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生故事:我的四弟(1)——多餘的孩子,四弟剛出生奶奶要送人

作者:三農一姐

從今天開始,寫一篇人生故事小說,記錄我四弟的人生,是從真實故事改編而來!真實記錄70後的一代!

之是以寫這篇小說,是因為我四弟在今年農曆二月十八剛剛去世,年齡隻有48周歲,人生風華正茂的歲月,結果匆匆的離開了這個世界,帶着無數的遺憾……

我四弟是在家排行老四,我家裡共有六口人,父母和我們兄弟4個,家裡沒有姐妹!

人生故事:我的四弟(1)——多餘的孩子,四弟剛出生奶奶要送人

我的家庭是地道地道的農村家庭,而且在過去被稱之為貧農的一個家庭,家庭是非常困難的,可以說基本的溫飽問題都難以解決!

現在回想我們兄弟4個能長成人,得益于改革開放,得益于趕上了好時代,但是卻沒有保護好身體,于是我四弟因病去世了!

寫這個故事就是為了紀念我四弟,描述從70年代到現在的人生和社會的變革,希望更多的人在注重溫飽問題的同時,要注重健康!

我四弟出生在1976年農曆冬月初九,那一年是舉國悲痛的一年。因為有好幾位偉人在那一年去世,可以說大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政壇動蕩不安的一年!

1976年冬月初九的晚上,在稱得上縣醫院的産房裡,一個男嬰呱呱墜地了,那就是我的四弟!

一個農村家庭有了第4個男孩,可以說這樣的家庭是非常貧窮的。尤其一個農村家庭,能養活4個男孩是很不容易的,基本上個個都是缺營養的。

我四弟被抱回家以後,奶奶應該是非常高興的,因為那個時候重男輕女,可是男孩在一個家裡多了,也就不會被重視了。

尤其我奶奶也生了三個兒子,沒有生女兒,是以她對男孩非常的仇恨,甚至我四弟到家以後根本不看一眼。

人生故事:我的四弟(1)——多餘的孩子,四弟剛出生奶奶要送人

奶奶知道母親又生了一個男孩,于是就把我的父親叫了過去商量:

“家裡已經有三個兒子了,再添一個兒子就養不起了,還不如趁着小送人吧?”

我父親非常聽奶奶的話,一般家裡的事都是奶奶做主。或許就是古代的家教理念,多年的媳婦熬成婆。

當父親奶奶的決定告訴虛弱的母親時,看着身邊的孩子,默默的流下了眼淚:

“我的兒啊,命苦啊,沒趕上好年代。”

在随後幾天裡,也沒有給我師弟起名字,奶奶總是打聽誰要男孩?

可是那個年代裡,根本家家戶戶孩子都是都充足的,要孩子的家庭是比較少的。尤其在農村家家戶戶都有三四個孩子,多的有七八個孩子。

尤其是76年的年代,冬天來的比較早一些,很多人都會貓在家裡過冬,很少有人串門。

畢竟這是一條生命,而且孩子也非常健康,最後父親和母親商量,把孩子留下來,不再送人了。

盡管那個年代日子過得比較清貧,每一頓飯都是吃着地瓜幹或者地瓜,想吃一個雞蛋或者一塊豆腐都難,更别說肉了。

轉眼就到了四弟上學的年紀,那個時候上學必須起個名字,在上學之前農村孩子有名的比較少,有也隻是一個小名作為稱呼叫。

父母和奶奶都沒上過學,根本不知道怎麼起名字,于是老師給他起了一個名字,因為姓名是以起了個名字叫淩衛國(化名)!

弟弟或許就是學習的料,天資聰明,上一年級就知道學習。或許從小就知道家庭困難,是以也是認真的學習,每一次在學校裡學習考試都是第1名。

人生故事:我的四弟(1)——多餘的孩子,四弟剛出生奶奶要送人

那個時候上一年級的學費需要一塊錢,可是家裡也是拿不出這一塊錢,畢竟家裡的勞動力隻有父親一個人。

因為母親的身體也不好,奶奶已經老了,是以隻能由父親來掙工分,在生産隊裡幹農活,賺糧食和錢養活家用。

可是由于家裡比較窮,每年根本分不到錢,而且還每年借生産隊的錢,主要買一些生活必須得鹽和醬油等,還有兄弟四個的學費。

那個時候母親在家裡養了幾隻老母雞,本來下的蛋應該給4個孩子補充營養,可是母親把雞蛋攢下來到農村大集上賣掉,一個雞蛋便宜的隻有5分錢,貴的時候也就賣一毛錢。

母親用換來的錢買豆腐,每次隻買五六分錢的豆腐,因為手裡沒有錢,隻能夠買這一點給孩子吃,補充營養!

周圍的鄰居看到我們兄弟4個餓的嗷嗷叫,有時也在家裡拿一點好吃的救濟一下,畢竟我們家裡太窮了。

孩子的童年是快樂的,盡管那個時候吃穿都犯愁,可是卻是無憂無慮。因為那個時候根本沒有攀比的心理,農村孩子都是一樣的,穿着帶更新檔的衣服,吃着同一樣的地瓜和蔬菜做成的稀飯。

當然,那個時候的孩子都想長大,因為家裡的孩子多,是以有了“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之說,都想長大之後賺錢養家。

在上國小的時候,學校在村裡。有時課間餓急了,就偷偷的跑回家,然後爬牆頭到家裡拿一塊黑乎乎的地瓜幹煎餅吃。

對于那個年代,家裡孩子特别多,幾乎家裡根本沒有東西吃。但一旦過了春天就舒服了,因為田野裡有野果子,可以摘一部分吃,到了秋天可以到地裡偷一些地瓜或者花生吃。

那個時候學習不是重要的,是以在放學回家以後需要到地裡挖野菜,一方面是做飯放一些充饑。另一方面還挖一些喂豬,因為那個時候家家戶戶都養一頭豬,就是為了過年賣掉,為了過年還賬。

人生故事:我的四弟(1)——多餘的孩子,四弟剛出生奶奶要送人

農村家裡勞動力比較多的,也就是溫飽問題能解決了,把喂養的豬殺了過年吃,是以一部分肉賣掉,另一部分自己吃,是以他明年過得非常的好,老百姓叫做肥年。

那個時候挖野菜,父母經常要求見到地裡有人拉的大便要放在野菜裡。原因是這些大便拿回家以後可以喂家裡的豬,這樣能夠使豬長得更快一些。

盡管這種做法比較的髒,而且也感覺到非常的惡心,但還是要去做。因為心裡知道隻有這樣豬長得更快一些,當然那個時候根本不了解,隻是聽了家長的話,認為那樣做是對的。

其實,現在回想過去的日子,盡管過得清貧,但是快樂是充足的,沒有像現在的經濟壓力大。回想一些做法,感覺非常的可笑,可是在當時也是沒有辦法。

現在回想小的時候是多麼的快樂,可是小的時候總是想希望快快長大。長大了以後就感覺到壓力大了,責任大了,快樂也就沒有了,尤其現在根本沒有快樂可言。

作為70年代出生的人,趕在了改革開放的初期,責任也是非常大的。

那個時候,四弟是家裡最小的,也沒有人知道他的大名字,隻是叫他:四!也就是排行那個數字。

是作為家裡最小的,當然也深受父母的疼愛。畢竟在農村有“天下爺娘疼小兒”之說,是以在家裡能多吃一口好吃的,比如說偶爾能吃上一個雞蛋!

因為師弟天資聰明,而且随着三個哥哥一塊上學,也就上學的歲數比較早了一些。畢竟平時四弟就歸三個哥哥來看管,因為父母要下地幹活。

是以三個哥哥去上學了,四弟也就跟着在學校裡玩,老師為了讓他更老實,也就讓他在教室裡呆着,不讓他亂跑。

人生故事:我的四弟(1)——多餘的孩子,四弟剛出生奶奶要送人

那個時候的老師都是來自于農村,他們也是國中學曆或者高中學曆,大部分都是本村的學生,畢業了在村學校裡代課。

農村的學校隻有校長是上面派來的,其他的老師都是過去上過學的村民代課,每個月工資隻有5塊錢。後來這些人被稱作為民辦教師,再後來轉為公辦教師。

是以四弟上學的年齡為5歲,可能從小就有學習的天賦吧?在上學之後,學習成績一直在班裡名列前茅,或者說每次考試都在班裡是第1名。

四弟在國小畢業之後,以第1名的成績考入了鎮上的中學裡。到中學以後,他是更加注重學習了。

四弟上國中的時候,那時隻有11歲,可以說是班裡最小的一個學生。

由于我們家裡兄弟4個都上學,關鍵是出生的前後,年齡相仿,最大的也就差三歲。

四弟上了國中以後非常的懂事,因為家裡根本沒有好吃的東西,關鍵是上學需要住校。

四弟每個星期五下午回家,星期天下午再回到學校上學,也就是每個星期必須回家拿煎餅和鹹菜。這就是一個星期的主食。

當時是使用糧票,可是我們家裡根本沒有多餘的糧票。

學校裡也有食堂,可是食堂裡的菜盡管很便宜,但是四弟手裡沒有一分錢。是以每次隻是在宿舍裡吃煎餅,然後再吃鹹菜,熱水也沒有。

人生故事:我的四弟(1)——多餘的孩子,四弟剛出生奶奶要送人

關于學校食堂裡有熱水,但是打一壺熱水需要二分錢,或者是一兩的糧票。可四弟一般都是喝涼自來水,或者說别人給他一部分開水喝。

四弟那個時候也處于長身體的時候,但是每周隻帶21張煎餅,當時的那個煎餅。也比較的薄,經常是餓着肚子。

一般是早上吃一個煎餅,中午吃一個半煎餅,晚上吃一個半煎餅。對于地瓜幹煎餅沒有多少營養,幼正處在長身體的時候,是以經常饑腸辘辘。

當然上了國中以後,那已經是86年的時候了,農村改革已經五六年的時間了,很多農村家庭已經解決了溫飽問題。

可是作為我們的家庭卻沒有解決溫飽問題,因為家裡的勞動力比較少,進班也按人口分的責任田,可是根本沒有那麼多的資金投入到地裡。

當時推行的是地膜覆寫花生技術,但是地膜還是需要錢的,就買不起了,還買不起農藥、化肥,也就使得産量大幅度的下降。

更為重要的是一年還要交兩次公糧,比如春季要澆小麥公糧,這是按照人口來交公糧的。每年打了幾百斤的小麥,但需要精挑細選的把好的小麥篩出來,然後交到糧管所裡。對于剩下的不好的小麥或者癟子小麥留下來自己吃,還要留一部分做麥種,是以也就是剩下寥寥無幾了。

到了秋季還需要交公糧的,那個時候就要澆花生和地瓜幹了。同樣也是交完公糧之後剩下的糧食就比較少了,也僅僅夠解決基本口糧的問題,要想多吃都是比較難的。

有的家庭糧食餘的多了,可以用小麥和地瓜幹摻在一起烙煎餅。這樣的煎餅不是特别的黑,但是營養價值比較高,口感那就更沒得說了。

尤其有的家庭小麥産的更多,人家直接吃面煎餅。這樣的煎餅沙白,在當時看着都讓人眼饞,更别說吃了口感是非常好的。在我們家裡,隻有過年能夠吃上幾天的面煎餅,其他時間還是以地瓜幹煎餅為主。

記得當時弟弟長身體,我也是在隔壁的學校裡上學,他又是餓的沒有辦法了直接爬了學校的牆頭,然後找我要幾張煎餅。

當然我帶的煎餅也不多,是以每個星期我都省吃儉用留給四弟幾張煎餅。畢竟作為哥哥的,這是應該做的,因為家庭困難了都互相照顧着。

四弟在學校裡上學是非常努力的!别人睡覺的時候,他在路燈下學習。是以當時的學校校長和老師對他都非常重視,而且每次考試之後都受到表揚。

那個時候最可憐的,不僅僅是吃飯問題。更為重要的是穿衣。畢竟上了國中了,有錢的家庭穿的衣服都很好,沒有錢的家庭穿着都帶保定的,更為重要的是都是破爛不堪的衣服……

人生故事:我的四弟(1)——多餘的孩子,四弟剛出生奶奶要送人

下一篇文章:我的四弟(2)——全縣第一靠入高中尖子班,卻被父親攔下來……

讀到這裡請為原創點個贊,有感觸的讀者可以留言交流,提供素材,小說來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