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合成生物概念火熱!但業績兌現仍路漫漫?

作者:星空财富BJ
合成生物概念火熱!但業績兌現仍路漫漫?

作者/星空下的鹵煮

編輯/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海帶苗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強調了要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除了氫能、新材料和已被追捧過一陣子的低空經濟外,生物制造是這份報告裡首次提及的行業。借着這股熱度,A股合成生物概念表現突出。在4月30日這個“五一”假期前最後一個交易日裡全闆塊取得大漲,位居各概念闆塊第一名。

節前發酵的概念通常在節後仍然保持着一定的持續性,這次的合成生物版塊也不例外。截至5月6日收盤,蔚藍生物(603739)、聖達生物(603079)、川甯生物(301301)等相關個股勢頭不減,紛紛錄得數連闆的佳績。

合成生物概念火熱!但業績兌現仍路漫漫?

川甯生物股價走勢圖 來源:Wind,筆者整理

其實合成生物學不是新概念了,自從21世紀初人類在DNA工程、計算機技術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後,合成生物學就發展成了一門高度系統的學科。學界普遍認為,生物經濟将會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主題。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當然總會誕生出很多颠覆性機會。但站在如今這個節點,若說相關廠商即将迎來業績爆發還是為時過早了。

一、萬物皆可合成

那麼什麼是合成生物學呢?

顧名思義,就是對生物體進行人為地設計改造,使其成為生産媒體,最終創造出人造生物基産品的技術。做個形象的比喻,我們知道計算機底層語言是由0和1兩個數字組成的二進制代碼組合,而合成生物學其實也就是用腺嘌呤、鳥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等堿基構成的四進制代碼組合。人類先尋找和設計一段基因元件,然後把這段基因放到微生物裡,這些微生物細胞就化身為一個個微型工廠,為人類代謝出目标産物。

從理論上來說,目前通過化工或者酶催化生産的分子,大部分都可以通過生物方式生産。比如燃料、塑膠等産品,未來都可能被生物基産品所替代。經合組織(OECD)預計,未來10年間有20%的石化産品可以通過合成生物的方式實作替代,這是一個8000億美元的巨大市場。

合成生物概念火熱!但業績兌現仍路漫漫?

合成生物學産品生産步驟 來源:華安證券

當然,從現階段來講最具商業價值的還是在生物醫藥方向的應用,比如胰島素等藥品,以及角鲨烯等護膚品有效成分,都是潛在賽道。畢竟這塊産業離合成生物更近,轉化友善。而且産品附加值也要高得多,起步初期可以較好地覆寫掉成本。是以健康領域一直被認為是合成生物學的主要“戰場”,預計占其總直接經濟貢獻的35%。

二、國内傳統産能充裕

中美是全球合成生物學舞台上的主要參與者,兩國政府都很看重這條賽道所蘊含的潛力,對岸出台過《國家生物技術和生物制造計劃》,大陸也印發了《“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等綱要性檔案。大國角力之下,行業投融資非常活躍。行業資料顯示,2021年全球合成生物學領域各初創公司一共獲得了約180億美元的投資額。國内相關上市公司投融資力度也很大,招商局入股了凱賽生物,華恒生物拟定增投産丁二酸、蘋果酸等項目,而錦波生物等一衆Pre-IPO階段公司也在排隊上市。

其實中國一直是個發酵大國,占據了全球約莫一半的産能。無論是抗生素等大宗原料藥還是食品飼料領域所需要的各類氨基酸甚至功能糖醇,都是通過發酵來生産的,大陸在這方面的優勢可謂得天獨厚。在如此龐大的傳統發酵基礎之上,國内合成生物發展勢頭也比較迅猛。根據創業邦資料,國内合成生物關聯企業一共有925家,而概念股也為數不少。

合成生物概念火熱!但業績兌現仍路漫漫?

合成生物學相關上市公司梳理 來源:Wind,中原證券研究所

首當其沖的自然是傳統發酵企業,比如抗生素中間體領域的領先企業川甯生物。根據川甯生物的公開披露資訊,旗下多個合成生物産品已經成功實作商業化,進入生産銷售階段。不過從财報來看其95%以上的營業收入還是來自于像硫氰酸紅黴素、頭孢類中間體、青黴素中間體等傳統業務,新興業務來源極少。

另一股勢力是原醫美領域龍頭,比如華熙生物(688363)和巨子生物(02367),這些企業的合成生物業務主要涉及的是重組膠原蛋白,這個産品也算是國内合成生物比較确定的落地場景。華熙生物入局較早,重組膠原蛋白已開展量産規劃,而巨子生物、聚源生物的重組膠原蛋白工廠也順利投産。

合成生物概念火熱!但業績兌現仍路漫漫?

華熙生物合成生物相關産品 來源:公司年報,筆者整理

此外,還有像康弘藥業(002773)這樣的藥企,聲稱在開發創新藥物的過程中應用了合成生物技術。

總之,我們從相關上市公司的表現可以看出,合成生物的确是一個涵蓋很廣的領域,可以應用在生物醫藥的很多細分賽道裡。不過各家廠商多停留在研發、試産階段,離實作大規模商業化尚有距離。在可預見的時期裡,恐怕我們對合成生物能給各廠商帶來多少增量收入不能期待太多。

三、他山之石

國内一衆合成生物概念廠商的紅紅火火和對岸同行們的蕭瑟形成了鮮明對比。

Amyris、Zymergen和Ginkgo是在美上市的三家合成生物學公司,2023年都遭遇了極大困難。其中Amyris曾被視為合成生物行業的執牛耳者,2011年股價最高點曾達到500美元/股的誇張高位。但Amyris最終還是沒有跨過商業化的門檻,最終倒在了2023年8月。

Amyris的業務可以概括為用其核心産品法尼烯來生産石油,甘蔗變石油無疑是個極具話題度的故事。但這存在兩方面的困難,一是化工産品所需要的産量太大了,在實驗室裡生産1升和規模化生産1萬升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預期産量難以實作;二是化工産品單價不高且波動巨大,在國際油價下行的背景下Amyris的玩法就更不經濟了。

不過這個故事還有後半段,證明合成生物也不一定完全是個死胡同。Amyris探索失敗後,把法尼烯賣給了股東荷蘭皇家帝斯曼,帝斯曼轉頭用法尼烯生産維生素E取得了成功。是以說,合成生物學在傳統化工領域的應用還不成熟,但在生物醫藥領域或許現在就能撐起一片天。

合成生物概念火熱!但業績兌現仍路漫漫?

2030-2040年,合成生物學每年的直接和間接影響将達到2000-3000億美元 來源:Mckinsey,華安證券

在筆者看來,合成生物學當然是個具備颠覆性機會的大方向。不過在現階段,國内各路玩家紛紛面臨如何選擇合适的産品以及實作大規模工業化生産這兩方面的難題。起碼在如今這個時點,廠商還是在概念培育階段,我們還沒有看到哪家有脫穎而出的可能。

注: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