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37年,日寇作亂,楊成武帶2個營,在馮家溝布下一個“大口袋”

作者:齋小晗

1937年夏天。

8月下旬,日軍東條察哈爾兵團占領了張家口,打開了入侵山西晉中的大門。

9月中旬,東條兵團自平綏線突破南口、張家口防線後。

如瘋狗一般,直撲大同和蔚縣。

與此同時,

1937年,日寇作亂,楊成武帶2個營,在馮家溝布下一個“大口袋”

他們的最終目标是,廣靈縣城。

一場罪不容誅的浩劫

那年的廣靈秋高氣爽。

人們正在田間地頭,忙着秋收的農活。

就這樣毫無預兆地,落在了這片祥和甯靜的土地上。

1937年,日寇作亂,楊成武帶2個營,在馮家溝布下一個“大口袋”

陰沉的午後,日軍的偵察機,

爆炸聲在城中,炸開了一個個火光沖天的窟窿。

有的被炸斷了腿,有的受重傷,還有的更是當場沒了命...

轉眼間,廣靈就被化作了一座人間地獄。

居民們三五成群,在城外的田野中流離失所。

有家境殷實的,背着被發打的小包裹,有貧苦人家的,連衣衫也所剩無幾。

都在倉惶逃離,避難躲避硝煙的洗禮。

1937年,日寇作亂,楊成武帶2個營,在馮家溝布下一個“大口袋”

這場浩劫,也驚動了八路軍。

他們在9月東渡黃河,開赴山西抗日。

八路軍115師獨立團

1937年10月的山西大地。

秋高氣爽,層林盡染。

八路軍115師獨立團1營和3營的戰士們,早已來到這裡,伏兵埋伏在林間,準備給敵人一個重重的驚喜。

楊成武坐在臨時搭建的營房裡。

雙手按在地圖上,認真研究。

幾名年輕的連長圍坐在他身邊,每個人臉上都寫着緊張和專注。

1937年,日寇作亂,楊成武帶2個營,在馮家溝布下一個“大口袋”

根據前方偵查兵傳回的最新情報。

楊成武,定要在這裡給他們一個教訓。

“我們就埋伏在這兩處,這裡離公路最近,地形也最為複雜。”

楊成武指着地圖上的兩個點說道。

1937年,日寇作亂,楊成武帶2個營,在馮家溝布下一個“大口袋”

他繼而拍着地圖補充:

“一旦遇上沖鋒,立即撤退到這兩個點集合,然後對敵人實施包抄突擊!”

幾個連長點頭紛紛稱是。

片刻後,他們迅速分頭行動,指揮着手下的戰士們分兵就位,隐蔽在預定的伏擊地點。

士兵們悄無聲息地,蜷縮在山壁投下的陰影裡,槍口探出一線,瞄準着那條貫通溝底的幽靜小路。

四連,則乘勢占據了前方一座緩坡,成了道路的一道牢不可破的屏障。

1937年,日寇作亂,楊成武帶2個營,在馮家溝布下一個“大口袋”

每個人都在指定的地點就緒,槍炮瞄準來路,嚴陣以待。

隻要前線有一點動靜,他們便會挺身而出,用盡全力為戰友們創造機會。

後背都綁着一捆子彈,槍托磨得發亮。

大家屏氣凝神。

天色漸漸亮了起來,林中的生息也逐漸蘇醒。

鳥兒啼鳴起伏,偶有松鼠跳躍樹梢...

1937年,日寇作亂,楊成武帶2個營,在馮家溝布下一個“大口袋”

這樣甯靜的場景,與戰火紛飛将會上演的殘酷景象,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可所有人此刻的心情無比堅定。

伏擊就要拉開了...

果不其然。

不久後,

敵人的運輸車隊已經姗姗來遲,伏擊就要拉開了...

兩輛三輪機車,小心翼翼地開過彎道。

他們身後,兩名僞軍騎兵不時側目張望,尋找着可疑的痕迹。

然而,一切顯得如此甯靜祥和,沒有任何征兆,能引起他們的警惕。

就在這時,一聲震耳欲聾的炮響,猛然在群山間炸開!

1937年,日寇作亂,楊成武帶2個營,在馮家溝布下一個“大口袋”

随之而來的是八路軍發自山腰的陣陣掃射。

“糟了!伏擊!”

先頭的偵察兵驚恐失措,連忙拉動手閘,試圖掉頭而逃。

可是來不及了,槍林彈雨已将他們團團圍住。

狹窄的道路被炮火封鎖,他們根本無處可逃!

槍聲炸裂,子彈瘋狂地穿透車隊。

1937年,日寇作亂,楊成武帶2個營,在馮家溝布下一個“大口袋”

駕駛員和護衛隊一開始還試圖反擊,但是來自四面八方的火力太過猛烈,他們根本無從反抗。

可是槍林彈雨掃射過來,幾乎将他們從掩體處趕了出去。

山坡上的四連射手占據了有利高地,俯瞰着整個道路。

他們的槍口筆直地對準運輸車隊,射出一發又一發冷冽的火舌。

“殺啊!”

槍聲、刀光、喊殺之聲混作一團,遮天蔽日。

八路軍不給敵人喘息的機會,拼盡全力往前猛沖。

1937年,日寇作亂,楊成武帶2個營,在馮家溝布下一個“大口袋”

一路上,他們所到之處,便是敵人傷亡慘重之地。

半小時後,伴随着最後一聲戛然而止的槍響,硝煙逐漸散去。

而他身後,八路軍戰士們氣喘籲籲,神情犀利,槍口還冒着熱氣。

戰鬥硝煙尚未完全散去,八路軍戰士們已開始着手收拾戰場。

先是将俘虜集中起來,日軍們面色蒼白,神情驚懼。

一隊戰士迅速投入到工作當中。

他們拖出被擊毀的運輸車中幸存的物資,将箱子分類堆放。

滿是油漆污漬的手,在一頁頁筆記本上飛快記錄着:

“步槍70餘箱,子彈40餘箱,罐頭2200餘箱,餅幹若幹箱……”

1937年,日寇作亂,楊成武帶2個營,在馮家溝布下一個“大口袋”

伴随着日落的餘晖。

這對于他們今後的戰鬥,将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乘勝追擊,連下7個縣城

此戰後,八路軍鬥志徹底點燃。

在楊成武的号令下,

消息很快在日軍中傳開,一股莫名的恐慌開始蔓延。

廣靈城,

指揮官們面面相觑,最終做出了撤退的決定。

可是混亂之中,不可避免地遺留了大量物資和設施。

1937年,日寇作亂,楊成武帶2個營,在馮家溝布下一個“大口袋”

很快,八路軍戰士們就乘勝追擊了進來。

“廣靈縣已經解放,下一步就是靈邱、易縣!”

一聲令下,八路軍再度沿着日軍的撤退路線追擊過去。

兩個星期前,這一帶還是日僞政權的重鎮,如今卻在八路軍的強大沖擊下搖搖欲墜。

1937年,日寇作亂,楊成武帶2個營,在馮家溝布下一個“大口袋”

馮家溝伏擊戰的勝利。

如同太行深山中的一聲驚雷,回蕩在整個華北。

被日軍壓迫的群衆們,

從各地彙聚而來,紛紛入伍。

八路軍,由此像滾雪球般不斷壯大。

這支曾被敵人小觑的武裝。

轉眼間,成為令日僞軍忌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