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孩子“過度關注”是一種傷害!做到這4點,對大人是“松綁”、對孩子是成長……

作者:隴南禮縣釋出
對孩子“過度關注”是一種傷害!做到這4點,對大人是“松綁”、對孩子是成長……

帶孩子在小區裡騎車,我們這幾個家長在一邊看得心驚膽戰,時不時提醒:“看着路,别摔跤啊!”“慢點騎,别互相撞了!”

孩子騎車出一身汗,我不騎車也一身又一身的汗——冷汗,生怕一個提醒沒到位,孩子出點啥事故。

為什麼現在家長養孩子普遍心力交瘁?因為所有精力都在孩子身上,像這種小事,我們管得太多了。

管太多确實可以避免孩子犯一些錯誤,但同時也阻礙了他的成長。

對孩子“過度關注”是一種傷害!做到這4點,對大人是“松綁”、對孩子是成長……
對孩子“過度關注”是一種傷害!做到這4點,對大人是“松綁”、對孩子是成長……

平時的生活裡,家長更是把這種“關注”放在各處,反而引發孩子各種問題。

玩樂上的“過度關注”,孩子難以專注

像上面提到的騎自行車,當孩子沉浸在其中時,我們頻繁地打斷,迫切地想要讓他們知道自己哪裡做得不好,給出自認為更好的做法,喋喋不休,使得孩子根本沒辦法專注于自己的行為。

這種現象,還出現在孩子專注在某個玩具上、翻看他們感興趣的書籍時。

學習上的“過度關注”,破壞孩子的内驅力

現如今的父母給予最多關注的地方就是學習了。

為了讓孩子做好,家長在一邊監督、輔助;為了讓他少犯錯,一遍遍提醒;為了讓孩子不走彎路,提前安排好學習任務。

很多孩子的内驅力就是這麼被破壞的,沒有内驅力,孩子是不會積極主動去學的。

在學習上,父母能做的其實不多,學習的成果最終要靠孩子自身來完成,讓孩子認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比什麼都重要。

生活上的“過度關注”,削弱孩子的“自我價值感”

不小心打翻牛奶、弄髒衣服、吃飯掉飯粒……

孩子的小毛病總能換來父母的絮絮叨叨,于是他們的精力全消耗在這種小事上。

不僅如此,在生活中,父母的“過度關注”還展現在“替孩子做選擇”上,将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孩子身上:怎麼能不吃雞蛋呢?雞蛋有營養;别選白色的衣服,不耐髒!

父母以為的”為孩子好“,孩子感受到的卻是一種忽視和否定。

對孩子“過度關注”是一種傷害!做到這4點,對大人是“松綁”、對孩子是成長……
對孩子“過度關注”是一種傷害!做到這4點,對大人是“松綁”、對孩子是成長……

那麼,父母和孩子相處,分寸如何拿捏?如何保持合理的“界限”呢?

少入侵孩子的感受

飯菜好不好吃,孩子說了不算,家長說了才算。

興趣班/文具/衣服喜不喜歡,孩子說了不算,家長說了才算。

父母如果隻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否定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孩子将在一次次的自我懷疑中,關閉起心門,不再信任父母。

我們隻有尊重孩子自己的感受,才能讓孩子活出生命力和自我。

少“指導”,鼓勵孩子試錯

有的大人,真的很愛指導,孩子要嘗試新東西,父母的指導就接踵而至,且常常伴随着制止和指責。

本質是在說:你是錯的,我是對的,這事兒隻有我知道怎麼做,這事兒隻能這麼做。

能讓孩子試出來哪種方式更好,甚至帶來意想不到的突破,才是最有意義的。

對孩子“過度關注”是一種傷害!做到這4點,對大人是“松綁”、對孩子是成長……

少幹預,給孩子留白

在越來越大的過程中,孩子是需要有留白時間來和自己、朋友相處的。

也就是說,一天裡,孩子是需要脫離老師、家長的安排和指導,自己去體會什麼是開心、充實、失落、難過,進而思考什麼是幸福感、成就感,以獲得幸福和快樂的人生。

父母把握好界限,會輔助、會引導,但不過多幹預,才能給夠孩子成長的空間。

父母多照顧自己

父母照顧好自己、經營好自己,才可以帶動孩子變得更好,父母的特質、生活方式和思維認知,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

對未來有規劃,不斷提升工作技能;能搞好親子關系、夫妻關系等日常生活中的人際關系;有成長思維,有嘗試做改變的勇氣……

好的父母,就是一邊關注又一邊放手,既給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空間,又展現出對他的成長有耐心和信心,這對孩子來說,是最有益的。

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