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個新專業學生被“搶”?“就業崗位遠大于畢業生數量”

作者:廣河縣融媒體中心

4個崗位“搶”1名畢業生,這樣激烈的場面,出現在5月9日山東女子學院養老服務管理專業(大學)首屆畢業生就業雙選會上。35家全國知名養老機構,帶來了養老管家、社工專員、産品營銷、養老護理員等400多個崗位,供該專業首屆128名應屆大學生挑選。

這個新專業學生被“搶”?“就業崗位遠大于畢業生數量”

5月9日,山東女子學院養老服務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雙選會現場。山東女子學院供圖

為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進一步推動養老産業發展,2019年10月,教育部等7部門聯合發文,鼓勵引導普通大學高校設定家政學、老年醫學等養老相關專業。2020年9月,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和山東女子學院成為全國首批設立此專業并當年招生的大學院校,今年兩校共迎來近100名大學畢業生。

這屆畢業生的就業出路如何?養老服務管理大學專業培養什麼樣的人才?未來養老産業,年輕人有何作為?記者帶着這些問題采訪了兩所高校的師生。

這個新專業學生被“搶”?“就業崗位遠大于畢業生數量”

專業對口

學生“絲滑”入行

2020年聯考填報志願時,劉佳芸選擇了“養老服務管理”專業,當年這個專業在全國首次招收大學生。抱着對這個新專業的興趣,她填報了志願并被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管理學院錄取。經過近4年的專業學習和實習實踐,她即将進入上海市養老服務協會綜合事務部工作。

近4年來,劉佳芸的專業學習是循序漸進的,先了解養老行業的概況,再系統性地學習行業相關政策法規、養老機構營運管理技巧等,還可以按照個人興趣選修課程。

大二的專業課“醫療與長期護理保險” 讓劉佳芸印象深刻,因為這門課的内容是“與時俱進”的。她說:“上海從2018年年初開始試點實施‘長護險(醫療與長期護理保險簡稱——編者注)’,它的制度和體系還在建立和完善過程中。上課時,很多教學資料都還沒有系統性地編印出來,老師整理了全國各地相關政策的試點情況和學術界的最新研究,還有老師讓學生共同參與上海市‘長護險’需求的調研項目。”

此外,專業課教師會為學生“牽線搭橋”,讓學生從大一開始就進入養老機構實習,從基礎的護理崗做起,逐漸過渡到營運管理崗,進而了解整個機構的營運方式。起初,劉佳芸對某養老機構的印象是“中高端定位”“設施裝置好”,實地參觀後則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機構提供的服務内容和管理方式本質上是圍繞老年人的需求設計的,不隻是設施裝置‘豪華’這麼簡單。”

大二和大三暑假,劉佳芸分别去了一家街道綜合服務中心和一家主營助餐服務的民辦非企業機關實習,對不同崗位和機構有了更多了解。對劉佳芸來說,找實習和找工作都比較順利,“不管是我自己找還是學校推薦的機關,對方一看到我的專業是養老服務管理,首先會覺得新奇,然後認為這個專業十分對口”。

劉佳芸之是以選擇進入上海市養老服務協會實習和工作,是因為她喜歡這個包羅萬象、充滿機會的平台。“在這個協會工作,能接觸到旗下1000多家不同類型和規模的會員機關,還能在座談會上了解一線的調研資料、聽業内的專家和老師發表觀點,直覺感受到本市養老服務行業的發展趨勢。未來,我也許有機會去更大的平台闖一闖。”

3月19日,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舉辦了養老服務管理專業專場就業實習招聘會。養老機構泰康之家上海分公司人力資源總監毛佳傑告訴記者,之前他就了解到這所高校的這個專業今年有第一屆大學生畢業,而當天現場場面比他之前預想的更加“火熱”:企業提供的就業崗位和機會遠大于該專業第一屆畢業生的數量;該專業大一到大三的同學和公共管理、社會工作等非養老專業的碩士生也好奇地前來參加招聘會,以便自己更早地了解市場上企業的招聘需求。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羅娟告訴記者,在首屆32名大學畢業生中,除了個别同學選擇出國深造、繼續學習養老領域知識外,絕大部分同學都将進入養老行業工作。

這個新專業學生被“搶”?“就業崗位遠大于畢業生數量”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管理學院養老服務管理專業學生楊錦(右)在為老服務中心實習。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供圖

據山東女子學院社會與法學院養老服務管理專業教師陳姝君介紹,首屆64名大學畢業生中,有幾名同學選擇考公或跨專業考研,其餘約九成同學有望留在養老行業。5月9日,學校舉辦了就業雙選會,35家企業參與招聘,共提供就業崗位400多個;現場有約300名同學前來——除了60多名養老服務管理專業首屆畢業生,還有該專業其他年級的同學和健康服務與管理、社會工作專業的同學參加。

新專業需厚積薄發

也要與時俱進

羅娟向記者介紹,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從2010年左右就開始進行養老服務研究,尤其是對養老保障方面的研究較為成熟,這為開設養老服務管理專業奠定了基礎。

新專業在設立之初明确了定位,即在公共管理門類下,兼顧工商管理學科屬性,目标是培養三類人才:一是養老機構職業經理人,即未來的養老院院長、養老集團總經理;二是社群養老規劃師,負責在街道辦事處或社群養老機構負責配置和優化養老資源,以滿足轄區内老年人的養老需求;三是個人養老咨詢顧問。

在申報新專業前,羅娟在調研中發現,專科的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更側重服務層面,主要培養的是面向養老機構的護理員;大學的養老服務管理專業主要目标是培養能夠勝任養老機構營運管理的人才。是以,在4年的大學培養規劃中,學生需要深入了解養老機構的品牌化營運、長期發展規劃以及相關政策等方面的知識。

陳姝君介紹,山東女子學院在2015年就開始辦老年服務與管理(後更名為“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專科專業,每年招生規模在150人左右,2020年申報獲批養老服務管理大學專業後,與國家一流大學專業建設點社會工作、健康服務與管理等專業組建“健康養老專業群”,堅持學科交叉、數字賦能,依托山東省現代産業學院健康養老産業學院,不斷加強産教融合和共生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獲得了山東省教學成果獎,人才培養品質不斷提升。

在培養方案制定上,山東女子學院的養老服務管理專業團隊深入研究崗位要求,堅持需求為本、明确畢業要求,不斷修訂人才培養方案。陳姝君告訴記者,該專業的教師團隊由來自管理學、社會工作、中醫、護理、食品營養工程等領域的教師組成;由于養老行業發展非常快,為了對标行業需求,教師團隊與多家養老企業和學界專家長期保持溝通,還會邀請專科畢業後在養老企業中做到中層位置的學生回校,大家反複協商,調整專業培養方案。

陳姝君說,經過4年一輪的培養,養老服務管理專業已經調整至比較穩定的階段。在專業特色上,一是特别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建設了省級實驗實訓中心,分階段分主題帶領學生進企業實踐,邀請合作企業帶着項目進課堂;二是注重國際化視野培養,與德國、日本、澳洲等院校和機構開展了多樣化合作;三是注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如藝術素養、數智素養、健康素養等。

“我們會告訴學生,老年人也有各種各樣的追求,包括精神層面對生活之美的享受。有的養老企業提出來,他們需要能将空間設計得非常美的養老建築師,是以開設了‘生活美學’課和插花、茶藝、書法、文學欣賞等選修課。”陳姝君告訴記者,4年來該專業招生的數量正在逐年上升;未來,學院希望推進養老服務管理碩士點建設,一方面讓學科體系更加完整、畢業生可以對口考研;另一方面能夠培養更多更高端的專業人才。

養老是“朝陽産業”

年輕人可大展拳腳

談及未來職業規劃,山東女子學院養老服務管理專業畢業生林佳華目标明确:“評估是養老服務的重要環節,我希望深耕評估方向,成為一名老年人能力評估師,未來可以全職或兼職從事評估工作。這個職業能測量和評估老年人能力等級、評估養老機構,也能指導居家适老化改造過程等。”有了4年的專業學習,再加上在北京和福建的實習經驗,她認為老年人能力評估師是未來市場需求更大、也更加規範化的職業。

林佳華的同學劉學昊目前在養老服務品牌“泰康之家”于青島新開設的社群實習,崗位是康樂活動師,日常負責帶老人開展各項活動。劉學昊曾在煙台學習過非遺剪紙,憑借這項特長,他為老人開設了剪紙課程。他說:“我覺得養老行業是‘朝陽産業’,發展前景好。我的短期規劃是深入行業,學習更多技能,積累經驗;中期規劃是根據行業發展的需求,擔任管理崗,有自己的團隊。”

在教育界,随着社會上對養老行業的認識加深,養老服務管理專業也吸引了更多學生報考。羅娟告訴記者,4年來,養老管理專業招生人數正在逐年增加,以第一志願錄取的學生比例也在上升。“上一屆就有一個退伍回來的大二學生,回校後從金融專業轉入養老服務管理專業,因為她覺得這個專業很新,也想為養老事業作貢獻,并且有信心能做好。現在她在班級裡發揮着很好的積極帶頭作用。”

不僅如此,今年9月,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将在養老服務管理大學專業的基礎之上,面向全校學生和上海西南片區的聯盟學校學生開設“微專業”,圍繞“生命健康管理”開8門課,學生分兩個學期修完課程并獲得證書,有利于未來以對口專業就業。

在羅娟看來,随着“銀發浪潮”的到來,養老行業的産業鍊變長,未來社會生産的各個領域都要為老年群體再細分一次,“比如在消費品方面,老年鞋的熱賣就是一個例子”。她在課堂上告訴同學們,未來在教育、文旅、金融、保險、醫療器械、數字平台、住宅适老化改造等領域,在養老産業鍊上的每個環節,“都有年輕人大展拳腳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