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太子“硬剛”老爸朱棣:“父皇,您再任性,兒臣可就要造反了!”

作者:V盟文史

公元1414年(永樂十三年),朱棣遠征回來,身邊人向他報告:“陛下,太子有可能要圖謀不軌!”

太子“硬剛”老爸朱棣:“父皇,您再任性,兒臣可就要造反了!”

這時候,錦衣衛指揮使紀剛則向朱棣報告了另一條消息,皇次子、漢王朱高煦想造反。

朱棣聽後,坐不住了。

永樂帝朱棣一共有四個兒子,四兒子夭折,其他三個兒子都是皇後徐氏所生的。按照嫡長子繼承制,老大朱高熾被立為太子。

有一個人不答應,誰?老二朱高煦。

老二之是以不答應,有三個充分的理由。

一是老爸朱棣的皇位本身就是奪來的,這說明誰有能力誰該即位,這是為了大明的繁榮穩定。老爸能,我為何不能?

二是,朱高煦騎射功夫一流,軍事才能出衆,在靖難之役中屢立戰功。

太子“硬剛”老爸朱棣:“父皇,您再任性,兒臣可就要造反了!”

第三點最為關鍵,靖難之役中,朱棣曾經暗示,老二你好好混出個樣,老爸我想讓你當皇帝。

那是在跟建文帝大将盛庸在鋪子口的較量中,北軍大敗,朱棣生命危在旦夕。這時候,老二朱高熙帶着援兵趕到,拼死将朱棣救出。

朱棣萬分感激,拍着老二的後背說道:勉之,世子多疾(老二啊,你好好幹,你哥哥身體不咋地)。

那意思是,雖然朱高熾是老大,但是他身體不太好,不适合當接班人,假以時日,世子之位就是你的。

太子“硬剛”老爸朱棣:“父皇,您再任性,兒臣可就要造反了!”

說實話,朱棣打内心裡喜歡次子朱高煦,不為别的,這孩子太像自己了。

朱高煦小時候調皮搗蛋,在南京入朝的時候,舅舅批評他。他心裡不服,偷偷把舅舅的馬牽了出來,跑到了北京。回京路上,他還大開殺戒,誰阻攔就宰誰。

這一點淘氣勁兒,朱棣太喜歡,像小時候的自己。

朱高熾雖然有缺點,但是性格堅毅,做事果斷,能騎善射,弓馬娴熟,軍事才能出衆。而老大朱高熾,人長得胖乎乎的,反應遲鈍,做事慢吞吞。人長得胖,馬就上不去,在那個年代,不能上馬射箭,就等于是廢人。

太子“硬剛”老爸朱棣:“父皇,您再任性,兒臣可就要造反了!”

還有,朱高熾心地太善,對誰都是慈眉善目,和風細雨。俗話說“慈不掌兵、仁不當政”,朱高熾既不能成為出色統帥,又不适合當皇帝。

是以,朱棣一度不待見老大,真心想讓次子朱高煦接班。可是到後來,朱棣還是決定讓老大接班。每次出征,他都讓老大監國。

太子“硬剛”老爸朱棣:“父皇,您再任性,兒臣可就要造反了!”

既然不喜歡甚至厭惡老大,為何這樣做?

這是因為老祖宗留下的規矩,皇位是嫡長子繼承。如果選有能力的次子接班,那就壞了規矩,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之後的子孫們都會以自己有能力,都想争當皇帝。

正是因為嫡長子是個标準,看得見摸得着,大家才心服口服。

能力這玩意,是軟名額,不管讓誰當太子,别的皇子肯定不福。那樣的話,就隻能通過戰争解決高低,靖難之役就會一次次上演。這樣折騰不了幾次,朱家的江山就會完蛋。

為了大明江山千秋萬代,朱棣還是決定讓不喜歡的長子接班。可是他又覺得朱高熾不能勝任,怕江山毀在長子手裡。還有,他也覺得對不起次子。

太子“硬剛”老爸朱棣:“父皇,您再任性,兒臣可就要造反了!”

朱棣就決定折騰長子。

老大“多疾”是事實,免疫力不行,經常得病。你不是身體不好嗎?我就想方設法折騰。這樣時間久了,要不你就挺過來,當一個硬朗一些的接班人,挺不過來?如此一來,就可以讓老二名正言順接班。

這樣就三全其美,既不會引起争議,自己也沒有食言,大明江山也有了最稱職的接班人。

都說虎毒還不食子呢。說這話的人,肯定不熟悉中國古代政治。

中國有句古話,叫“無毒不丈夫”。還有一句古話,叫“最是無情帝王家”。為了皇權,夫妻可以反目,父子可以成仇,骨肉能夠相殘。這樣的範例,在中國曆史上比比皆是,車載鬥量。

那時候北方不穩,元朝殘餘總是搗亂,朱棣需要禦駕親征。每次出去,都讓太子監國,代理皇帝管理政務。

太子“硬剛”老爸朱棣:“父皇,您再任性,兒臣可就要造反了!”

朱棣在位的時候,曾經6次出征。

出征的時候,朱棣說,我不在北京這段時間,大事你要向我彙報,隻有小事(四品以下官員的任命)你可以做主。

不光如此,朱棣走的時候還留下一個班子叫“六科”,專門記錄太子做出了什麼決策,然後向皇上彙報。皇上一條一條稽核,看做出的決定是否合理。

不久之後朱棣回來了,他鐵青着臉宣布,太子在監國期間做出的所有決定,比如任免了那些官員,撥出了什麼款項,推出了什麼政策,全部推翻,沒有一條算數。

免去的官員,重新回朝當官;提拔的官員,給我撤職;花掉的錢,想辦法收回。不光如此,朱棣還将自己的決定張貼到大街上,讓老百姓知道。

太子“硬剛”老爸朱棣:“父皇,您再任性,兒臣可就要造反了!”

按說皇上要讓太子接班,要進行表揚,在大臣面前樹立他的威望才對。朱棣這樣做是啪啪打臉,釋放出的資訊是,這個太子就是個大窩囊,不适合當皇帝。

大理寺右丞耿通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就對朱棣說:“皇上啊,以臣看來,太子做出的決定并無大錯,沒有必要全部廢棄啊。”朱棣一聽大怒,将耿通處死,而且是當着大臣的面。皇上還說了,誰要是再敢亂說話,耿通就是榜樣。

文武百官這時候魂都吓飛了,誰還敢跟太子走近?

永樂八年,朱棣遠征,一個叫解缙(才子)的大臣沒見到皇上,就去見了見太子。朱棣回來之後,直接讓人把解缙這個倒黴蛋給埋在了積雪之中,活活凍死。

太子“硬剛”老爸朱棣:“父皇,您再任性,兒臣可就要造反了!”

解缙才華橫溢,是《永樂大典》的編纂者,在明朝小有名氣,沒有任何過失。但是就因為這個不經意的“失誤”,就被朱棣殘忍殺害,這是殺雞吓猴,是要把朱高熾給吓死的節奏。

還有一次,朱棣北伐回北京,當時朱高熾在南京,親自去迎接不現實,就派代表去北京城外迎接,還寫了賀表。

朱棣一看大怒,說賀表寫得有問題,這說明太子身邊的人都是飯桶。于是,太子的老師和謀臣全部被抓起來,一關就是十年。

太子“硬剛”老爸朱棣:“父皇,您再任性,兒臣可就要造反了!”

到樂十九年(公元1421年),北京城擴建竣工,具備了遷都的條件,朱棣就對手下說,給太子寫信讓他來吧,我們父子好好團聚團聚。

這時候,一個叫夏元吉的大臣站出來說:“皇上,寫信叫太子來不合适。”

朱棣問:“怎麼不合适?”

“你這樣會把太子給吓死的,最好還是讓老臣親自去。”夏元吉說。

夏元吉是三朝元老,是以敢說話。果然,聽說北京來了傳旨的大臣,把朱高熾吓了個半死。

太子“硬剛”老爸朱棣:“父皇,您再任性,兒臣可就要造反了!”

當他知道是夏元吉的時候,才定下心來,跟着老夏去了北京。

這時候,朱棣的态度已經軟化,接受了朱高熾。原因很簡單,他抓不到朱高熾的把柄,也沒有能氣死他。

最關鍵的一點,是朱高熾沾了兒子的光。他的兒子朱瞻基聰明伶俐,深受爺爺喜愛。這一點,跟朱元璋極其相似。

太子“硬剛”老爸朱棣:“父皇,您再任性,兒臣可就要造反了!”

朱元璋就是因為喜歡皇孫朱允炆,才對朱标更好感的。愛屋及烏,因為待見朱瞻基,朱棣将他立為皇太孫,不再折騰朱高熾。

朱棣這樣做,也有現實的考量。朱高熾雖然看起來憨乎乎,其實很有才幹,并非一無是處。

靖難之役的時候,朱棣親自出征,朱高熾留守北京,不但負擔守城責任,還負責朱棣大軍的後勤保障,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太子“硬剛”老爸朱棣:“父皇,您再任性,兒臣可就要造反了!”

而且在李景隆率領十萬大軍圍困北京城的時候,他硬是用1萬大軍力挽狂瀾,確定城池未失。

在電視劇《大明風華》中,朱棣擔心太子造反,想要把皇孫當人質。

這時候朱高熾爆發了,說:爹啊,您已經把兒子快整死了。要是再任性逼兒子,我可是真要反了。

太子“硬剛”老爸朱棣:“父皇,您再任性,兒臣可就要造反了!”

電視劇當然是虛構的,打死朱高熾他也不敢當面說那樣的話,哪怕是開玩笑都不敢這樣講。不過朱高熾内心裡,肯定會産生過這個想法,因為朱棣确實把太子整的死去活來。

不過朱高熾也明白,真要造反,成功率幾乎為零。朱高熾幾次監國,确實有根基,獲得了文官集團認可。但是别忘了,槍杆子裡面出皇權,兵權他可是一點都沒有掌握。

要知道除了朱棣打仗厲害,還有老二朱高煦,老三朱高燧都英勇善戰。朱高熾真要殺了朱棣,這弟兄倆也夠他喝一壺的了。是以,朱高熾根本不敢動那念想。不僅當面不敢說,背後也不敢表現出對父皇的絲毫不滿,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太子“硬剛”老爸朱棣:“父皇,您再任性,兒臣可就要造反了!”

總之,朱高熾很會裝孫子,成功騙過了朱棣,默默積蓄力量,拉攏群臣,在老爸死後,順利繼承皇位。

或許是因為當年老爸整他整的太慘,隻當了不到一年的皇帝便身體垮了,一命歸西。

不管怎麼說,朱高熾算是笑到了最後。而老二朱高煦雖然雄才大略,但是不會隐忍,公開以李世民自居,咄咄逼人。

太子“硬剛”老爸朱棣:“父皇,您再任性,兒臣可就要造反了!”

朱棣可不想成為李淵第二,一再對老二進行打壓。不但解散了他的私人武裝,還把他從南京調到青州,又改封到樂安。

侄子朱瞻基登基之後,朱高煦造反,被烤死在大鼎之中。

參考史料:《明史》《成祖本紀》《明史·夏元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