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大後才看懂,武大郎死有餘辜,潘金蓮可恨,武松也算半個幫兇

作者:耳東文史江湖

你可能沒讀過《水浒傳》,但多半聽過關于武松的那些橋段,畢竟他可以算是《水浒傳》中最出圈的存在,而其中最經典的莫過于“景陽岡打虎”和“怒殺潘金蓮”的橋段了。

打虎的橋段沒什麼可說的,那場大戰之後,武松“打虎英雄”的形象就立住了,甚至有人喜歡将“打虎”二字去掉,直接将武松視為英雄,這是不合理的。

其實就拿“武松怒殺潘金蓮”這段劇情來說,惡人或許并不隻有西門慶和潘金蓮,整個事件中,沒有哪一個角色是無辜,武松也可以說是幫兇之一,原著中,他的形象并沒有那麼正面。

一、可恨的潘金蓮

毋庸置疑,在整個事件中,最可惡的人是潘金蓮,她勾搭西門慶,才有了後續的一切悲劇。

不過《水浒傳》中如她一般亂勾男人的女子還有不少,比如閻婆惜勾搭張文遠,潘巧雲勾搭裴如海,可她們也并沒有做出謀殺親夫之舉,哪怕是閻婆惜,也不過是想威脅宋江,結果還被反殺了,隻有潘金蓮,面對瀕死的丈夫,她不僅不救,反而下毒将其害死,着實是蛇蠍婦人。

長大後才看懂,武大郎死有餘辜,潘金蓮可恨,武松也算半個幫兇

(潘金蓮、西門慶劇照)

其實在勾搭西門慶之前,她就已經勾搭上了不少男人,比如這女子初登場時,書中就有這麼一段描述:“自從武大娶得那婦人之後,清河縣裡有幾個奸詐的浮浪子弟們,卻來他家裡薅惱。原來這婦人見武大身材短矮,人物猥獕,不會風流,這婆娘倒諸般好,為頭的愛偷漢子。有詩為證:金蓮容貌更堪題,笑蹙春山八字眉。若遇風流清子弟,等閑雲雨便偷期。”

可以說潘金蓮是臭名昭著了,她後來會做出殺夫之舉,似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是以作為受害者的武大郎何錯之有?

其實很簡單。

二、死有餘辜的武大郎

武大郎不僅有錯,而且錯得特别明顯。

潘金蓮這女子是怎麼來的?是如何看上他的?

其實壓根就談不上“看上他”,因為她本就不是武大郎明媒正娶來的媳婦,她不過是如同貨物一般,被别人送給武大郎的。

書中隻道:“那清河縣裡有一個大戶人家,有個使女,小名喚做潘金蓮,年方二十餘歲,頗有些顔色。因為那個大戶要纏他,這女使隻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從。那個大戶以此恨記于心,卻倒賠些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錢,白白地嫁與他。”

長大後才看懂,武大郎死有餘辜,潘金蓮可恨,武松也算半個幫兇

(潘金蓮劇照)

你看,潘金蓮根本沒有人身自由,甚至從潘金蓮一開始拒絕那個大戶人家的騷擾來看,她還是有幾分骨氣的,并不是誰都可以輕薄她,她原本未必就是輕浮的女子。

可為何嫁給武大郎之後便堕落了?

你也不看看,那武大郎是個什麼角色,書中寫得很明白:“這武大郎身不滿五尺,面目生得猙獰,頭腦可笑,清河縣人見他生得短矮,起他一個诨名,叫做‘三寸丁谷樹皮。’”

他是又矮又醜,與潘金蓮都不像是一個畫風裡的存在,他們如何談得上“相配”?潘金蓮會是以而自暴自棄也不足為奇。

為何人們說婚姻要講究“門當戶對”?就是因為不比對的兩個人走到一起注定難得幸福。

長大後才看懂,武大郎死有餘辜,潘金蓮可恨,武松也算半個幫兇

(武大郎、潘金蓮劇照)

武大郎卻不懂得這般道理,他隻覺得既然那大戶人家将這女子送給了他,這女子就該由他處置,卻沒想過還這女子自由。

他可不是不知道潘金蓮的遭遇和後來的所作所為的,可當他察覺潘金蓮不是個省油的燈之後,又是怎麼做的?

答案是“逃避現實”。

書中寫到:“卻說那潘金蓮過門之後,武大是個懦弱依本分的人,被這一班人不時間在門前叫道:‘好一塊羊肉,倒落在狗口裡。’是以武大在清河縣住不牢,搬來這陽谷縣紫石街賃房居住,每日仍舊挑賣炊餅。”

笑話,出問題的是武大郎和潘金蓮,又不是清河縣,他搬去陽谷縣,那邊的人也不是瞎子,他此舉無疑是自欺欺人。

是以武大郎這人也是咎由自取,他若早早放手,何至于落得被毒死的地步?

三、武松的過錯

在整個事件中,武松又有何過錯呢?

首先從武松歸來之後的表現,其實他出現的确實不是時候,甚至可以說他的出現就是讓潘金蓮徹底黑化的誘因。

潘金蓮見了武松之後亮眼直冒光,就因為這小叔子可比她丈夫英俊挺拔多了。

書中也确實是這麼寫的:“那婦人在樓上看了武松這表人物,自心裡尋思道:‘武松與他是嫡親一母兄弟,他又生的這般長大。我嫁得這等一個,也不枉了為人一世。你看我那‘三寸丁谷樹皮’,三分象人,七分似鬼,我直恁地晦氣!’”

長大後才看懂,武大郎死有餘辜,潘金蓮可恨,武松也算半個幫兇

(武松、潘金蓮劇照)

武松就不該回來,或者說,他起初就不該出去。

他若一直在武大郎身邊,幫武大郎把把關,又如何會讓哥哥娶這麼一個輕浮的女子?

是以他為何不在武大郎身邊?

答案很簡單,他闖禍了。

宋江在柴進府上遇上他時,他就交代了自己流落至此的原因:“小弟在清河縣,因酒後醉了,與本處機密相争,一時間怒起,隻一拳打得那斯昏沉。小弟隻道他死了,是以一徑地逃來,投奔大官人處躲災避難,今已一年有餘。後來打聽得那厮卻不曾死,救得活了。”

長大後才看懂,武大郎死有餘辜,潘金蓮可恨,武松也算半個幫兇

(潘金蓮、武松劇照)

他鬧事,打了人,這才不得已逃命,是以在“打虎”之前,武松哪裡是什麼英雄,也不過是個沖動的少年罷了,甚至“殺人”這事都是十分惡劣的行為了,他又算哪門子的好漢?

若無此事,他隻安心陪在哥哥身邊,兩兄弟或許能過普通人的日子。

是以呐,施耐庵寫《水浒傳》從來就不是為了歌頌梁山好漢,而是客觀的将那個特殊時代的種種悲劇呈現在讀者面前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