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牛!普利策精神與普利策獎

作者:蔣豐看日本

◆徐迅雷

A

“美國現代報業之父”約瑟夫·普利策,曾經說過一段充滿激情、讓人難忘的名言:

“永遠為進步和改革而戰;永遠不容忍不公和腐敗;永遠與各政黨蠱惑民心的政客作鬥争;永遠不依附于某個黨派;永遠反對特權階級和掠奪公衆利益者;永遠不喪失對窮人的共情同理心;永遠對公共福利盡職;永遠不滿足于單一地印重新整理聞;永遠要絕對地獨立;永遠不懼怕抨擊壞事——不管做壞事的是巧取豪奪的富豪,還是故意搞破壞的窮人。”

普利策精神是一種戰鬥的新聞精神,充分展現在他的這段很“牛”的話中,同時也展現在以他的名字設立的“普利策獎”獲獎作品當中。

B

據美國駐華大使館微信公衆号2024年5月7日報道:美國當地時間5月6日,普利策獎委員會揭曉了2024年普利策獎的獲獎者和入圍者,表彰在新聞報道、圖書、戲劇和音樂領域最優秀的美國作品。

美國非營利新聞調查機構ProPublica的5位記者,獲得了普利策最高殊榮——公共服務獎。他們“開創性和充滿雄心”的報道,揭露了一小群有權有勢的億萬富翁,如何用昂貴奢侈的禮物和度假行程籠絡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報道引發人們關注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的職業操守,促使最高法院在2023年通過了首個行為準則。

牛!普利策精神與普利策獎

“獲獎大戶”《紐約時報》,獲得了今年的普利策國際報道獎。這組報道關于哈以戰争,涵蓋了三方面的主要事件:哈馬斯在2023年10月7日對以色列南部的突襲,以色列軍方情報的失誤,以及以色列軍隊在加沙發起的大規模反擊戰。該報道有着“廣泛且具啟示性”。

獲得了突發新聞攝影獎的,是路透社的攝影團隊。他們的獲獎照片,記錄了哈馬斯10月7日在以色列犯下的暴行,以及哈以沖突最初幾周在加沙造成的破壞。

今年,普利策獎委員會還向勇敢報道加沙沖突的記者和新聞工作者頒發了特别貢獻獎。頒獎詞是:“前兩年,普利策獎評審委員會先後特别表彰了在烏克蘭和阿富汗戰争中報道的記者。而今年,委員會決定表彰在加沙戰争中進行報道的記者和媒體工作者的勇敢工作。在恐怖的環境中,許多記者在報道時喪生。這場戰争也奪走了衆多詩人和作家的生命。普利策獎表彰的是新聞、藝術和文學等類别,我們紀念的是人類曆史的寶貴記錄的消失。”

牛!普利策精神與普利策獎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者弗拉基米爾·卡拉-穆爾紮,獲得了普利策評論獎。“這組評論是作者在獄中冒巨大個人風險而充滿激情撰寫的”——他因發聲反對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争,于2022年4月被俄羅斯當局監禁。雖然身陷囹圄,但他仍繼續執筆寫作,揭露俄羅斯對烏戰争的代價,并堅持呼籲俄羅斯建立民主的未來。

許多年來,普利策專欄評論越來越呈現出故事化寫作傾向,以“故事述評”的形式架構新聞評論,打破了傳統評論的邏輯說理形式,往往以時間線索來謀篇布局;而且聚焦社會負面事件,注重細節描述。卡拉-穆爾紮以親曆親見的大事來架構評論,有着獨特的氣質與魅力,看看該組評論中首篇的标題《俄羅斯人生活在一個可怕而扭曲的現實中》,就可見一斑。

一如既往,傳統嚴肅媒體還是普利策獎的最大赢家,而深度調查、深度評論最受青睐。無數多人重複過普利策震爍古今的這句名言,我還是忍不住再重複一次:“倘若一個國家是一條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聞記者就是船頭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無際的海面上觀察一切,審視海上的不測風雲和淺灘暗礁,及時發出警報。”

普利策獎除了15個新聞類獎項之外,還有8個文學與藝術獎項。美國作家傑恩·安妮·菲利普斯的小說《守夜人》(又譯《夜巡》),獲得了虛構作品獎。這是一部以南北戰争後西弗吉尼亞州精神病院為背景的母女傳奇故事,揭示了美國内戰的殘酷傷痕。值得一提的是,華裔作家李翊雲的《星期三的孩子》也入圍了小說獎,這是一部短篇小說集,主題是探讨衰老和失去。

獲得普利策回憶錄或自傳獎的,是回憶錄《莉莉安娜的無敵夏日:一個姐姐對正義的追尋》,作者是出生于墨西哥的休斯頓大學教授克裡斯蒂娜·裡維拉·加爾薩,主人公是作者的妹妹,她在1990年被前男友殺害,死時年僅20歲。該書“融合了回憶錄、女權主義新聞調查報道和詩歌體傳記”。

這些文學與藝術類的獎項,其受關注的程度遠不如新聞獎。

C

普利策新聞獎,是公認的全球新聞界的最高獎項,是“新聞界的諾貝爾獎”。

這是“百年普利策”——到2024年已是第108屆。它根據普利策的遺願設立,首屆于1917年頒布,彼時正處于1918年大流感爆發前夕。

約瑟夫·普利策(1847年4月10日—1911年10月29日),是有着猶太血統的匈牙利裔美國人,一位外來的、自學成才的報界奇人。1883年,他收購了《世界報》之後,憑借他堅定不移的采編理念,以及高超卓越的經營手法,迅速讓報業發展壯大。他崇尚新聞的真實準确、文字表達的簡潔通俗,尤其重視社論。他被認為是那個年代“新新聞事業”的創始人。

牛!普利策精神與普利策獎

戴着眼鏡、蓄着胡子,睿智的約瑟夫·普利策

1912年,普利策資助創辦了美國最早之一的新聞學院——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該學院如今是全美乃至全世界最優秀的新聞學院。而以普利策的名字冠名的新聞獎,百餘年來對美國的政治進步、社會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一個多世紀以來,越是在困難的時刻,普利策獎就越發重要。

普利策獎每年由哥倫比亞新聞學院組織評獎并頒布,每項獎金其實隻有區區幾千美元,但其聲望卻着實非凡,每年有兩千多件入選作品參與競争。2020年,“普利策新聞獎”在原來14個獎項的基礎上,新增了一項“音頻報道獎”。

今年是普利策新聞獎設立以來,第一次沒能在哥倫比亞大學頒發,而改在美聯社辦公室。

這是因為,這個春天的哥倫比亞大學校園并不平靜;和不少美國大學一樣,許多集會的學生占據了校園,“安營紮寨”,抗議以色列、聲援巴勒斯坦。一時間“反猶主義”甚嚣塵上,警察進入校園,以“非法侵入”為名逮捕了不少學生。一名哥大抗議學生在接受《紐約太陽報》采訪時表示,針對壓迫進行的反抗與鬥争,“是正當的”。

牛!普利策精神與普利策獎

國際性的重大事件,尤其是戰火,不僅會“燒”到美國新聞界,還會影響到美國的社會和大學的校園。戰争沒有赢家,和平沒有輸家。“哈以戰争”主題,正是本屆普利策新聞獎關注的重點,沒想到,最終還影響到哥倫比亞大學普利策新聞獎的頒獎。

有意思的是,在美國各地校園報道最近抗議活動的學生記者,這次也受到普利策獎委員會的表彰:“秉承新聞自由的精神,這些學生努力在困難和危險的情況下,冒着各種風險,記錄了一件重大的全國新聞事件。”

D

同樣被客觀條件改變的,還有2020年度的普利策獎,可資比較。那年在中原標準時間5月5日淩晨公布,那屆也比以往來得“稍晚一些”,因為新冠疫情席卷世界,也隻能進行“雲頒布”了。

新冠疫情肆虐,使得新聞業在公共服務之中的使命更加凸顯。當時普利策獎評委會主席達娜·卡内迪說,在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面前,新聞永遠不會停下它的腳步,新聞業者永遠是“奔向火焰”。

2020年首當其沖的“公共服務獎”,授予《無法無天:阿拉斯加三分之一的村莊沒有當地警察》,這是共計17篇的系列報道,内容在标題裡一目了然,釋出的媒體是《安克雷奇每日新聞》。

牛!普利策精神與普利策獎

老牌的《紐約時報》,獲得調查性報道獎、國際報道獎和評論獎三項大獎。調查性報道獎的獲獎作品是:《他們被騙了:不計後果的貸款如何摧毀了一代計程車司機》,這個報道是為弱勢群體說話的,它調查了紐約市的計程車行業,揭露了貸款機構如何讓弱勢司機背負大額掠奪性貸款,是以至少導緻9人自殺、近1000戶計程車牌照持有者申請破産。真可謂:媒體報道看起來越“肮髒”,但社會卻會越“幹淨”。其評論獎獲獎的是:《美國建國時所記載的民主構想不是真正的民主,正是因為非裔美國人的争取才使之成為現實》,屬于曆史新聞評論。

引人矚目的特稿寫作獎,授予了《紐約客》雜志的《關塔那摩灣的至暗秘密》,該報道呈現了一名被關押長達10年之久的男子的悲慘經曆,描述他如何被綁架、遭受酷刑、自由被剝奪等遭遇;其寫作風格可謂言之有情、細緻入微。社論漫畫獎也授予《紐約客》的“以極具迷惑性的水彩畫甜美風格和看似溫和的系列人物漫畫”,它諷刺了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個性和政策。原來,“天堂”還真是你可以說它是地獄的地方。

2020年度普利策新聞獎獲獎作品,多發表于2019年,是以并沒有新冠病毒的相關報道獲獎。

E

諸多傳統嚴肅媒體,沒有忘記新聞初心,沒有忘記新聞責任,沒有忘記新聞專業主義精神。從20世紀初開始,新聞專業主義首先在美國報界興起;美國有學者曾指出,新聞事業專業化有三個次元:其一是自治自主;其二是獨特的專業規範;其三是公共服務取向。

新聞專業主義就是追求卓越的新聞,而卓越的新聞就是“偉大的藝術”:它尋求事實真相,它維護社會公義,它為生活的錯綜複雜提供解釋,它闡明文化元素,它促進大衆讨論,它促使世界更趨美好……面對黑雲壓城,面對暴風驟雨,有新聞專業主義精神的記者和媒體,不驚、不懼、不怖、不畏。

牛!普利策精神與普利策獎

新聞和新聞學,是捍衛“自由意志”的。當然,和世界上設定的所有的獎項一樣,普利策獎也不是完美無瑕的。之前,有些胡說八道的國際報道,也獲獎了,這顯然不符合普利策精神。在這裡就不展開說了。

普利策曾對《世界報》記者詹姆斯·克裡爾曼說:“我要抨擊公共事業機關、警察機關和其他部門的任何不正當行為。我認為報紙就是一位教導世人孰是孰非的德行老師。報紙必須這麼做。如果報紙騎牆觀望,不表明自己的立場,哪怕我死了也不會瞑目的。報紙不應該操縱政府,也不應該牟取金錢,而應該引導大衆輿論。”說得這麼铿锵有力——看《普利策傳》,無論哪幾種版本,就知道普利策是很有“牛勁”的報人。

“喉舌”不是大腦,“讴歌”隻是宣傳。獨立意志、問題導向、批判思維,正是普利策新聞精神的展現。

(作者系本報專欄作家、香港新聞社日本分社特約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