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德化:最美的課堂在路上

作者:看見泉州

近年來,德化縣深化教育強縣建設,優化育人模式,提升教育品質,探索拔尖人才培養的長效機制。德化縣教育部門通過學校教育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研學作為“行走的課堂”,在“研”與“學”的完美融合中,培養學生的生活技能、集體觀念、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時,德化縣實施“引客入德”行動,進一步豐富研學團産品,吸引了新疆學子、青年企業家、美術家以及兩岸青年等來德化研學。

實踐課程豐富多彩

近日,德化縣中國小生社會實踐基地上湧校區開營儀式在雄壯的國歌聲和莊嚴的升旗儀式中拉開帷幕。研學圍繞勞動實踐、遊戲拓展、戶外拓展等展開。在基地現場,記者看到學生們在教官的帶領下整齊排列,站軍姿、踢正步,朝氣蓬勃。教室内,陳培财老師正在帶領學生完成“雷區取水”活動,他說:“這項活動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動手能力和團隊意識。”在多米諾骨牌活動現場,學生搭起他們心目中高高的“火箭”。德化縣第二實驗國小五年級學生蘇雅陽說:“想把‘火箭’搭得越高越快,最底下的基礎越要打好,大家就要互相幫助。”

德化:最美的課堂在路上

陶藝課是融合了德化本地特色的一門課程。實踐基地的教室内擺放着各式各樣的陶藝工具和原材料。在陶藝大師的精心指導下,學生開始了他們有趣的陶藝創作,轉盤、拍打、捏塑、彩繪,忙得不亦樂乎,用一雙雙巧手完成了一件件獨具特色的陶藝作品。陶藝老師林小彩說:“學生們在陶藝制作的過程中得到了放松,培養了動手能力和審美情趣,更領略了世界瓷都的陶瓷魅力。”

德化:最美的課堂在路上

“我們用心對待每一位來到這裡的學生,基地的每一個角落,都留下了他們用稚嫩的小手辛勤勞動的身影,也留下了成長的足迹。他們品味了艱辛,也體會了收獲的喜悅。”德化縣中國小生社會實踐基地管理處主任賴奇能說。

“實踐出真知,學生們喜歡研學,我觀察過,在研學實踐的路上他們更加釋放天性,會把自己的特色和特長呈現給大家。”德化一中校長陳榮天向筆者表示,教學成績重要,但學生的全面發展更加重要。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在不影響學業的前提下,學校合理安排研學,讓學生在實踐中陶冶身心,快樂成長。值得一提的是,5月4日,德化一中剛剛獲得清華大學“2023年生源中學”榮譽牌匾,這也是清華大學對德化一中辦學品質的高度認可。

德化:最美的課堂在路上

研學資源得天獨厚

除了在基地研學,德化縣還擁有石牛山自然教育基地和戴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首批省級自然教育基地”。

石牛山自然教育基地立足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優勢,深入挖掘石牛山獨特的自然資源,集親子、科研、探險、觀光、休閑、娛樂功能于一體,以“教育+文旅融合”發展為導向,全力打造“石牛山”中國小生社會實踐教育基地,為中國小生提供優質的校本研學實踐如《壞脾氣的火山》《化石獵人集結》《“竹”夠自然在野課堂》《水利發電科考記》《活化石探“藓”記》等特色課程。

而戴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依托九仙山生态旅遊和教學實訓基地、戴雲山生态博物館等平台,開展自然教育活動,争當生态科普教育典範,打造“戴雲山”生态研學品牌。主峰戴雲山海拔1856米,為閩中最高山峰,戴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覆寫率達94.5%,是大陸東南沿海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基因庫、水源涵養區、生态安全屏障和珍稀野生動植物的生物安全島嶼,是開展自然教育、弘揚生态文明的重要視窗。戴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先後獲評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國家生态環境科普基地、德化縣中國小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等榮譽稱号。

此外,在德化,研學班還可以走進陶瓷博物館、億嘉美術館、龍鵬藝術館、順美陶瓷文化世界、陶瓷生産基地、陶瓷藝術家工作室等,深入了解陶瓷,領略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阿嫲家茶油,還可以了解茶油的曆史淵源、民間傳說、先進的生産工藝及其在飲食、藥用等方面的傳統用法。

陳巧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