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古傳奇:成湯五聘伊尹

作者:蕭家老大

上古傳奇:成湯五聘伊尹

上古傳奇:成湯五聘伊尹

據《合陽縣志》記載;“早在夏啟封支子于莘,稱;‘有莘國’‘莘國’。為有莘氏部族聚居地,境内有商代元聖伊尹墓。約公元前十六世紀,伊尹耕于有莘之野。後來,他輔助商湯打敗夏桀,建立商朝。”

伊尹,名摯,陝西合陽百良鎮尹莊村人,尹莊為伊尹出生地,莘村為伊尹耕作處,村南有伊尹墓地。周圍與伊尹有關的民間故事,傳說,地名,村名甚多。孟子曰;“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樂堯舜之道焉。”

伊尹是五帝後,商朝第一代賢相,也是古代第一位平民宰相;著名的政治家,烹饪學、中醫學、藥性學、絲織上的創始人;中國烹調界的鼻祖;中醫湯藥的創造者。

伊尹輔佐商王成湯,常以調味之理喻王事,伐夏桀,巧治國。商王成湯将伊尹委以國政,建立商朝後,尊為阿衡(官号),尊稱為元聖,意思是說;伊尹是最高尚、最偉大的聖人。

治國以堯舜之道,善教國民;正綱以尊賢臣忠,修身自省。一生為國為民,鞠躬盡瘁。商王成湯去世後,伊尹又先後輔佐了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四帝,深受萬世敬仰。

伊尹著有《伊尹》、《肆命》、《徂後》、《鹹有一德》等書。沃丁八年,伊尹年百歲而卒,葬于合陽莘村南。

在伊尹故裡莘村北門,古有一牌坊,正中上書;“湯王五聘處”,說起來,還有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呢。

原來,伊尹少時,在夏桀府第當過奴隸,随後為桀小臣,桀荒淫亂政,伊尹曾勸谏。桀曰:“你又胡說了,我有天下,如有太陽,怎會敗下去呢。”伊尹對桀絕望了,随後,明智地退隐于“有莘國”之野--故裡莘村,離夏桀帝府較遠,以便力牧躬耕,考察農事;講演堯舜之道,以察民心;洞察國情,以觀局勢之變。

話說商王成湯,自當王執政以來,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勤于察訪農事,民情,尤其重視人才,曾聞臣仲虺對有莘氏談到過伊尹,并聞聽伊尹有巨識膽略,有治國佐王之才,商王三思後,簡裝私行于“有莘國”之野-莘村,就是現在人們說的:私察暗訪。

商王第一次私訪是夏天,他路經莘村北門牌坊的大槐樹下,此地正是村裡人仲夏乘涼之地。午時正熱,商王到達槐樹下,找個空地乘涼,休息片刻。這時,他看見村裡有一人,由遠而近走來,來者是位年輕漢子,濃眉亮眼,炯炯有神,天庭飽滿,地角方圓。肩扛木犁,左右能轉,铧尖倒溝,能調深淺,舊犁新改,一犁多用,看得出,是位實幹人。漢子正趕着一黑一黃兩頭牛,向樹下走來(因成湯平日關心農事,知道這是個智力過人的能人)

此時,樹下所有的乘涼人,全向漢子打招呼;“來來來,這兒有空,請休息片刻。”商王暗驚,人人都向他打招呼,顯然是一位受人尊敬之人。若能聘得此人入朝,為國家出力,乃成湯之幸也。商王心想身挪,向旁邊一移位子,空出地方,讓此人坐下。那人将兩牛拴于旁邊樹上,向衆人互打招呼,端坐商王身旁。商王二次觀其人,身着更新檔衣服,齊整幹淨,舉止文雅,儀表非凡。

商王不禁三觀其人,竟苦思不解,躬身向伊尹問道;“二牛共負羊皮兩張何意,作何用處?”伊尹詳觀此人,龍眉鳳眼,祥雲濃罩,唇若塗脂,目若巨星,有旋乾轉坤之勢。伊尹還禮道:“觀君聰明絕世,不解此者,實在太謙了。”

商王誠懇地說;“實在不解其情,請道其詳。”

伊尹道;“兩牛同拉一犁,鞭打那個,那個就快,力不均而牛不悅。二牛同負羊皮,鞭打羊皮,牛快而力均,又不傷牛,這便是牛負羊皮之意,設了此法,衆贊此法甚好。”成湯點頭道;“能者善使,不在鞭打,是個會駕馭人的能者。”觀大小黑黃兩牛,商王随問道;”兩牛那個好?”伊尹答道;“都好。”商王問;“何為都好?”伊尹答道;“黃牛力大,黑牛快,因而都好。”言罷,随向商王招手,将湯引向一旁說;“其實黃牛好使些,我怎能當着牛的面說出好壞,招牛不悅,隻能如此說,望老兄問話注意。”商王聽罷,心中大悅,體恤下情,擇其牲靈,果真是難得的曠世奇才。商王細想;莘國莘村有此賢士,機會難得,不聘倒成罪過,明日一定到他家登門拜訪。

吆牛犁地的漢子走後,商王問旁邊老者,“剛才那位漢子是誰?”老者驚歎道;“你不認識,他叫伊尹,就是人們傳頌的莘國隐士,賢士伊尹呀。”這就是湯王第一次私訪時,在“莘國之野莘村”的故事。

第二天,商王親登伊尹家門,見了伊尹,說明此番前來,誠心誠意聘請伊尹入朝,為國出力的渴望。伊尹聽後,一本正經地說;“我是閑散粗人,恐怕不能擔當此任,有負重托,況吾有八旬老母在堂,食君之祿,當終君之事,盡忠不能盡孝,盡孝不能盡忠,若我不顧八旬老母,從君求取功名富貴,君又何取于我?”商王聽罷,為伊尹不輕諾人而寡信所敬佩,深感其誠之深,難以言表。就在一片難分難舍的友好氣氛中,恭敬告辭。

第三次,商王親登伊尹家門,是次年初,商王忽聞伊尹母病,雙目失明後,遠道跋涉來到伊尹家中,帶來貴重藥品,并與伊尹共熬湯藥,為伊尹母醫治眼病數日,直至伊尹母親雙目複明,方才告辭傳回。

第四次,商王來到尹莊,是伊尹母眼病痊愈不久,于第二年初,伊尹母腦病突發,危在旦夕。商王聞知,火急萬分趕到尹莊家中,雖經各方治療搶救,但伊尹母已不能複生,商王與伊尹悲痛萬分,當即安排一切安葬之事。按孝道民俗,隆重地舉行了家奠儀式,舉哀安葬其母。這時,伊尹也被商王的真誠所感動,共同約定三年期滿後,為伊尹母親舉行換服儀式,然後,標明吉日,迎請伊尹受聘赴毫,伊尹與湯王灑淚分手而别。

三年服滿,伊尹為母行孝換服,慰問了鄉黨六親,街坊鄰裡,安排好衆親老小家事,計算赴毫時日已到,準備諸事,敬迎商王。

商王也計算與伊尹約定的赴毫吉期已到,即命百官赴莘地,迎聘伊尹。商王在百卿保駕下,到了莘國之野莘村,伊尹已率衆恭迎于莘村大槐樹下,伊尹統衆設家宴,伊尹親自烹調,宴請商王和百卿,湯王大悅;言而有信,伊尹真君子也。

後人為了紀念商王與伊尹這段從私訪,到決心相請,再到終達心願的故事,在莘村的大槐樹下建立了“湯王五聘處”牌坊,立碑石紀念。後來,史記、史書、志籍有稱是三聘之文,但後人認為;是“五聘”也。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