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原創IP+嶺南文化,《雄獅少年》粵語版燃情上演|文藝繁榮南粵行·高端訪談

作者:南方雜志

視訊加載中...

(原創IP+嶺南文化,《雄獅少年》粵語版燃情上演|文藝繁榮南粵行·高端訪談,時長共4分42秒)

5月9日晚,音樂劇《雄獅少年》粵語版在廣州大劇院上演,拉開了2024年廣州藝術季的帷幕。該劇作為廣州大劇院14周年院慶特别呈現,改編自現象級同名國漫電影IP,獲廣東省文藝精品(文藝人才)扶持專項資金資助。

本期《小影VLOG》對廣州大劇院副總經理、《雄獅少年》制作人陳睿進行了專訪。

《南方》雜志:上一期您同我們分享了《馬可·波羅》背後的故事,《雄獅少年》粵語版的上演為2024年廣州藝術季拉開帷幕,您也為這部音樂劇打打call吧!

陳睿:《馬可·波羅》剛剛撤場,我們的《雄獅少年》就入場了。其實3月份,音樂劇《雄獅少年》粵語版就受國際藝壇重要文化盛事“第52屆香港藝術節”之邀,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首演。作為内地首部受邀參加香港藝術節的音樂劇,備受關注,五場演出門票提前兩周售罄,非常的火爆,口碑也很好。這次我們把它帶回到廣州,作為内地粵語版的首演,我們自己也非常地期待。

原創IP+嶺南文化,《雄獅少年》粵語版燃情上演|文藝繁榮南粵行·高端訪談

精彩劇照。攝影:夏冬

《南方》雜志:《雄獅少年》粵語版會有哪些亮點?能否請您給我們劇透一下?

陳睿:我們編劇老師總結得特别到位,正如宣傳文案講到的“放棄縱有萬般理由,堅持隻須一個就夠”。我覺得高度濃縮了故事精神和我們的創作、呈現,都展現在這句話裡邊了。

音樂劇《雄獅少年》講的就是一個少年追夢的故事。我們在這個創作過程當中也是所有粵港澳的藝術家、兩地的演職人員一直秉承着這樣的信念,是以打造了這樣一部文藝精品獻給大家。

音樂劇《雄獅少年》講述了一位平凡少年曆經坎坷拜師學藝,舞獅頭、跳高樁的不懈追夢的故事。全劇在音樂、舞蹈和舞獅的交彙演繹下徐徐展開,台詞笑中有淚、鼓舞人心。20首原創歌曲融彙多元音樂風格,傳統鼓樂、流行曲、搖滾、抒情調、地方戲曲、山歌、弗朗明戈舞曲等音樂元素均為雄獅助興,燃點少年夢想烈焰。

劇中以音樂推動劇情發展,激蕩情感,同時在歌詞和台詞中運用大量粵語俗語,展現濃厚的嶺南風情,由鍵盤、吉他、貝斯、鼓、打擊樂、小提琴、大提琴、長笛等樂器組成的現場樂隊奏響極具感染力的音樂,帶給觀衆聽覺和視覺雙重享受。

原創IP+嶺南文化,《雄獅少年》粵語版燃情上演|文藝繁榮南粵行·高端訪談

英雄花胸針。

《南方》雜志:我們看到桌上的是《雄獅少年》的文創,據悉之前國語版本的時候就非常的火熱,這個扇子也賣得是最好的。

陳睿:對。年輕人特别喜歡這個扇子,因為很實用,包括這個英雄花胸針代表了我們廣東的木棉花,這也是劇裡非常重要的一個元素之一。這一批的文創推出了6款新品,提取了劇目中廣東特有的元素進行設計,把《雄獅少年》元素融入日常生活及用品當中,例如手工琺琅英雄花胸針、兩用款的手提包、陶瓷杯墊套裝、手機支架等等。

原創IP+嶺南文化,《雄獅少年》粵語版燃情上演|文藝繁榮南粵行·高端訪談

緊張排練中。攝影:夏冬

《南方》雜志:接下來人文灣區的交流,咱們有哪一些創作計劃?

陳睿:我們今年最主要的計劃就是《雄獅少年》的巡演。首先我們5月9日在廣州進行内地的粵語版的首演,接下來我們也會把它帶到大灣區的佛山、珠海、深圳等地進行一輪巡演。

醒獅是灣區共同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基因,這部音樂劇傳遞的“放棄縱有萬般理由,堅持隻須一個就夠”的精神核心,也将引領灣區精神文化風氣,增進大灣區人民的文化認同。

是以說這部劇的創作本身就是一個灣區文化交融的非常典型的體驗。我們邀請到了來自香港、澳門的主創,劇組一半是來自香港、澳門的主創藝術家和演員。這一次從創作、演出到台前幕後層面是非常深度的灣區文化交流。我們也将繼續吸納、沉澱好的經驗,不斷優化我們的内容。

《南方》雜志:不管是《馬可·波羅》還是現在的《雄獅少年》,我們都在廣州大劇院感受到了文化的交融和碰撞。我們期待在廣州大劇院大家能夠觀賞到更多的精品,也祝福我們能夠生産出更多的原創劇目。

原創IP+嶺南文化,《雄獅少年》粵語版燃情上演|文藝繁榮南粵行·高端訪談

劇情梗概:

平凡的留守少年阿娟,自幼體弱多病并對舞獅心馳神往,一天他遇上一位與他同名的少女,少女對舞獅的熱情,為阿娟打開了夢想的大門,讓他聆聽自己内心的聲音,連同兩位好友組成雄獅小隊,拜入隐世舞獅高手鹹魚強的門下,師徒四人一往無前,日夜接受艱苦訓練,向着“全國醒獅大賽”的目标昂然踏步。但當醒獅大賽日子漸近,阿娟家中卻遭遇不幸⋯⋯他會放棄一直追逐的夢想,努力營生,還是不顧一切拿着獅頭一躍而上,與隊友并肩,為心中之志奮力一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