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天使白”遇上“國防綠”

作者:大衆健康報
當“天使白”遇上“國防綠”

簡陽市人民醫院的7位軍嫂護士

在崗位上,她們是默默耕耘,堅守在臨床一線的白衣天使;生活中,她們是支援丈夫,無怨無悔撐起一個家的軍嫂。

在簡陽市人民醫院,梁昳昕、劉丹、汪玲珍、楊麗、陳婉蘭、廖海燕、李蓮就是這樣的“白衣軍嫂”,她們是優秀的護理工作者,技術精湛、有口皆碑,她們的丈夫有的加入維和部隊,有的參與援疆、援藏,在不同的地方守護祖國履行着軍人的職責。

她們雖然不是軍人,卻是軍人的堅強後盾,有着和軍人一樣的堅韌與榮光。在護士節到來之際,讓我們一起走近簡陽市人民醫院的7位軍嫂護士,聽聽她們講述如何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無怨無悔地支援夫妻的事業。

7年見面5次 無怨無悔為他堅守“後方”

梁昳昕今年32歲,是簡陽市人民醫院新生兒科的一名護士。她丈夫今年33歲,作為一名軍人正駐守在新疆。

兩人高中時就認識,經曆了馬拉松式的戀愛,直到2017年才結婚。“他的理想就是成為一名軍人,我深知作為軍嫂不容易,但也豎定支援他的事業。”梁昳昕說,從2017年結婚到現在,兩人7年見過5次面,其中兩次都是梁昳昕到新疆看望丈夫。

丈夫的父母在宜賓,目前都在上班沒有條件幫忙帶孩子,梁昳昕隻能自己照顧四歲的女兒。有一次女兒半夜發燒,自己在上夜班,隻好讓母親帶到醫院打點滴。“女兒在兒科打點滴,我在新生兒科護理患兒,即使在同一個醫院,也隻有忙完工作才有時間去看她,想到這些,就覺得對女兒有愧疚。”

和梁昳昕類似,血透室護士劉丹的丈夫也駐守在新疆。兩人同樣是高中相識,2013年結婚至今,已經有了一個8歲的女兒和一個6歲的兒子。丈夫在新疆服役,劉丹隻在2014年去過一次,“我們的工作很忙,一般一年就休一次假,我和丈夫一年也就見一次面。”劉丹8歲的女兒在上二年級,每天晚上她都要檢查輔導作業,有時上夜班,女兒隻有把做好的作業放在桌子上,然後去睡覺。劉丹晚上10點或11點回家時,再檢查一遍,如果遇到錯題就做簡單批注,“我們已經形成了默契,我改的她都能看懂,女兒也很懂事。”如今,6歲的兒子在上幼稚園了,今年下半年就要上一年級。“我們血透室工作比較繁重,每天都有近300人來做透析,尤其是經常上夜班,就更難照顧到孩子。但作為一名護士,也是一名軍嫂,我必須做好每一件事,守好這個家,也支援他的事業。”

35歲的汪玲珍是心血管内科護士,丈夫36歲,入伍12年,現在新疆服役,兩人結婚8年,大兒子5歲,小兒子去年11月份出生。汪玲珍說,記得大兒子1歲後,兩人足足有2年半沒有見過面,丈夫再次看到孩子時,大兒子已經3歲半了。如今小兒子還不滿1歲,平時都靠汪玲珍和家人帶,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現在還好,我們一年都見兩次面了,雖然口頭上會有些抱怨,但從内心來講,我畢竟是一名軍嫂,應該有所擔當,全力支援他的工作,讓他沒有後顧之憂。”

守護産婦的平安 也守護小家的幸福

29歲的楊麗是西昌人,2019年入職簡陽市人民醫院産科,2年後,她通過朋友認識了丈夫,兩人在1年後組建了家庭。部隊的假期不多,有時還需要輪流休假,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兩人在辦理結婚證後,等了一年才正式舉辦婚禮。婚假也隻有一周時間,丈夫參加完婚禮後,又匆匆傳回了部隊。

楊麗的丈夫原本在河北服役,去年派到非洲南蘇丹參加維和行動,自那以後,兩人便再也沒有見過面,隻能靠電話保持溝通。由于兩人聚少離多,29歲的楊麗至今還沒有孩子,作為一名産科的護士,楊麗見證了許多新生命的誕生,也希望成為一名母親,“我相信這一天會來到的,但在此刻,我隻想做好本職工作,全力守護好産婦的健康。同時也希望他在國外一切順利、平平安安!”

30歲的陳婉蘭是健康管理中心的一名護士,丈夫目前在香港服役。2022年初,兩人通過家人介紹認識第一次見面,2022年農曆春節兩人第二次見面,經曆了短暫而甜蜜的戀愛期,2023年7月,第三次見面兩人就辦理了結婚證,今年6月15日就要舉行婚禮,“好多人都說我們像‘閃婚’,其實我們也相處了很長時間,雖然見面少,但都很了解彼此,互相都知道是對的人。”陳婉蘭說。

今年兩人就要舉行婚禮了,目前所有的操辦事宜都是陳婉蘭一個人在做,訂酒席、婚慶事宜、購物、邀請朋友,陳婉蘭忙裡忙外,一個人扛下了所有的準備工作。與此同時,作為一名健康管理中心的一名護士,陳婉蘭還必須保質保量地完成工作,全程陪同、答疑解惑、幫患者跑路辦事……無微不至地服務,也為她帶來了好口碑。“現在,婚禮的事基本都準備好了,剩下的就是‘邀請’他回來參加婚禮了!”陳婉蘭笑着說。

她們是軍人的後盾 醫院是她們的後盾

37歲的李蓮是醫院急救醫學部的護士,2007年入職簡陽市人民醫院,2008年通過朋友認識了丈夫。2012年,李蓮的公公在重慶合川查出白血病,當時身為軍人的丈夫長期在馬爾康和昆明兩地跑,雖然十分擔心,很少有時間顧及父親病情,隻有在電話上問候父親,安慰妻子及家人。

李蓮和家人商量後,把老人轉到重慶新橋醫院治療。當時兩人收入并不高,一盒進口的藥就要一萬多,高昂的治療費讓她難以承受。回憶起那時,既要照顧老人住院治療,又要照顧1歲多的兒子,還要兼顧醫院的工作,李蓮講述時滿眼淚花。

現在,老人身體恢複得很好,已經70歲了。李蓮的父親也已退休,父母兩人幫着照顧12歲的孩子。爺爺奶奶在重慶合川,她經常帶孩子回老家看望二老,還幫助處理日常事務,有事還會通過電話教老人處理各種事情。2023年7月,丈夫調到北京後,兩人至今尚未見過面,隻有電話聯系。“我現在相當于一個人既要照顧四位老人,又要照顧孩子。孩子讀六年級馬上面臨升國中了,教育上事情還得費心思。”同時,李蓮所在的急救醫學部又是醫院最繁忙的科室,每天她都要忙到很晚才回家,“雖然累,但作為一名軍嫂,我也覺得很光榮!”

26歲的廖海燕是醫院血透室的一名護士,丈夫在成都服役。2019年,兩人通過醫院同僚介紹認識,經過4年的戀愛,于2023年10月1日結婚。“我從小對軍人還有一種崇拜,能找到一個當兵的老公,我内心很滿足。”廖海燕說,唯一不足,就是不能像其他熱戀的年輕人那樣天天能見面,“我們雖然都在成都,但1個月也隻能見兩次面。”

廖海燕說,2019年剛參加工作時居無定所,1年内搬了8次家,在搬家時也沒有男朋友在身邊幫忙,這讓她覺得孤立無援,兩人為此也鬧過沖突,但最終彼此都選擇了和解,“在交往的4年中,我對軍人的認識也更深刻了,我覺得就是互相的了解,讓我們最終走到了一起。”

她們說,軍嫂的身份不是一個标簽,而是一份責任和擔當,需要做好賢内助,也要做好堅強的後盾。與此同時,醫院也十分關心軍嫂們,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在她們需要的時候都會及時提供幫助,“她們是軍人的後盾,我們醫院就是她們的後盾!希望她們繼續發揚堅守奉獻、勇于擔當的精神,做好工作,也照顧好自己的家庭!”醫院相關負責人說。(文/李太輝 馬芳 攝影/黃曉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