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博士“鳳還巢” 助人才“起飛”

作者:沈陽釋出
博士“鳳還巢” 助人才“起飛”

他叫陳博,是北京靈伴即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一名智能語音領域的創業者。1998年夏天,他以沈北新區聯考狀元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學;2022年的夏天,帶着豐碩科研成果回到家鄉投資創業,在沈北新區創立了沈陽即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作為“鳳還巢”的代表,他為家鄉人才彙聚獻計出力,續寫與家鄉的不解之緣。他感歎道:“我摯愛的家鄉,遊子回來啦!”

博士“鳳還巢” 助人才“起飛”

▶陳博(中)和創業夥伴在一起探讨業務。

青蔥少年

厚植家鄉情誼

20世紀80年代,陳博出生在沈北新區。中考時,他憑借優異的成績升入沈陽市第八十三中學,在那裡度過了難忘的少年時代。作為學霸,陳博是學校出了名的數理化全能,但在英語和國文這兩個科目上稍微有點兒落後。好在,老師因材施教,經常幫助其查缺補漏。“那時候我英語學得不太好,但是英語老師對我特别關心,每每上課他總是盡可能多地提問我。”陳博笑着說。

英語老師的課堂提問就如一場場小考,為此他必須做足準備,吃透知識,謹記單詞,上課注意聽講。此外,學校還會将每個科目最有經驗、教學水準最高的老師“派駐”至高三,因而他的“國文困境”也随之迎刃而解。

課業之餘,班上的同學還喜歡約着一起去打籃球。“高中生活還是特别愉快的,同學們的感情也都非常好。”回憶起那段日子,陳博眼裡有光,心中溫暖。

回沈創業

續寫家鄉“情緣”

1998年,陳博的命運在這一年得到改寫,他以區聯考狀元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學,畢業後,他曆經沉浮與磨煉,褪去學生的稚氣,成為智能語音領域的一位創業者。剛開始他的業務主要在北京發展。後來,沈陽地區的業務逐漸增多,客戶數量也逐漸上升,往返于北京與沈陽之間成為陳博的生活常态。

陳博高中時就愛打籃球,畢業多年這一愛好未曾改變。有一次,他回到沈陽,與高中同學邀約一起打球,閑聊中了解到沈北新區對于回鄉創業人才、高科技企業的扶持政策。

2022年8月,陳博在沈北新區創立了沈陽即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他将公司定位為“人機融合的智能服務基地”,以此将語音基礎平台和上下遊的合作夥伴更好地結合在一起。公司的主營業務仍是陳博的“老本行”——智能語音,但是與北京公司的不同之處在于,沈陽即時智能展現出一種新興的服務形态,即通過AI智能和真人相結合的方式,面向甲方提供傳遞。

公司業務主要分為以下幾個具體場景:。新形态衍生出諸如智能導演等新崗位,到目前為止,公司已經為近300名沈城人提供了就業的機會。

轉變思維

助力人才“起飛”

創業多年,陳博對于人才如何實作高品質活化有着自己的獨特感悟。他認為最重要的是——助力人才實作從“科研思維”到“市場思維”的轉變。是以,陳博計劃在沈北建設博士後工作站,以發揮沈北大學城的智力優勢,促進人才留沈發展。

博士“鳳還巢” 助人才“起飛”

市場思維讓陳博在智能語音界站穩腳跟,但初入沈陽創業時,他還是一個對本地商業環境不甚了解的“小白”。這時,沈北新區政府的相關從業人員充當了“引路人”的角色。在企業落地前期,新區政府為其提供點對點幫扶服務,幫助其解決選址、開戶等相關問題。同時,多次舉辦招商引資推介會,新區相關上司還親自前往北京總部作實地考察交流,為其答疑解惑,使其很快适應了當地的“水土”。

談及建設工作站的想法時,陳博提到一種“過渡”的思量,他說:“博士作為專業的進階人才,他從科研進入企業面臨着一種巨大的轉變。那博士後工作站其實就是一個非常好的空間過渡,一方面它在工作模式上延續了博士研究期間科研主導的模式,另一方面它也存在企業的市場化導向。”同樣曾在這種巨大轉變中迷茫過的陳博,決定給沈北的青年們提供這樣一個适應的“居所”。

目前,在新區積極搭建的校企合作機制下,即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與沈陽航空航天大學達成了人才培養戰略協定,更多的合作将在後續逐漸展開,一個個像陳博這樣的青年創業者的奮鬥之夢将由此展開。

博士“鳳還巢” 助人才“起飛”

沈報全媒體記者:李莉

#振興新突破遼甯杠杠滴# #新時代六地遼甯杠杠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