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印度巨資從中國買盾構機零件,想組裝後稱印度制造,發現不會組裝

作者:MayHo美好
印度巨資從中國買盾構機零件,想組裝後稱印度制造,發現不會組裝

印度,雖然在地緣上是我們的鄰國,但卻在各個方面和我們“離心離德”。雖然我們一直倡導“睦鄰友好”,努力的在與周邊的鄰居們“打好關系”,但是似乎印度這位鄰居卻并不買賬。

不是在搞摩擦,就是在搞摩擦的路上。是以關于印度的一舉一動,我們都十分關心,生怕這個不安分的鄰居又搞什麼“小動作”。

此前,印度就斥巨資向我方訂購了全部的盾構機零件,結果拉回去之後才發現自己根本不會組裝。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印度巨資從中國買盾構機零件,想組裝後稱印度制造,發現不會組裝

盾構機到底是個啥

想了解這個問題,我們就先得知道什麼是盾構機。乍一聽“盾構機”這個名字确實比較唬人,其實就是“隧道掘進機”。

但它也不是簡單的進行隧道挖掘,大家不能把它看成是像挖掘機這樣的簡單機械。在它的身上,可是充滿了各種“高精尖”的科技含量。

它不是單個裝置,而是由盾殼、除渣系統和排泥系統等一系列複雜系統組成的的一個整體。一般作用于地下深處的挖掘隧道工作。工作時就依靠最前方的刀片絞盤,進行粉碎推進。

印度巨資從中國買盾構機零件,想組裝後稱印度制造,發現不會組裝

基本上無論是複雜的地形,還是什麼各種堅固的岩石,在它的面前都會被攪碎成粉末,然後被當成淤泥清理出去。

為了保障剛挖好的隧道不坍塌,一般還會有攪拌機伴随着一起作業。這邊盾構機将空間打通,那邊就将攪拌好的水泥砂漿進行關鍵部位的填充,保障隧道内部的穩定。

盾構機就相當于一個“明星”,它雖然在整個施工過程中是“主C”的位置,但為了保障它能夠順利的完成任務,往往還需要各種機械進行輔助工作。因為施工流程很複雜,是以整個施工團隊人數也絕對不會少。

印度巨資從中國買盾構機零件,想組裝後稱印度制造,發現不會組裝

而且盾構機還有一點特别好,那就是它在地底下施工的時候,不會破壞地表,可以做到悄無聲息的“穿城而過”。

以往某些城市在修建地鐵的時候,會進行很多的露天開挖作業。為了不影響施工,還會将整個地鐵沿線的地表路段全部封鎖。

如此一來,不僅破壞了原有的道路,等工程結束後,還要重新進行鋪路,無形中又增加了财政負擔。

有些施工機關進度很慢,一旦封路,直接就是半年期,這給周圍的市民會造成很大的交通不便。

印度巨資從中國買盾構機零件,想組裝後稱印度制造,發現不會組裝

但如果使用盾構機就不一樣了,不僅會極大的加快工程進度,還會最大限度的減少破壞。但是很可惜,因為盾構機的造價很高,基本上除了國家級的機關,很少有建築公司會擁有。

是以一般能夠使用到盾構機的項目,那都是相當大的工程。基本上不是國家級項目,也得是地區級的項目。不僅會備受當地百姓的關注,在項目的開始和結尾,還會有各種“大人物”到場指導。

印度巨資從中國買盾構機零件,想組裝後稱印度制造,發現不會組裝

印度為什麼要斥巨資購買盾構機

衆所周知,印度對我們的藏南地區一直虎視眈眈。因為藏南地區不論是自然資源還是地理位置,都是極好的。

但幸好我們和印度之間隔着層層山脈,印度也隻能在阿拉山口等地方搞搞摩擦,無法投送大規模的兵力。

但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印度看中我們的藏南地區也不是一天兩天了,為了跨過中印中間的阻礙,印度可謂是絞盡腦汁。想跨過層層山脈,隻有兩條路,不是架橋就是隧道。

印度巨資從中國買盾構機零件,想組裝後稱印度制造,發現不會組裝

但不論是那種,也都隻能想想,畢竟一旦他們有危害我們的行動,都将會被扼殺在搖籃裡。

但印度不知是出于實際需要還是想要彰顯一下自己的實力,畢竟自己的鄰居家的高鐵不少地方都已經快“縣縣通”了。自己同樣作為東方大國,基建還是一團糟,臉上實在“挂不住”。

于是,完全不具備相關工程經驗的他們還是決定修建一條海底隧道。這條海底隧道,是二零一五年印度修建孟買至艾哈邁達巴德高鐵時同期計劃修建的。

印度巨資從中國買盾構機零件,想組裝後稱印度制造,發現不會組裝

當然憑印度的基建實力,不可能修很長的海底隧道。這條隧道總長約二十多公裡,能夠稱得上是海底隧道的也隻有五、六公裡。

而且受限于印度本土的工程技術,該項工程的進展一直很慢。在施工過程中還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停工。以至于同期的高鐵早就通車了,自己的隧道計劃還是一團糟。

其實歸根結底還是缺少盾構機。面對印度這種複雜的地理環境,也隻有盾構機能夠應付的了。

印度巨資從中國買盾構機零件,想組裝後稱印度制造,發現不會組裝

印度雖然整體國力也在不斷上漲,但盾構機這種“高精尖”裝置,可不是一天兩天能造出來的。想當年我們也是在被國外“卡脖子”,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研制出來。

為了加快施工進度,印度政府自己本身造不出來,就隻能去向國外購買。放眼全球,敢稱得上“基建狂魔”的也隻有我們。

是以,雖然雙方明面上劍拔弩張,但生意總歸還是要做的,于是二零二零年,印度斥巨資從大陸購買了盾構機。

印度巨資從中國買盾構機零件,想組裝後稱印度制造,發現不會組裝

印度所購買的這台盾構機,是由中國鐵建重工所研制的。以往的買家都是要求組裝好,要能拉進本國就能立馬使用。

而且為了省去後續的麻煩,一般還都會要求随派一些工程師跟着,以便随時處理可能出現的小問題。

印度巨資從中國買盾構機零件,想組裝後稱印度制造,發現不會組裝

但印度卻提出來一個特别要求,那就是要分裝拉到他們國内,然後自己組裝。對于這個要求,明眼人都知道這裡面的“小九九”。

無非就是印度想通過我們分組的盾構機,來一窺其中的内部結構,以便偷摸進行仿制,甚至直接吹噓說是自己制造。

而且如果能夠在自己本國組裝完成,又可以對自己的國民進行大肆宣傳一波。不僅可以展示一下印度政府的實力,還能順帶讓國民跟着“自豪”一把,可謂雙赢。

印度巨資從中國買盾構機零件,想組裝後稱印度制造,發現不會組裝

誰讓我們對自己的産品自信呢,雖然都清楚印度的這點心思,但也知道即便告訴你機器的工作原理,你也做不出來。

但本着顧客就是“上帝”,重工還是按照買家的要求,進行了分裝運輸。而且為了更好地服務客戶,我們的重工集團還專門根據買家的需要,做了些許的調整,比如提高了裝置的爬坡能力。

印度巨資從中國買盾構機零件,想組裝後稱印度制造,發現不會組裝

并且為了保證“中國制造”的口碑,在出廠前重工集團還進行了各種測試,保障客戶拿到手後使用滿意。

當分裝的盾構機拉到孟買碼頭的時候,印度政府就陷入了一個十分“燒錢”的遊戲。為了保證百分百“印度制造”,印度政府拒絕了我們派出的技術指導專家。

為了保障順利組裝盾構機,印度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還找了不少印度本土的工程師和專家一起來研究。

印度巨資從中國買盾構機零件,想組裝後稱印度制造,發現不會組裝

但盾構機如果真能通過這種簡單的拆分就研制出來,大陸也不用在這上面浪費那麼多年。是以實際就是印度往這裡砸了不少錢後,還是因為零件過于複雜一連好幾個月都沒有進展。

這讓印度政府的臉上很沒有面子,畢竟因為盾構機太過亮眼,印度國内的很多國民也都在關注。如果組裝不出來,那可真就丢臉了。

但這種事不是急就能成功的,要知道盾構機身上的“高精尖”技術可不少。雖然可能比不上光刻機,但也是基建領域的“一哥”。很多大型工程如果沒有盾構機,就算圖紙再漂亮,再巧妙,也隻能是圖紙罷了。

印度巨資從中國買盾構機零件,想組裝後稱印度制造,發現不會組裝

沒有辦法,但又無可奈何。誰自己讓之前已經回絕了中方的各種幫助,這時候再回去請中國的專家來指導,那豈不是把臉丢到國外了。

于是印度政府轉而把目光投向西方。西方世界的技術那麼發達,總不至于也和自己一樣組裝不起來吧。

結果還真是這樣,印度政府花費高價從英國聘請專門的工程專家來作指導,但也是束手無策。雖有進展,但确實也不多。

印度巨資從中國買盾構機零件,想組裝後稱印度制造,發現不會組裝

因為這台盾構機整個身長就已經接近百米,更是重達千噸,遠遠超過了以往英國本土生産的機子。

後來再想找中國專家幫忙組裝也不太可能,因為在這之後不久,雙方就在阿拉山口爆發了沖突。此處事件不僅造成了我方人員的傷亡,也直接導緻地區态勢的更新。

本來雙方在曆史上就有不少過節,印度也沒少在大陸的西藏問題上“捅刀子”,這下更是導緻雙方的關系進一步僵化。

印度巨資從中國買盾構機零件,想組裝後稱印度制造,發現不會組裝

再想和以前一樣往來,印度政府如果沒有明顯的“破冰”舉動,怕是很難緩解。因為盾構機遲遲無法投入使用,印度的隧道計劃也隻能無限期的擱置。

其實對于盾構機這種“高精尖”的工程裝置,能夠出口到印度這種不斷在背後搞“小動作”的國家就已經是很大的寬容了。但沒想到印度卻一再得寸進尺,那這造成的“苦果”,也隻能由印度自己買單了。

結尾

合作才能共赢,這是多麼簡單易懂的道理,但一些國家卻始終不明白。希望在嘗過幾次“苦果”之後,周邊國家可以醒悟過來,畢竟和平才是發展的唯一出路。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檔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将第一時間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後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