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400年前,西班牙在菲律賓三次屠殺華人,明朝是如何做的?

作者:甜途

在東南亞各國,華人移民的比例普遍較高。其中,新加坡的華人占比最高,達到了75.6%;馬來西亞次之,占比為22.8%;而泰國的華人占比為14%,居于第三位。

盡管東南亞擁有大量的華人和華裔居民,然而他們的生活并非如外界普遍認為的那樣平等幸福。

雖然在當地,他們通常被視為相對富裕的群體,有人甚至将東南亞的華人比作西方國家的猶太人,雖然沒有政治地位,卻在經濟上擁有相當的影響力。

然而,一旦深入了解東南亞華人的真實生活,或許會發現這樣的觀點并不準确。

以印尼為例,曾經爆發過排華事件。在這次事件中,印尼人大規模屠殺華人,強奸華人婦女,搶劫華人開設的店鋪。令人震驚的是,印尼政府對此事選擇坐視不理,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對這種行為表示贊賞,因為他們認為這可以轉移社會沖突。

這并非排華事件的孤例。早在四百年前,西班牙曾在菲律賓發生過三次大規模屠殺華人的事件。這一事件與印尼的排華事件驚人相似。

與此同時,明朝對這種殘暴行徑并未采取徹底清算的态度。和印尼排華事件時大陸的反應相似,都讓人感到深深的無奈。

400年前,西班牙在菲律賓三次屠殺華人,明朝是如何做的?

在宋朝時期,中國已經顯露出了資本主義的初步迹象。而到了明朝,商業繁榮程度更進一步,同時全球正處于大航海時代,各地相繼發現大規模的金礦和銀礦。

明朝前中期,中國與海外進行了絲綢、瓷器、茶葉等高端奢侈品的貿易,為明王朝積累了大量金銀财富。然而,随着時間推移,明朝中後期國力逐漸衰弱,經濟陷入低谷。面對這一困境,萬曆皇帝迫切希望複制前中期的海外貿易成功,特别是效仿鄭和下西洋的壯舉,以尋求新的财富來源。

在這個時候,有一位名叫張嶷的人傳播了一則小道消息,聲稱呂宋島上有大量黃金,幾步之内就能看到一座金山。呂宋島即今天的菲律賓的古稱。

由于萬曆皇帝長期面臨财政問題,他迫切地希望找到這筆“橫财”。如果真的能夠派遣使者或礦工商人前往呂宋島尋找金礦,将為大明朝帶來源源不斷的财富,解決眼前的許多問題,惠及子孫後代,使大明朝千秋萬代,百姓安居樂業,自己名垂青史。

然而,張嶷的謊言顯然難以置信。金山這樣的存在從未為人所證明,而且鄭和下西洋時已經到達非洲,他的見識怎麼可能不如張嶷呢?為何他沒有發現呂宋島上的金礦呢?顯然,張嶷的傳言缺乏可信性。

這讓人聯想到馬可波羅在回到意大利後一直誇誇其談,聲稱元朝時期的中國遍地黃金,這顯然是毫無常識的胡言,而且馬可波羅是否真的來過中國,張嶷是否真的去過呂宋島,還有待考證。

400年前,西班牙在菲律賓三次屠殺華人,明朝是如何做的?

當時,尚未形成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的概念,在東南亞的許多島嶼上,早已有大量華人早早地落地生根。

下南洋的華人主要是為了謀生而來,他們往往智慧過人、高效務實。此外,他們還能夠擷取許多大明境内罕見的奇珍異寶,是以與西班牙殖民者很快建立了友好關系,相處融洽。

随後,東南沿海湧現出大量的海盜,與過去的認知不同,這些海盜不僅僅包括倭寇,還有很多中國海盜。其中,一位名叫林鳳的中國海盜成為備受關注的海盜王。

林鳳在海上肆意妄為,後來将目标鎖定在東南亞各小島上由華人建立的繁榮城市。然而,這些地方卻是西班牙的利益所在,于是林鳳與西班牙殖民者爆發了一場激烈的血戰。

最終,林鳳兵敗,殘部逃到了東南亞的深山密林中,與當地人通婚。如今,東南亞仍有一部分人自稱是林鳳的後代。後來,中國出兵協助西班牙殖民者剿滅這些海盜。

明朝時期,下南洋的華人逐漸增多,形成了人數上的優勢,遠超過西班牙殖民者。擔心失去尊貴地位的西班牙殖民者開始考慮整頓這些華人。

直到一個名叫潘和五的人出現,徹底激起了西班牙的敵意。西班牙殖民者在招募奴隸時,希望利用華人填補人數,然而這些華人雖然是為了在南洋創業而舍棄家業,但作為大明的子民,他們拒絕成為這些長相陌生的外國人的奴隸,堅決維護自己的尊嚴。

400年前,西班牙在菲律賓三次屠殺華人,明朝是如何做的?

然而,《明史》并非毫無底線,對于西班牙在菲律賓進行的屠華行為,曆史确有記載,這次殘暴事件是真實發生的。然而,對于萬曆皇帝對待此事的處理方式與态度,以及對東南沿海各省華人下南洋原因的描繪,或許存在一些誇大和夾雜個人觀點的情況。

雖然假話本身并非可怕,但問題在于他所述的情節或許大部分都是真實的,隻是摻雜了一些誇張成分和自以為是的推理。

首先,華人下南洋的原因并非為了響應萬曆皇帝的尋找金礦計劃,而是為了尋求一條生路。

在明朝中後期,财政問題嚴重,這導緻在國内發生各種天災人禍之後,政府沒有足夠的财力和糧食進行赈災。是以,百姓不得不自力更生,如果不能夠自給自足,隻能在困境中苟延殘喘。

同時,由于倭寇等原因,明朝實施了嚴格的海禁政策,也就是現今所謂的閉關鎖國。這一政策導緻倭寇問題更加嚴重,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在東南沿海,早已存在大量從事與外國和東南亞國家進行對外貿易的華商。許多華商将外貿視為唯一的生存方式,這種經濟活動代代相傳,不再從事農耕和手工業等傳統活動,因為那樣很可能導緻生計困難,甚至無法維持生活。

明朝的海禁政策愈發嚴苛,一開始對貿易商品做出一些限制性規定,後來幹脆禁止與外國人進行貿易,違者輕則受罰,重者發配充軍。這使得大量華人為了生存不得不遠赴南洋。

後來,西班牙人在美洲發現大量金礦和銀礦,一舉成為世界海洋強國。他們來到東南亞諸島,将呂宋等小國變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400年前,西班牙在菲律賓三次屠殺華人,明朝是如何做的?

然而,陷入财政困境的萬曆皇帝已深陷财迷之中,顧不得邏輯漏洞和張嶷消息來源的可靠性,隻盼望迅速找到張嶷口中所說的呂宋島金礦,解決目前緊急危機。對于邏輯漏洞和消息來源的可靠性,已經不再重要,當務之急是立即派人前往呂宋島尋找黃金。

這支尋找金礦的隊伍包括大量東南沿海的華商和民工,然而,并非隻有萬曆一個人盯上了菲律賓的金礦。

西班牙殖民者也看中了菲律賓這片寶地,是以在尋找金礦的隊伍抵達後,他們緊随其後登陸菲律賓。

一山不容二虎,菲律賓和尋找金礦的隊伍立刻爆發了沖突,由于他們隻是前來替萬曆皇帝找寶貝的,是以沒有攜帶太多武器,而且也沒有軍隊的保護,但是西班牙殖民者卻裝備有火槍、火炮,還有鋼刀長矛。

于是,手無寸鐵的尋找金礦小分隊的華人被菲律賓的西班牙殖民者軍隊大肆屠殺。随後,菲律賓的總督給萬曆寫信,表示殺害他們是因為他們犯法,怪不得自己。萬曆也選擇了息事甯人,隻是派出船隻将剩餘的華人接回,沒有進一步采取行動。

這可謂是一次非常狼狽和恥辱的行動。這是目前廣泛傳播的版本,其中關于萬曆聽從張嶷的謊言,前往呂宋島尋找金礦的說法是清朝時由張廷玉為明代修的《明史》中所記載的。

然而,《明史》作為二十四史中最為詳細的一部,卻也被認為是最不可靠的。更何況,清朝作為異族統治者,在當時還進行了大量對明朝的抹黑,是以關于萬曆尋找金礦的事實性仍有待考證。

400年前,西班牙在菲律賓三次屠殺華人,明朝是如何做的?

然而朝臣們卻一緻認為這個計劃是行不通的。一方面,國内财政狀況十分緊張,發動戰争需要大量資金,這場戰争可能會使大明财政崩潰。另一方面,東南亞諸島在他們看來并沒有值得占領和攻打的戰略價值,是以建議向馬尼拉總督發函,通過外交手段表達大明的不滿。

這封信将對西班牙殖民者的行為提出強烈譴責,維護大明的面子,并要求西班牙方面返還扣留的華商财産,允許大明撤回僑民,并要求西班牙殖民者支付一筆賠款。

在焦急等待了一年之後,心中忐忑不安的西班牙殖民者終于收到了萬曆皇帝的回信。白話翻譯過來,萬曆皇帝的回信大緻意思是:

東南亞這片荒涼之地充滿了一些野蠻的土著,這些蠻夷根本沒有能力開發和建設這裡,都是我大明子民的辛勤努力,才使得東南亞各島嶼上擁有了繁榮的城市。如果沒有這些華商,你們西班牙殖民者怎麼可能享受到吃穿無憂的生活呢?

400年前,西班牙在菲律賓三次屠殺華人,明朝是如何做的?

眼下你們所犯下的罪行令人震驚,我不禁要問,你們與這些人究竟有何冤仇,以至于屠殺我大明子民數萬人?必須給一個交代,立即将這些人撤回來。

盡管在社會等級中,商人的地位低下,被視為賤民,但即便再低賤也是我的人。你們在未經過我的同意的情況下做出這樣的事情,令我非常不滿。我要求你們在規定期限前歸還扣留的華商财物,并将他們釋放。在我的船抵達時,你們最好配合,并支付一定的賠償給這些人。

收到這封信的馬尼拉總督終于安心下來,因為他們原本擔心會引起大明的瘋狂報複,沒想到最終隻需支付一些賠償就能平息事态。

然而,由于萬曆皇帝對這一事件的強烈抗議和譴責,馬尼拉總督也是以失去了向大明求助尋找殺父仇人的機會,這一事件最終隻能以此結束。

結語:在這場慘絕人寰的屠殺之後,不久之後,明朝滅亡,而後滿清入侵中原,自居正統。

對于岌岌可危的大明,我們不應寄予太大期望。當時的明朝已經身處困境,無法再關心東南亞華人的命運。鄭成功曾有意為這些華商報仇,然而他未能成功,最終病逝。

在這場屠殺中死去或幸存的人們備受痛苦與無助。但是,祖國當時已力不從心,無法援助他們。

後來的印尼排華事件同樣如此,情勢更為複雜。在那個時候,那些華人已不再被視為大陸人民。我們若進行武裝幹涉,可能會被視為幹涉他國内政,給對方以借口。當時我們正處于戰略機遇期,需要加速發展。是以,除了進行譴責外,我們無法提供實質性的幫助。

這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悲哀與無奈。然而,我們不能妄自菲薄,自暴自棄。相反,我們應該激發鬥志,讓每一位華人在全球範圍内都能夠得到他人的尊重與敬畏。讓這樣的悲劇永遠成為曆史,不再重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