機會?

需要深思的是,所有落腳點為“自愛”的神話,到底是讓我們更獨立了,還是讓我們一步一步遠離自我,變成被快感、恨意、算法操縱的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