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真正有大格局的人,不是心态好,也不是能容人,而是看誰都順眼

作者:紫翹
真正有大格局的人,不是心态好,也不是能容人,而是看誰都順眼

張德芬說:

“這個世界的人、事、物都是一面鏡子,映照着我們的内在。”

換言之,我們看待别人的眼光,反應着我們的内心。

豁達大度的人,目之所及皆是風景,心之所向皆是美好。

斤斤計較的人,沉迷于瑣碎的細節,處處都是問題,看誰都不順眼。

是以,看不慣别人,很可能是自己境界不夠。

真正有大格局的人,不是心态好,也不是能容人,而是看誰都順眼

看不慣别人,是自己的層次低

元朝末年,天下動蕩不安,地主階級的郭子興召集數千人起義軍占據濠州,隊伍逐漸壯大,勢力愈發強勁。

此時,朱元璋還在寺廟裡不動聲色地撞着鐘,可随着形勢的變化,造反成了他唯一的活路。

于是,他投靠了郭子興帶領的起義軍。

在軍隊裡,朱元璋的才能出衆,短短兩個月内就被提拔了。

然而,他卻遭到郭子興的厭惡,因為郭子興無法忍受一個比自己強的人在身邊。

終于有一天,郭子興把朱元璋關進牢裡,盼着他餓死,

但好在善良的馬姑娘偷偷給他送吃的,他才得以活下來。

朱元璋被放出來後,主動請求帶兵出戰。

這時郭子興又起了歹念,把朱元璋派去形勢嚴峻的定遠,想着最好讓他葬身此地。

正是因為郭子興心存妒忌,才起了害人之心。

而在這世界上,有人嫉賢妒能,也有人尊賢愛才。

真正有大格局的人,不是心态好,也不是能容人,而是看誰都順眼

秦末,劉項争奪天下前夕,韓信多次向項羽獻計,始終不被采納,轉去投奔劉邦。

蕭何覺得韓信是個人才,于是大力向劉邦舉薦,可劉邦也不重視他。

韓信見劉邦無意重用自己,灰心失望,決定離開。

當蕭何聽說這件事時,深知失去韓信的後果,于是快馬加鞭,前去追趕。

韓信在離開途中,也想着自己就這樣走了,是不是辜負了蕭何的一片心意,

越想越覺得抱歉,最終放棄了離開的念頭,決定回去找蕭何。

傳回途中,恰巧碰上焦急趕來的蕭何,兩人一同回到了劉邦的營地。

然而,劉邦仍舊不重用韓信,蕭何見狀,便竭力推薦韓信為大将軍,劉邦終于聽了他的勸谏,這才決定封韓信為大将軍。

可見蕭何對于賢人并無私心,而是全心全意讓其受重用。

《圍爐夜話》中說:

“世人可取者多,則德日進矣。”

見到德才兼備的人,以欣賞的心态學習,借力使力,才能看得更遠。

而愛才惜才,奮力将其向上托舉,也會贈人玫瑰,手留餘香。

倘若心生嫉妒,它便會像惡魔一般撕扯自己的内心,心理逐漸扭曲,變成屠刀,最終害人害己。

是以,層次低的人,往往容不下他人的優秀,才處處看人不順眼。

而境界高的人,懂得欣賞别人,内心也更平和。

真正有大格局的人,不是心态好,也不是能容人,而是看誰都順眼

看不慣别人,是太和人性較勁

《孟嘗君列傳》中有一則故事:

孟嘗君是齊國的宰相,為了鞏固勢力,常常招納賢才,門下有三千食客。

可另他意想不到的是,秦國使用離間計,孟嘗君被闵王撤去了宰相一職,食客們陸陸續續地離他而去。

後來馮谖用計,讓孟嘗君官複原職,于是他對那些食客十分唾棄,向馮谖感歎道:

“曾經我待客絲毫沒有怠慢,但當我失勢時,他們全都背棄我。

現在你已助我複職,看他們有什麼臉面見我,到時我一定當面辱之。”

而馮谖卻說:

“富貴時,人人都來投靠你;

落魄時,又紛紛散去,這是理所當然的。

正如市場上,早上熱鬧,是因為人們有所求;而晚上冷清,則是因為無所求。

你失去高位時食客散去,也正是因為在你身上已無所求,是以是人性使然,沒什麼好怨恨的。”

孟嘗君一聽,恍然大悟,當食客再次聚集時,他又像往常一樣對待他們。

原先孟常君看不慣他們趨利避害,想要對其嘲諷一番,正是因為看不透人性這一點。

真正有大格局的人,不是心态好,也不是能容人,而是看誰都順眼

而古語有言:

“因利而聚,利盡而散。”

這都是人之常情罷了。

之是以有人對别人太苛刻,是因為對人性抱有太大期望。

然而,這樣往往會失望。

因為人天生就是有幽暗面的。

如果不肯承認,把這樣的期待寄托于人,便是苛求,當别人達不到要求時,便不得不離去;

但把期待寄托于自己,也無疑是把自己放在“聖母”的位置,久而久之變成了壓力。

其實,還有時候是人們不允許别人有黑暗面,而從未要求過自己,這也顯然是雙标的。

是以,了解人性,才能看透人性,不苛責别人,也不強求自己,讓生活少些不必要的煩惱,多些松弛感。

真正有大格局的人,不是心态好,也不是能容人,而是看誰都順眼

人最大的格局,是看誰都順眼

孔子的學生子貢曾問孔子:

“老師,可以用哪個字作為終生奉行的準則呢?”

孔子回答:

“那大概是‘恕’吧。”

“恕”就是寬恕的意思。

一個氣宇不凡的人,往往能容人容事。

三國時期的蜀國,諸葛亮去世後,蔣琬擔任丞相主持朝政,任職期間天下太平。

蔣琬有個名叫楊戲的下屬,性格孤傲,木讷寡言。

蔣琬與他交談時,他時常保持沉默。

對此有人看不順眼,當着蔣琬的面故意說:

“這人對您也太不恭敬了,還真是過分。”

而蔣琬并未附和,也沒有沉默,而是反駁他:

“人的個性各有不同,當面一套,背後一套,才是不應該的。

楊戲沒有當面誇我,是他的個性使然。他沒有當面罵我,是顧及我的顔面。

是以沉默不語,這何嘗不是他的可貴之處。”

這一席話可見蔣琬待人沒有成見,别人眼中的缺點,在他看來卻是優點。

然而,他對于别人的讒言也能虛心接受。

真正有大格局的人,不是心态好,也不是能容人,而是看誰都順眼

督農楊敏曾在背後說蔣琬壞話,說他做事沒把握,一點也比不上前丞相。

于是有人向蔣琬打報告,主管官吏要求将其治罪,但蔣琬不予處置。

後來這人犯了事,大家都猜測蔣琬會趁機報複,而他卻大度地為其求情。

别人都為他打抱不平,但他坦然地說:

“我本來就不如前丞相,這是事實,誰都心知肚明,不怕人說。

今日他犯了事,我隻希望能夠秉公處罰。”

蔣琬作為上司者,對于下屬的瑕疵,不會過分指責;

對于不敬之人,也不會置之于死地。

并且,蔣琬為相期間,治國有方,為人正直,赢得了衆人的尊敬。

古語雲:

“君⼦量不極,胸吞百川流。”

意思是,君子心胸寬廣沒有極限,胸懷宏大能納百川。

顯然,這是一種心境,亦是一種智慧。

心胸寬廣的人深知,挑剔他人,也是在為難自己。

他們不會拘泥于眼前的是非,站得高,看得遠,能成大事。

電影《哪吒·魔童降世》中有句台詞:

“人心中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就算你努力千倍萬倍,也休想搬動絲毫。”

是啊,人們總愛帶着偏見,與人交往,自以為看清了他人。

殊不知,是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别人身上。

自己狹隘,便覺得别人的優秀礙眼;

自己糊塗,便對别人道德綁架。

然而,我們終其一生都在與自己相遇,自己審視自己,自己認識自己。

唯有提高自己的境界,認識這個世界,才容得下萬物,看什麼都順眼,方可活得自在。

作者 | 紫翹·SDX,堅定上進,認真碼字的00後撰稿人一枚。

攝影 | 紫翹·攝影愛好者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