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樵山石器》新書首發!南海将舉辦30多場“5·18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活動

作者:佛山新聞

5月12日,博物館緻力于教育和研究——2024年南海區“5·18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活動在區博物館舉行。活動向捐贈文物藏品的熱心人士頒發收藏證書,為一批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基地、“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揭牌,并舉行了《西樵山石器》新書以及“南海有禮”文創新品釋出儀式。

《西樵山石器》新書首發!南海将舉辦30多場“5·18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活動

向捐贈文物藏品的熱心人士頒發收藏證書。

博物館曆來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南海區博物館是市、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多年來十分重視館校共建工作,分别與中山大學、南海中學、西樵高中等20餘所學校共建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基地或教學科研基地。如今,南海區博物館再添四位新成員,分别與佛山市聽音湖實驗中學、南海區西樵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廣東舞蹈戲劇職業學院共建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基地,與南海開放大學(廣東理工職業學院南海校區)共建“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

《西樵山石器》新書首發!南海将舉辦30多場“5·18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活動

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基地、“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揭牌儀式。

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為“博物館緻力于教育和研究”,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南海區博物館聯合編輯了《西樵山石器》。該書籍作為《南海博物館叢書》系列之一,為深入研究西樵山石器提供了參考佐證材料,于活動當天正式出版。

《西樵山石器》新書首發!南海将舉辦30多場“5·18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活動
《西樵山石器》新書首發!南海将舉辦30多場“5·18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活動

《西樵山石器》新書釋出及贈書儀式。

《西樵山石器》主編、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王宏副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西樵山是廣東地區第一個被發現和命名的中國新石器時代遺址,是新石器時期南方最大規模的采石場和石器制造基地,具有重要的曆史價值。

“石器是古人生産、生活的工具,在人類發展史上的使用時間接近三百萬年,比金屬器時代的幾千年曆史要長得多。”他表示,《西樵山石器》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生動呈現了人類是如何從刀工火種的時代進化而來的,亮點之一是對石器的采集、制作、使用過程進行了研究和展示,對于青少年學生了解曆史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活動還舉行了“南海有禮”文創新品釋出儀式。2021年,南海區博物館設立了“南海有禮”文創空間,并注冊了“南海有禮”商标,3年來已推出100多款具有南海曆史文化特色和文博元素的文創産品。今年,“南海有禮”繼續發力,配合展覽《源·流——宋代南海窯與海上絲綢之路》推出了3款文創新品,分别是南海窯紋樣系列杯墊、明信片、手腕袋。

《西樵山石器》新書首發!南海将舉辦30多場“5·18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活動

“南海有禮”文創空間的文創産品。

結合今年 “5.18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未來一個月,南海将迎來一場文博盛宴,陸續舉辦10大展覽、20多場社教活動。全區各博物館将采取線上線下融合,以及商場、學校、民宿、書屋等多場景關聯的方式,推出展覽、研學、社教、非遺系列特色活動,展現全區博物館的“看頭”“玩頭”“學頭”,吸引社會公衆走進博物館,熱愛博物館。

《西樵山石器》新書首發!南海将舉辦30多場“5·18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活動

公益宣傳活動。

近年來,南海積極推動“博物館之城”建設,在打造精品展覽、完善教育功能、推動科技賦能、促進文旅融合等方面不斷探索創新。目前,南海已建成博物館10家,約占全市博物館數量的1/3,規模和品質全市領先,六月西洋藝術館、獅山宇森醫療博物館、裡水科舉匾額博物館等也正在積極申報備案,“博物館之城”建設未來可期。

延伸閱讀

附南海區“5.18國際博物館日”展覽、社教活動清單

《西樵山石器》新書首發!南海将舉辦30多場“5·18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活動
《西樵山石器》新書首發!南海将舉辦30多場“5·18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活動

文圖/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黎俏婷 通訊員任芷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