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元璋下令處死一位少年,行刑前少年笑容滿面,朱元璋:免死封官

作者:蜀山史道

前言

在曆史的長河中,有許多令人感慨的故事讓人銘記。其中之一便是朱元璋下令處死一位少年,而在行刑之際,這位少年卻以滿面笑容迎接死亡。

在那個鐵腕統治的年代,一名少年勇敢地為父伸冤,竟然惹來皇帝的殺機,他不顧生死的臨危不懼,又令明太祖朱元璋赫然折服,并獲得了封官的殊榮。

這究竟是一段怎樣的人生傳奇?讓我們一同走進那波瀾壯闊的故事……

朱元璋下令處死一位少年,行刑前少年笑容滿面,朱元璋:免死封官

一、明初鐵腕治朝,罪臣遍野

朱元璋是個出身寒微的帝王,他用屠刀開國,用血路鋪就了明朝的基業。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滿目皆是戰火硝煙和陣亡将士,朱元璋隻有用最狠辣的手段才能穩固這脆弱的王朝。

為了鞏固皇權,他對朝野大小權貴們實行了極為嚴厲的肅清,誓要剪除異己,掃清異心人物。凡是有人懷有異心、結黨營私,哪怕是微小的嫌疑,朱元璋都毫不留情、殘酷無情地處以極刑。

朱元璋下令處死一位少年,行刑前少年笑容滿面,朱元璋:免死封官

在他的鐵腕統治下,明初曾爆發過"胡惟庸案"、"藍玉案"等驚心動魄的大案要案,引起朝野震蕩。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胡惟庸案",這樁大案由一個小小的告密而起,最後竟演變成一場牽扯三萬多人生死存亡的陰謀大案。

胡惟庸曾是朱元璋的心腹大臣,擁有極高的權力和地位,然而野心勃勃,被朱元璋識破了圖謀不軌的企圖後狠砍斷頭。而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當年曾與朱元璋并肩作戰的李善長,也因為推薦胡惟庸而被牽連其案,遭到誅殺,可見朱元璋的狠厲手段和永不手軟的殺伐決心。

朱元璋下令處死一位少年,行刑前少年笑容滿面,朱元璋:免死封官

這些大案不僅清除了朱元璋早年效命的諸多開國功臣,而且殺絕了朝野對皇權的任何威脅,從此朱氏王朝地位更加穩固。但也正因如此,整個官場上下噤若寒蟬,人人自危。

官員們紛紛遠離權力中心,甯可守在一方小吏,養尊處優,也不願貪圖高位而喪命。甚至連朱元璋的兒子們,看着父親一個個将親信和功臣誅殺,也對他這個父親懷有深深的戒懼和敬畏之心。

朱元璋下令處死一位少年,行刑前少年笑容滿面,朱元璋:免死封官

在這般鐵血肅清的年代,朝野上下罪臣遍野,無辜者常常被牽連入獄,遭受株連而命陷囹圄,冤案冰冷橫行。

滁州牧周父正是其中一個無辜的犧牲品,被冤枉卷入一樁大案,受逮捕羁押嚴加審問,命在頃刻之間。而他的獨子周琬,為救親父孤注一擲,孤身一人不避生死地前往京師申冤、觐見聖上。

朱元璋下令處死一位少年,行刑前少年笑容滿面,朱元璋:免死封官

二、少年期盼救父,孤身赴京觐見

周父本是一位清正剛直的官員,為政有方,務實廉潔,深受百姓愛戴。然而命運無常,他滿盤皆輸,不幸被卷入一樁朱元璋鎮壓異己的大案,被廷杖嚴加逮捕審理。

一家老小人人惶惶,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驚恐和壓力。周母彷徨失措,日夜哀恸,茫然不知所措。家中隻剩下少年周琬獨挺大廈,不得不一肩扛起維系全家的重擔。

朱元璋下令處死一位少年,行刑前少年笑容滿面,朱元璋:免死封官

周琬自幼就受到父親的教導,知道清貧但操守堅定方是為官之道。他深知父親是個遵紀守法、毫不貪婪的好官,品行端正,一生廉潔自好,決計沒有犯下什麼大錯。父親所為,正是周琬學習和效仿的榜樣。

為此他先是四處向父親的至交好友求援,想要借助他人的力量為父伸冤,然而每每撲了一個空,無人願意為周父摻和進這樣的大案,唯恐連累自己,避之唯恐不及。面對如此絕境,周琬陷入迷茫,不知所措。

朱元璋下令處死一位少年,行刑前少年笑容滿面,朱元璋:免死封官

就在這時,一位老叔父卻給了他啟示和希望:"與其在這裡碌碌無為,瞎焦急,不如親自進京朝見皇上,直接請旨平反啊!朱皇帝雖然手狠,但是如果你能說得通他的話,也未嘗不能竭盡孝心為你父伸冤!"這無疑給了周琬一線生機。

于是,這個年僅十六歲的弱冠小子,就孤身一人懷揣着一腔孝心,收拾簡單的行囊,奔赴遙遠的京師尋求申冤的機會。

朱元璋下令處死一位少年,行刑前少年笑容滿面,朱元璋:免死封官

三、堂堂朝阙惹來殺身之禍

要見到皇帝可不是件易事,即便到了京城,周琬也陷入了迷茫。他在京城四處尋求門路,終于在某朝廷官員的幫助下,獲準在上朝時臨時"告禦狀",向朱元璋當面伸冤。

雖然十分緊張害怕,但為了父親的生命安危,少年依舊鼓足了勇氣,獨自一人走進了那座氣勢恢宏的紫禁城内殿。朝堂萬萬沒想到,竟是個年僅十六歲的少年向皇帝"告禦狀"。

朱元璋下令處死一位少年,行刑前少年笑容滿面,朱元璋:免死封官

一開始朱元璋還對這個膽大包天、天真無知的孩子有些好奇,但當他聽到周琬竟要為早已被定罪的父親伸冤時,眉頭立刻就皺了起來。一種被小人高高踩在頭上的怒火從心底燃起,幾乎要噴湧而出。

周琬無所畏懼地站在萬千侍衛的包圍中,并沒有感受到朝堂肅殺般的氣氛,慷慨陳詞,為父親講述自己的冤情。

這在當時實在是罪不容赦的大逆不道,朱元璋大怒,猛地拍案而起,當即下令處斬這個無知妄言的少年!所有人的眼神裡都透露着一種憐憫和難過,好不容易一個孝子終将就此陪葬。

朱元璋下令處死一位少年,行刑前少年笑容滿面,朱元璋:免死封官

四、臨死未懼展現孝心膽略

就在侍衛們粗暴地拖着周琬準備行刑的那一刻,整個朝堂的氣氛驟然凝固。畢竟處決一個孝子為父申冤,這在朱元璋多年的統治中也是頭一回。

所有人都用惋惜和錯愕的眼神看着這個勇敢的少年,暗自歎息他那悲壯的命運。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就連臨死的周琬也沒有絲毫恐懼和軟弱。

朱元璋下令處死一位少年,行刑前少年笑容滿面,朱元璋:免死封官

相反,他在仰視朱元璋時,臉上竟洋溢着坦然的笑容,恰如一個春日裡向陽綻放的花朵。這種臨危不懼、掃去生死恐懼的孝子形象,給人一種躊躇滿志、勇氣可嘉的感覺。就連一些老臣們也啧啧稱奇,對這孝子大加贊賞。

這一幕徹底震撼了朱元璋,也在他内心埋下了深深的疑慮:一個孩子怎會如此泰然?面對死亡竟如此從容淡定,這背後是否另有隐情和陰謀?于是他暫時按下了處決的手令,準備進一步考量周琬的來曆和企圖。

朱元璋下令處死一位少年,行刑前少年笑容滿面,朱元璋:免死封官

五、朱元璋被孝心所折

被生死一線救回來後,周琬跪在地上,手足無措、渾身發抖,突如其來的死裡逃生讓他如墜雲裡霧裡。他依舊虔誠地叩謝朱元璋的恩典和赦免,但随即又出人意料地說了一番大逆不道的話:"家父年老體弱,如若處于邊疆戍守必不能承受那番艱辛,還請皇上重新考量!"

這等于是直接拒絕了朱元璋已經難能可貴的寬宥,對皇帝赦令視而不理,簡直是罪加一等!台下的文武百官一片嘩然,有人甚至否認自己方才所見所聞,誰敢在朱元璋面前如此放肆無禮、目無君王?

朱元璋下令處死一位少年,行刑前少年笑容滿面,朱元璋:免死封官

果不其然,朱元璋勃然大怒,雙目圓睜,看向周琬的眼神如同要将他生吞活剝。他大手一揮,再次指令拖下周琬,當場斬首示衆!但就在那一刻,他又看到了周琬那熠熠生輝的眼神和坦然的笑顔,仿佛對生死一念之間視若無睹。

一種近乎虔誠而專注的孝心熱忱,将生死置之度外,隻為救父。這讓朱元璋突然感到一陣觸目驚心。面對軍旗林立的陣仗和生死存亡,一個孩子怎能如此鎮定自若?他的心中一定懷揣着無比堅貞的理念和赤子之心。

是的,一定是純樸孝心所緻,也是上天對他畢生戎馬的補償。于是,他的手掌漸漸垂下,神色緩和了下來,并做出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

朱元璋下令處死一位少年,行刑前少年笑容滿面,朱元璋:免死封官

六、驚現寬恕 賜封侍衛官職

"罷了罷了,朕今日憐你一片孝心,既然你執意為父贖罪,那就由你在朝為官,代替你那愚昧無知的父親吧!有何見教,便招于案牍了。"

朱元璋豁然開恩,親自冊封周琬為侍衛官職,前程無量。少年周琬終于長舒了一口氣,他孤身一人冒死闖蕩京城,不但為父摘得明白,赢得大赦,還赢得了皇帝的賞識,委以重任。

朱元璋下令處死一位少年,行刑前少年笑容滿面,朱元璋:免死封官

全場嘩然,一片肅靜後是将士們的稀疏掌聲,很快就彙成一片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呼。朝野百官無不側目,都有些反應不過來朱元璋這出人意料的寬宏之舉。

這位平日裡殺伐果斷、狠辣無情的明君,竟被一個少年的孝心所折服,給予厚賞。從此,"孝子周琬"的佳話便廣為流傳,成為後世了不起的孝子典範。也是以,朝野文人們将這個少年的孝行擁護文字,成為家訓教材,世代相傳。

朱元璋下令處死一位少年,行刑前少年笑容滿面,朱元璋:免死封官

七、歸家團聚 父慰孝子無疆

獲赦出獄後,周父内心無比欣慰,同時也為兒子孤身犯險而後怕不已。但當聽說兒子竟然成為了朝廷侍衛,他簡直樂不可支,頓時感到了自己的一番辛勞沒有白費。

周家終于能夠在這風雨飄搖的年代重新團聚,重新凝聚家國之本孝的力量。周父不盡地慰勉周琬膽略過人,并讓他謹言慎行、繼續秉持孝悌之心,銘記做人之本。

朱元璋下令處死一位少年,行刑前少年笑容滿面,朱元璋:免死封官

而周琬在獲封之後,卻依舊保持了謙遜有禮的本色,不為富貴所擾,兢兢業業侍奉新主。事後,朝野上下無不向周琬投桃報李,曾經那些嫌疑周父累己的官員們一個個上門拜訪,想要與他們一家人結交。

但周琬都一一拒之門外,他堅持父親的教導,不與朝野上流交往過多,隻是專注于本職。或許這份孝心和擔當,終将在更大的舞台上熠熠生輝。

朱元璋下令處死一位少年,行刑前少年笑容滿面,朱元璋:免死封官

結語

這便是被冠以"孝子"美名的周琬勵志傳奇。一個不學無術的少年,靠着純樸的孝心,最終打動了當朝明主,不但贖回了家人的生命,還赢得了光明的前程。

曆史因他而多了一筆溫暖的彩筆,而他的孝行義舉,更注定将世代傳頌于官場佳話之中。無疑,這位少年勇士所展現出的英勇膽略和純樸孝心,在動蕩年代中留下了一筆彌足珍貴的精神财富,值得人人銘記和贊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