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那些年,孩子們消失的菌

作者:熱心腸先生

視訊加載中...

2022年6月24日,我們策劃的《腸道科學與藝術》科普插畫巡展在崔玉濤老師那裡落地。我特别去跟崔老師一起見證開幕,并錄了一個視訊。閑聊中崔老師告訴我,他們發現,便便裡幾乎檢測不到微生物的孩子,明顯比“大流行”前多;另外他們直覺感覺,就算是便便裡有微生物檢出的孩子,微生物的數量普遍也比之前少。

我覺得這個發現非常重要,能不能用資料分析來說明具體情況呢?崔老師告訴我,他們有幾千份樣本和資料,我說這太寶貴了,然後馬上給我在中科院微生物所的好朋友王軍教授打電話,王軍說這個他非常感興趣,希望盡快拿到資料去分析。

過了一段時間,王軍告訴我說,初步分析的結果是支援崔老師的直覺的,日常檢的7類微生物都明顯少了。經過N次讨論、分析、總結,撰寫論文,投稿,修改,這篇文章終于在2023年11月16日被《中國科學·生命科學》英文版接收,今年2月線上,前天(5月9日)正式見刊發表。

那些年,孩子們消失的菌

研究的主要結果是,對比了“大流行”前後1126名孩子的腸道菌群,發現“大流行”後的菌群組成明顯變化,雙歧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羅伊氏乳杆菌等7類崔老師他們日常關注的菌,

那些年,孩子們消失的菌

以及20個主要屬中的15個菌,它們的載量都明顯降低。

那些年,孩子們消失的菌

利用“大流行”前孩子們的資料,做一個随機森林年齡預測器,然後用“大流行”後的資料去測,出來的結果會比孩子們的實際年齡小,平均小1.86歲。

那些年,孩子們消失的菌

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孩子的腸道菌群發育不足,實際年齡長了,但菌群還比較稚嫩。

然後我們還分析了大流行前後出生的同齡孩子的平均體重、身高情況,發現流行後比流行前顯著下降,這可能是與腸道菌群的變化相關聯的。

那些年,孩子們消失的菌

在2022年的時候,我第一時間就問崔玉濤老師,背後的原因會是什麼。崔老師說,之前就發現微生物少得可憐的孩子,大部分家裡都有過度清潔的問題;大流行來了,過度清潔更嚴重,尤其是不經意的清潔,防不勝防,比如清潔背帶、玩具、衣服等,孩子可能去啃咬這些物品,順便就把上面殘留的清潔物質吃進嘴裡了。再比如,手部清潔也更多了,孩子啃咬手指吃進去的清潔物質也會更多。

另外,因為是在特殊時期,孩子外出活動少,接觸其他人和大自然、土壤等的機會都變少,這些都不利于微生物到孩子的腸道裡去安家。我們在文章裡對這些潛在的可能性都做了一些讨論。

當然,這個研究隻是一個橫斷面研究,也隻是在北京一個地方開展,而且不論是否有大流行的問題,一個問題背後可能都會有複雜的結果和原因,我們不能一一而足。不過,這個研究結果,還是跟包括Martin Blaser教授的《消失的微生物》一書,以及衆多關注兒童腸道菌群發育的研究中提到的情況,是一緻的。

那些年,孩子們消失的菌

我們要避免讓孩子過度清潔、過度使用抗生産品,而要更多地接觸大自然,多與不同的人甚至多跟寵物交往,盡量保證嬰兒順産出生,盡量保證足夠長時間的母乳喂養,對大一點的孩子要保證食物多樣、均衡營養。這些因素,可能都對孩子的腸道菌群和全身健康成長非常關鍵。

多說一句,最近 Martin Blaser 教授發郵件給我,說下個月來中國開會,希望能見到我。我約了王軍教授,到時候專門去一趟上海,陪他逛逛,也跟他介紹一下我們的新發現。到時候聽聽他的評價!

利益沖突聲明

Conflict of Interest Statement

熱心腸先生熱衷于科普事業,是iMeta期刊聯合創辦人和執行主編,在全國性學會等專業機構擔任職務,并擔任高校講座教授。

然而,需要提醒讀者的是,他創辦及主要所在的機關——北京熱心腸生物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是盈利性的商業化機構,他也是以在這家公司及多家關聯公司擔任董事長、董事等要職。

此外,他還是上海醫藥、健合集團、蒙牛集團等企業正式聘任的咨詢或顧問專家,并為其他衆多企業提供戰略、産品等顧問服務。

熱心腸先生通過持股、薪酬、分紅和顧問費等方式從上述盈利性機構中獲利,盡管在撰寫文章時,其始終希望秉承科學嚴謹、客觀公正的态度,但仍因上述原因可能會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利益沖突:

  • 因商業動機失去科學傳播應有的嚴謹性客觀性。
  • 偏重于介紹利益相關公司的産品和服務,而忽視其他潛在的選擇。
  • 重點強調利益相關公司的優勢,而淡化其劣勢。

為避免和減少利益沖突帶來的不客觀性,熱心腸先生将采取以下措施:

  • 公示本聲明,明确标明利益相關公司的關系。
  • 客觀公正地評價包括利益相關公司在内的所有機構。
  • 鼓勵讀者提出批評意見和建議,并加以改善。

讀者朋友們在閱讀熱心腸先生的文章時,請注意了解其商業背景,并保持理性判斷和批判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