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聞縱深|工業遺存,如何變身城市新景

作者:河北新聞網

■ 閱讀提示

旅遊一定要去遊山玩水嗎?并不盡然。

4月25日,石家莊石鋼工業遺址公園正式開放。夜幕降臨,伴随着動感的音樂,外表“粗犷”的建築放射出五顔六色的夢幻光影,現代城市景觀和曆史工業遺存構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左手工業,右手文旅,有鋼筋鐵骨之形,也有五彩斑斓之美。在河北,還有很多镌刻着工業時代痕迹、留存着幾代人記憶的老廠房搖身一變,或成為文化創意産業園區,或成為網紅打卡地。

工業遺存,給城市帶來了新的生機。

新聞縱深|工業遺存,如何變身城市新景

4月27日,市民在石家莊石鋼工業遺址公園遊覽。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

留住工業曆史,延續城市的工業記憶

5月6日,石鋼工業遺址公園實施常态化營運第一天。

下午6時,公園内的遊客絡繹不絕。在衆多适合“打卡”的工業元素中,最受歡迎的是石鋼搬遷後留下的兩座高爐。這兩座高高聳立在公園南側的鋼鐵“巨獸”,分别高65米和75米,是公園内最引人注目的标志性建築。

石鋼工業遺址公園最大的特點,正是其随處可見的工業遺存。

在公園中央的地面上,有兩處浮雕,上面刻畫着石鋼在不同曆史時期的建築輪廓。而在公園北側的步道之間,還陳列着部分老廠區的裝置和零部件。

“看到這些浮雕和老物件,當年鋼花四濺的生産場景仿佛就在眼前。它們就像曆史的一扇窗,記錄了時代變遷。”石鋼公司原煉鐵廠零号高爐副工長金亞麗說。

石鋼公司始建于1957年,曾對全國鋼鐵産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百項發明專利、80餘個産品填補全國空白、國内三大專業化特鋼棒材生産企業之一……一項項資料,是對老石鋼輝煌成績的佐證。

2020年,在城市發展和大氣污染治理雙重因素影響下,石鋼退城搬遷。

“工業遺存見證了石家莊城市的發展變遷,是展示城市文化的重要視窗,具有獨特的曆史價值。”石家莊文旅投集團景管公司副經理崔正賢介紹,在公園設計、建設過程中,他們保留了石鋼部分生産工廠中的房間、裝置和工業特色元素,目的就是最大程度留住這段工業曆史,延續這座城市的工業記憶。

一根早已冷卻的煙囪,曾是工業化曆程中驕傲的象征;一塊鏽迹斑斑的鐵闆,藏有幾代人汗與火的記憶。在石家莊,工業遺址改建項目不止石鋼工業遺址公園一處。

石家莊和平東路沿線,曾是華藥、石煤機、石鋼、棉一、棉二等知名企業集聚的工業地帶,是石家莊工業發展的起點和縮影。随着城市化程序的加快和産業結構更新,廠房内的機器轟鳴聲已漸漸遠去,被合理改造的工業遺存,卻可以将這段曆史長久地傳承下去。

2021年11月,以紡織文化為主題的特色精品遊園織錦園開園。織錦園所處場地是石家莊第三、第四棉紡廠的舊址。

遊園以現代的設計手法演繹傳統的景觀,結合場地特色,建設有紡織曆史圖檔銅雕展示、紡軸雕塑等景觀節點,打造模仿紡織廠建築風格的景牆,通過紡織文化及紡織場景的再現,向公衆展示人工紡織的場景及記憶。

進入遊園,景觀牆上的老照片将舊時記憶重制眼前,充滿懷舊氣息的老廠房、辛勤工作的勞動者。“我們就是要将這些難忘的時光都留在場地裡,使其在時間的長河中閃爍永恒的光芒。”織錦園設計師這樣介紹。

家住附近的石家莊市民周茹經常帶孩子來這裡散步。她認為,這個公園不僅有意思,更重要的是讓年輕一代知道城市的工業曆史,“通過曆史了解祖輩、父輩的故事,讓孩子們更有歸屬感。”

“工業遺産是文化遺産的重要組成部分。”專家認為,這些遺産不但反映了當時的人文曆史背景、社會發展狀态,也承載着企業精神、文化,是企業在特定曆史條件下為國奉獻、勇攀高峰的見證。是以,合理保護和利用工業遺産有着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打造文旅新地标,拓展旅遊新格局

“這裡是石家莊!”

5月4日晚7時30分,石鋼工業遺址公園内,伴随着激昂的音樂和炫目的燈光,一場動感十足的音樂表演正在進行。觀衆跟随節奏搖擺呐喊,讓人心潮澎湃。

新聞縱深|工業遺存,如何變身城市新景

5月4日,2024年石家莊“Rock Home Town”原創音樂節在石鋼工業遺址公園開唱。 河北日報記者 王思達攝

當天,石家莊Rock Home Town原創音樂節火熱開唱,來自全國各地的上萬名遊客齊聚這裡,開啟“為一個音樂節奔赴一座城”的“五一”假期模式。

“沒想到這裡的氣氛這麼棒,不枉我開車300多公裡來一趟。”來自北京的搖滾愛好者周一哲給石家莊豎起了大拇指。

“白天我穿着旗袍在公園裡拍了藝術範兒照片,晚上和大家一起感受搖滾樂的魅力,真是嗨翻了。”公園+音樂節模式,讓山西市民李冉愛上石家莊。

在很多外地搖滾愛好者眼中,石鋼工業遺址公園俨然已成為石家莊文旅新地标。

“工業遺址公園裡有諸多工業元素,工業風與搖滾樂的融合是此次原創音樂節的一大特點。”石家莊旅投集團文化體育公司副總經理張雅雯認為,工業+搖滾、工業+文化等新模式的嘗試與探索,是石鋼工業遺址公園火“出圈”的關鍵。

拓展旅遊新格局,打造文旅新地标。未來,石鋼工業遺址公園将定期舉辦搖滾演出、原創音樂節、影視跨界藝術展、青年音樂彙、文創打卡生活市集等活動,不斷豐富文旅消費場景,增強對遊客的吸引力。

說到工業遺産的開發利用,被譽為“中國近代工業搖籃”的唐山不能不提。依托豐富的工業遺産,唐山将工業旅遊作為推動城市轉型的重要抓手,向全國遞出文旅新名片。

走進位于唐山市路北區的啟新水泥工業博物館,曆史與時尚在這裡融為一體:一邊是“修舊如舊”的水泥廠,陳列着水泥窯系統、發電機組等工業文物,以及1889年至2008年之間的2000餘卷檔案;另一邊是舊廠房改造而成的文創園區,一家家特色餐廳、畫廊、工作室充滿時尚氣息。

“博物館以工業遺産保護和持續性利用為目标,同時又為現代城市生活提供了一個獨具特色的體驗式空間,成為集工業旅遊、工業遺産保護、文化創意、休閑時尚于一體的綜合性園區。”博物館從業人員介紹。

啟新水泥廠是大陸第一家民族水泥企業。2008年,啟新水泥廠拆遷退城,修複建設了啟新水泥工業博物館和1889文化創意産業園,讓這片百年廠址重煥生機。

啟新水泥廠的變遷在唐山并非個例。

開平礦務局老股票、塵封百年的“羊皮蒙面大賬本”、中國第一條準軌鐵路上的鐵軌……在位于開灤國家礦山公園的開灤博物館内,儲存着上萬件珍貴文物,記錄着中國近現代工業史上20多個“中國第一”和“之最”。

新聞縱深|工業遺存,如何變身城市新景

2023年7月,開灤國家礦山公園蒸汽機車觀光園内陳列的蒸汽機車。 趙 珊攝

這裡,還有許多頗具特色的融合旅遊項目。

井下探秘遊,就是其中的一個亮點遊玩體驗項目。遊客乘電梯深入地下70米,就進入了縱橫交錯的古巷道遺址。這裡真實再現了從原始挖煤、炮采、普采到現代綜合機械化采煤的演變過程,在巷道中穿行,與一個個正在工作面“忙碌”的礦工雕塑擦肩而過,與“參與煤炭運輸”的毛驢雕塑打個照面,仿佛穿越了百年時間。

依托工業遺産,開灤國家礦山公園已建成開灤博物館、中國鐵路源頭博物館、井下探秘遊、蒸汽機車觀光園等景區,形成了“一園六館”的工業博物館群落,開發了懷舊、時尚、探秘、休閑等多個特色旅遊項目。

“2022年11月,開灤國家礦山公園獲評教育部和工信部聯合設立的工業文化專題實踐教學基地後,更是成為中國小生研學遊的熱門目的地,每年接待數千名中國小生參觀遊學。”從業人員介紹。

未來,唐山将進一步挖掘資源、設計線路、推廣産品,将工業遊打造成特色文化旅遊名片。

要保護利用,更要與城市相融共生

“城市工業遺址常常位于城市中心位置,占地規模大,倘若得不到有效利用,會造成資源浪費。”專家認為。

此前,在一些地區的工業遺址改造利用過程中,就出現過工業遺址利用與城市規劃不相符、與百姓需求不比對等情況,造成工業遺址改造效果不理想,或者改造建設“昙花一現”。

“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将工業遺址保護利用納入城市總體規劃,使其更加科學、規範、可持續。”專家表示。

近年來,石家莊将工業遺産保護利用納入城市更新的整體規劃,實作了工業遺址與城市的和諧共生。

石家莊煤礦機械廠,是老石家莊人都熟知的工廠。2015年企業退城搬遷後,老廠區閑置下來。

2021年,随着石家莊市城市更新行動啟動,石煤機城市更新項目作為全市城市更新首開樣闆工程,拉開了省會東北部老工業區更建立設的序幕。

如何讓這片老廠區更和諧地融入城市發展中?在規劃階段,石家莊就進行了深入研究。

“石煤機城市更新項目周邊,有7個大型高層住宅區,住宅容積率普遍較高,方圓兩公裡内沒有公園,缺少高品質的市民休閑健身場所。”石家莊市城發投集團所屬城市更新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

基于此,石家莊按照“在二環内做‘減法’、二環外做‘乘法’”“還空間于城市、還綠地于人民、還公共配套服務于社會”等要求,實施石煤機城市更新項目。

率先啟動的是服務廣大市民的基礎設施配套工程——在總面積480畝的地塊中,拿出位置最好的68畝臨主街地塊,建設了拾光智慧體育公園。

公園裡,網球、籃球、乒乓球等球類活動場地一應俱全,兒童活動區、老年活動區滿足不同年齡段人群的活動需求。采用新型透水柔性材料鋪設的800米跑道和350米慢行步道腳感舒适,每天都有很多市民在這裡放松身心,盡情享受美好生活。

除了拾光智慧體育公園外,石煤機城市更新項目還包括工業遺存保護區、立體園林住宅區和風貌提升區3個部分。

于2023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的工業遺存保護區,即“石美集”城市微度假中心。在保留原有工業遺風的基礎上,“石美集”把6座舊廠房改造成了6個功能場館——想了解城市曆史,可以到工業文化展館,觸摸石家莊的工業發展脈絡;想運動解壓,可以到全省最大的室内全民綜合體育館,籃球、網球、羽毛球、乒乓球随你挑;想要靜靜,可以到公益圖書館,選一本喜歡的書随手翻閱。

值得一提的是,在該項目規劃過程中,住宅開發比例被控制在40%以内,住宅區嚴格執行建築風貌與容積率關聯的規劃要求,打造容積率2.0的高品質社群。

除石煤機工業遺址外,石家莊華藥遺址公園項目和棉一、棉二工業遺存風貌區項目建設也在全力推進中。

華藥遺址公園項目将對工業遺産、文化旅遊和産業孵化進行深度融合,通過曆史和文化的“融合”與“碰撞”,賦予華藥老廠區新的生命力與活力。棉一、棉二工業遺存風貌區,則植入半開放漫遊式紡織博物館、精品商業、文化創意辦公、時尚秀場、文娛運動等功能業态,打造具有曆史記憶的活力街區。(河北日報記者 王思達)

■ 記者觀察

賦予工業遺産時代價值

随着旅遊消費需求日趨多樣化,工業旅遊受到的關注越來越多。

河北工業資源數量龐大、類型豐富、分布廣泛,各類工業博物館、工業遺址公園以及鋼鐵、食品、酒類等題材的工業旅遊發展迅速,特别是省内一些工業遺産豐富的地區,已經逐漸成為工業旅遊熱點區域。

不過,河北省工業旅遊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普遍存在産品較單一、特色不鮮明等問題,市場規模相對較小。此外,工業旅遊項目具有前期投入高、工廠改造難度大、直接經濟效益相對較低、回報周期較長等特點,導緻部分企業開發工業旅遊的積極性不高。

如何推動工業旅遊高品質發展?專家認為,有關部門需要在政策、資金等方面予以工業旅遊項目更多扶持,并進一步拓展工業旅遊業态,為遊客提供更豐富的遊玩體驗。

目前,不少工業旅遊項目更傾向于突出自身企業文化,但千篇一律的廠房參觀很難有吸引力。是以,要以發展“體驗經濟”的思維,站在遊客需求角度,創新豐富遊覽形式,增強趣味性、參與性、互動性。

在這方面,石鋼工業遺址公園就做得很好。該公園自開放後組織了多場搖滾音樂表演,吸引了衆多省内外搖滾愛好者。

位于山東的青島啤酒博物館,也值得我們學習借鑒。該博物館由青島啤酒百年前的老廠房、老裝置改擴建而成,在發展工業旅遊的過程中,通過展陳互動創新、服務模式創新、産品形态創新、業态規劃創新等方式,保護工業遺産、傳承工業文明,讓“文物活起來”。

這裡的工業旅遊早已不局限于簡單的參觀,而是兼具“可觀、可賞、可吃、可玩”。例如,實景穿越劇遊《覺醒的釀酒師》融合年輕人喜愛的劇本殺與密室逃脫,将博物館參觀與實景探秘融為一體;天上來酒、啤酒隧道、4D影院、光影秘境等互動體驗項目,讓遊客身臨其境。如今,青島啤酒博物館已從單文化展館發展為多業态文旅品牌,成為重要的城市時尚地标。

此外,工業旅遊要增強對遊客的吸引力,還要依據不同的工業資源類型,挖掘、開發各具特色的工業景觀和工業文化,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結合文化創意、科普研學、産品展示、休閑購物等功能,優化遊線組織、創新體驗場景,賦予工業遺産時代價值。(文/河北日報記者 王思達)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