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人富不起來的根源:想太多

作者:洞見
一個人富不起來的根源:想太多

路不行不到,事不為不成。

作者:洞見yebo

作家王鼎鈞講過一個故事。

有個賣豆腐的人,由于賺不到多少錢,他常常想要改行。

每天一到夜裡,他就對未來制定各種計劃:

比如把豆腐店賣掉,買頭驢,去販運食鹽,等賺了錢,就買更多的驢,辦運輸隊。

但是他又想,萬一驢養不活怎麼辦,萬一生意運輸生意不好呢……

每天夜裡,他都這樣翻來覆去地想着,可第二天起來,他還是照樣賣豆腐。

最終他一輩子都在賣豆腐,生活毫無變化,始終活在困頓中。

想起作家梁晶說過的一句話,總是期待而從不行動,是大部分窮人都擺脫不了的頑疾。

再周全的計劃,不幹都是徒勞;再美好的緻富夢想,不做則全是空想。

一個人富不起來的根源,就在于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

在《不做金錢的奴隸》一書中,看過一個故事。

有對兄弟,同時看到了鞋子商機,決定各自辦一家鞋廠。

哥哥說幹就幹,立馬請來師傅勞工,購買機器原料,不出半個月,就把産品推向了市場。

弟弟則躊躇不決:那麼多鞋廠,怎麼與其他人競争?如果失敗了,虧空怎麼填補?

他一直猶豫糾結,總是翻來覆去地想。

最後,哥哥的生意越做越大,而他依舊在原地打轉。

财經作家劉輝說,真正阻隔在你和财富之間的,不是智商、能力,而是過多的想法。

現實中有很多這樣的人,明明有很多機會擺在面前,卻瞻前顧後,思慮重重,揣測别人如何看你,擔心失敗,害怕風險……

結果就應驗了那句俗語:夜裡想了千條路,明朝依舊走老路。

再多的起心動念,不落實到具體行動上,那就等于零。

作家李筱懿曾談過她人生中最後悔的一件事。

24歲時,還是記者的她參加了一次行業會議。

有一位獵頭過來問她,願不願意去一家知名的公司,做總經理的秘書。

李筱懿糾結了很久,她在心裡來回盤算:自己身高上不了台面,外語還差點火候;性格不合适,專業也不對口……

越想她越懷疑自己。

那位二十幾歲的獵頭,特别不了解:為什麼要想那麼多?沒有任何機會會對你三請四邀。

然而,李筱懿還是沒有去那家公司,最終錯失了這個重大機遇。

日本作家松浦彌太郎曾說過:

“經常受困于貧窮的人,他們活得焦慮不安,往往都患上了想太多的壞毛病。”

想太多,不僅會消耗時間和精力,更會瓦解掉你做事的決心與意志。

精神上的拉扯,是你生活與工作最大的敵人。

當你陷入糾結與猶豫,就隻能白白讓機會溜走,把财富越推越遠。

一個人富不起來的根源:想太多

2

商業顧問劉潤說:“想到和得到之間,隔着一條‘做到’的鴻溝。”

而正是這條鴻溝,将窮人與富人區分開來。

一個人變富的過程,其實就是擯除各種雜念,将想法付諸實踐的過程。

在《三十不設限》中,作者範海濤講了自己一段經曆。

30歲時,她在一家小公司上班,拿着微薄的薪水。

為了改變自己的生活,她打算出國留學,進一步地提升自己。

自從有了這個計劃,她的腦海裡就充斥着各種思緒與念頭;

放棄現在的工作,真的劃算嗎?

30歲才出國留學,晚不晚啊?

母親身體不好,自己去那麼遠的地方合适嗎?

……

後來她咨詢大學導師,導師對她說,想一萬遍,不如試一次,至少不會後悔。

于是她下定了決心,并且說幹就幹,立馬找來課本,開始複習。

最終她順利通過GRE考試,成功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并獲得口述曆史專業碩士學位。

回國後,她就成立了工作室,出版了一系列人物傳記,成為暢銷書作家。

後來談到此事,範海濤說,最應該感謝的,是當初那個敢于行動的自己。

邏輯思維CEO李天田曾說:

“人生總有很多左右為難的事,如果你在做與不做之間糾結,那麼,不要反複推演,立即去做。”

《聖經》裡記載了這樣富有傳奇性的一幕:

奔赴聖地的人們,被一片死海攔住去路。

血色的海面飄滿死屍,半空黑霧迷茫,時有鬼魅低吟,看上去根本無法前行。

而當摩西踏上海面,頃刻間天朗氣清,死海自動向兩側分開,露出一條暢通無阻的路。

人生往往便是如此:

當你猶豫不前,隻覺得荊棘叢生;等你邁開腳步,才發現所行皆坦途。

在緻富的路上,永遠沒有最周全的計劃,和最完美的時機。

與其總是預設困難,将自己困在原地躊躇不前,不如把執行力置頂,主動邁開步子。

路不行不到,事不為不成。

行動是打開财富之門的關鍵,先做起來,你想要的未來才會奔你而來。

一個人富不起來的根源:想太多

3

《财富》雜志曾做過一項研究。

他們考察了500家頭部企業,分析了它們發展壯大的曆程,并歸納它們成功的原因。

最後得出結論:一個企業的成功,5%在戰略,95%在執行。

企業如此,個人也是如此。

正如作家大冰所說,世上大部分傳奇,不過是普普通通的人們,将心意化作了行動而已。

财富,也往往偏愛那些說幹就幹、一心專注于行動的人。

汽車大亨福特剛進入汽車行業時,當時汽車主要靠蒸汽作為動力。

很多從業者都選擇繼續開發蒸汽動力,改進蒸汽裝置。

當時還是小職員的福特,卻在思考:“車子既然可以用蒸汽作為動力,那麼用汽油應該也可以。”

他跟别人講自己的想法,大家都搖頭:真的可行嗎?需要投入多少?萬一失敗了呢?

福特卻不多想,他當即就定下個改變汽車動力的目标。

自那以後,他先是在工廠當機械學徒,深入學習機械制造方面的知識。

後來他又利用下班時間去搞研發,鑽研燃油機原理。

通過努力,29歲時,他成功研制出燃油發動機,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燃油車。

正是毫不動搖的執行力,讓福特完成了這種革命性的創造,讓他成為美國汽車大王,一舉跻身富豪之列。

馬斯克曾說過一句話:

“再絕妙的想法,放到全世界幾十億人中,也有幾萬人能想到。你隻有想到了就去做,才能搶在他們前面。”

任何事情,若總是停留在頭腦裡,那麼永遠也不會有結果。

學會把“再想想”換成“馬上做”,先執行再去完善,是一個人變富的底層邏輯。

少一分行動前的空想,就能早一分靠近想要的生活。

小時候學過一篇課文,《蜀鄙二僧》。

一窮一富兩位和尚都想去南海朝聖。

富和尚總是擔心海上風浪太大,憂慮路途過遠,而遲遲沒有出發。

而窮和尚,隻拿了一隻水瓶和一個飯缽就上路了。

第二年,窮和尚去了南海并順利返程,而富和尚依舊思前想後,仍未動身。

他們兩者最大的差別,不在于憑借的外在條件,而在于意志和行動。

天下之事,總是困于想,而破于行。

站在原地空想的人,隻能受制于窮困;想要真正改變人生,唯有付諸實踐。

凡事少點思慮與糾結,多點嘗試和行動,你才能用自己的雙手,推開财富的大門。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