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未來鄉村什麼樣?這裡有示範→

作者:餘杭釋出

碧波蕩漾綠樹環繞,農家洋房錯落有緻,村頭巷尾整潔有序……初夏時節,行走在餘杭的鄉村,一村一幅畫、一戶一處景,串珠成鍊、百花齊放,一幅山青、水綠、村美、業強的美麗鄉村圖景次第展開,共建共享的鄉村“未來式”正加速照進現實。

未來鄉村什麼樣?這裡有示範→

良渚街道荀山村

為進一步深化“千萬工程”,落實省市未來鄉村工作部署,助推杭州城市新中心建設,近年來,餘杭圍繞打造全域富美的全國“未來鄉村試驗區”目标,以未來鄉村示範帶和示範村為載體,深化全域環境整治,做優鄉村景觀風貌,強化農文旅融合發展,完善公共服務配套,全域推進未來鄉村建設工作,着力打造引領時代潮流、呈現未來元素、彰顯江南韻味的未來鄉村樣闆。截至目前,全區共有青山村、小古城村、徑山村等10個村成功建立省級未來鄉村。

治建同頻共振

持續扮靓鄉村改善人居環境

靓麗環境是描繪“未來鄉村”新圖景的底色。遠觀群山如黛,近看碧水如藍……位于黃湖鎮青山村的龍塢水庫像一塊晶瑩碧玉,鑲嵌在連綿起伏的山谷與蔥茏間。

未來鄉村什麼樣?這裡有示範→

青山村 應召平/攝

2022年,浙江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開展未來鄉村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指出:“全面保護和修複生态環境,使綠水青山成為未來鄉村最顯著的标志。”其實早在2015年,青山村便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主動探索并率先在全區引入公益組織等社會力量參與水庫環境治理,創新性建構了“保護者受益、利益相關方參與、全社會共建共享”的生态補償機制,有效控制水源地内竹林的農藥、化肥使用,實作了水庫水質提升、村莊生态環境改善、村民生态意識提高等多重目标。

“現在龍塢水庫的水穩定在一類水質标準,徹底解決了村民用水安全問題,周邊山林裡還記錄了9種哺乳動物和13種鳥類。”青山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林紅介紹說。良好的生态禀賦為青山村吸引了四面八方而來的遊客,也為更多的項目在青山村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餘杭以“繡花功夫”,把垃圾分類、農村廁所管護、生活污水運維等鄉村窪地發展的“成長問題”一道揉碎重塑,讓村民享受更多“未來鄉村”紅利。比如,半山村成立零碳智囊團,對智能垃圾處理系統等進行能源改造更新,踐行低碳綠色生活;茅塘古村落對全村生活污水管網設施進行提升改造,提升污水收集效能,持續改善人居環境……

未來鄉村什麼樣?這裡有示範→

經過治理後的龍塢水庫清澈水源

強化數字賦能

遇見未來鄉村“向往的生活”

未來鄉村什麼樣?在餘杭鄉村或許能找到答案。

百年古樹下,“樟樹下議事”的牌子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而走進徑山鎮小古城村的鄉村新社群客廳内,“議事類型”“民意關鍵詞”等資料資訊在電子顯示屏上閃動着;村民還可以通過線上“衆人議事廳專欄”參與相關議題讨論……小古城村議事場所從大樟樹下延伸到了“掌上”,讓村民可以突破時間、空間的制約,共同參與家園建設。

未來鄉村什麼樣?這裡有示範→

小古城村“樟樹下議事”

筍幹、茶葉、梅幹菜……小古城村村民蔣麗娟将自家田地裡的特色農産品擺在家門口的小攤上進行售賣。“放一個二維碼就可以,遊客挑選完并掃二維碼進行支付,不用人看着。”蔣麗娟說。村民們憑借無人值守攤位,年收入可達3萬餘元,生活越過越有盼頭。

數字化已融入餘杭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徑山村打造“茶多分”村民數字積分治理體系,對日常生活中涉及垃圾分類、庭院整治、鄰裡相處、産業經營等方面行為進行積分獎勵和扣除,激發鄉村治理“原動力”,引導新風尚;推出“雲上禅村”資料駕駛艙,實作線上訂車位、訂餐、訂民宿,同時利用村民庭院閑置空位“共享車位”,既能給村民增加收益,又能解決徑山景區停車位緊張的問題。

未來鄉村什麼樣?這裡有示範→

徑山村村民家門口的“茶多分”和美指數門牌

此外,24小時閱讀空間、無人超市、老年食堂、智慧健康服務站……一系列數字化成果讓村民和遊客暢享便捷的數字鄉村生活,鄉村“未來式”在餘杭有了現實的注解。

未來鄉村什麼樣?這裡有示範→

徑山村

三産融合發展

打造鄉村振興“餘杭樣闆”

美麗鄉村,孕育美麗經濟。近年來,餘杭堅持綠色低碳發展理念,以綠色為“筆”,描繪“一片禹上好風光”農文旅三産融合發展新畫卷,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金色田野随風起伏,陣陣稻香沁人心脾……每到金秋時節,走進餘杭街道永安村,“禹上稻鄉”裡一派喜人的秋收景象便躍入眼前。“禹上稻鄉”以“稻”為基、以“創”為核,是餘杭落實耕地保護制度的一抹亮色,也是不斷探索永久性農田保護區實作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新路徑。

未來鄉村什麼樣?這裡有示範→

永安村禹上稻鄉

“以‘千萬工程’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大力開展鄉村環境整治,全面提升農田基礎設施水準,改造高标準農田5400畝,為‘禹上稻鄉’品牌發展打下堅實的環境基礎。”永安村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面子“靓”了,裡子還得實。永安村突破傳統鄉村振興思路,率先成立強村公司,招聘農村職業經理人和鄉村造夢師,從整村營運、業态招商、研學引流等方面為“禹上稻鄉”市場化運作“量體裁衣”,探索一條融合大規模流轉、高标準農田示範建設、數智化農田管理、農文旅融合等做法的新“稻”路,實作了村民收入、村集體收入的“連級跳”。

未來鄉村什麼樣?這裡有示範→

永安村職業經理人劉松亮相央視

鄉村環境美化了,共富底色也更亮了。在餘杭,一個個将環境整治與鄉村旅遊等“美麗經濟”有機結合的鄉村振興故事正不斷上演。擁有11人制标準室外足球場,2000平方米波浪道場地等“高大上”體育硬體設施的新港村,通過“體育+旅遊”的模式,不斷夯實運動産業基礎,成功打出了一張“體育文化發展牌”,共富效益得到有效提振;三白潭村立足資源優勢,優化産業布局,在未來漁村區塊打造農家樂及民宿産業,将濕地資源轉化為旅遊資源與生産力,延伸鄉村美麗經濟價值鍊……2023年,全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223元,增長6.9%。生态優、鄉風美、産業強、百姓富,餘杭共富藍圖漸成全域幸福實景。

● 漲了!工資标準有調整● “天選護理人”“雙護夫妻”“30年護齡護士”……今天,向你們緻敬!● 太溫暖了!今天,一起感受那些被愛着的瞬間……

供稿 | 區融媒體中心

記者 | 淩怡(見習)

編輯 | 徐可

一審 | 任芳芳

二審 | 楊蘭

終審 | 方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