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能源AB面:下遊的積極與上遊的焦慮

作者:钛媒體APP
新能源AB面:下遊的積極與上遊的焦慮

近日,随着年報披露收官,上市公司也陸續召開了業績說明會,其中,上交所組織的幾場專題業績會引發了不少讨論,尤其是其中涉及新能源企業的幾個專場,顯示出了上下遊企業目前頗為不同的生存狀态和關注點。

業績企穩的電力企業逐漸加大新能源業務布局

5月6日,上交所啟動了滬市主機闆公司業績說明會的“ESG主題周”,其中包括“清潔低碳”和“高分紅重回報”兩場行業集體說明會。在5月8日率先舉行的清潔低碳專場中,參與的七家企業主要都是能源領域的下遊發電公司,其中既有主業為水電、核電等的清潔能源電力企業,如長江電力(600900.SH)、三峽能源(600905.SH)、桂冠電力(600236.SH)、五大電力央企華能集團旗下的華能水電(600025.SH)以及核電領域的龍頭中國核電(601985.SH),也有以往以火電為主業,近年來積極進行低碳轉型的電力企業,如“水火并重”的國投電力(600886.SH)和“由火向新”轉型速度較快的廣州發展(600098.SH)。

總的來說,這七家企業中,除了桂冠電力2023年營收、淨利同比降幅較大(營收降23.85%,淨利降61.8%)外,其他企業業績表現均堪稱穩健,淨利均實作增長,但除國投電力同比增加64.31%,其他漲幅都沒超過25%,營收方面下降或增長的幅度也在25%以内,其中長江電力、中國核電營收超過700億元,前者實作歸母淨利潤272.39億元,後者也達到了106.24億元,是各自領域的翹楚。

當然,專場名為“清潔低碳”,内容也多圍繞此主題展開。其中水電企業去年普遍遭遇了來水偏枯問題,根據中電聯釋出的《2023-2024年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去年大陸規模以上電廠中的水電發電量全年同比下降了5.6%,水電企業的業務開展也承受了一定壓力。不過,長江電力依然依靠旗下六座梯級電站的完善布局,實作了總發電量5%的增長,業績也一掃2021、2022年連續兩年營收、淨利同比雙降的“陰霾”,實作10%以上的增長,再加之高分紅預期、中特股概念,該公司股價今年也已上漲25%左右,并在一季度接連創下上市以來的市值新高,這也顯示出大陸水電傳統可再生能源企業在多年發展布局後形成的根基,在集體說明會上,多家企業也強調了水電對于“雙碳”、能源轉型的重要性。

相比于水電,目前更受關注的還是各家電力企業對新能源的布局,這既涉及到傳統電力企業的能源轉型問題,也涉及到大陸以風電、光伏為主的新能源發展速度問題。而在這一問題上,各家企業都顯示出了較為積極的态度。比如,三峽能源着力發展被認為是“風電的未來”的海上風電,截至2023年底,該公司海上風電裝機規模約550萬千瓦,在國内排名第一。華能水電董事長孫衛也表示,公司堅持水電與新能源發展兩個并重點,2023年新能源加快投産提升裝機規模,到年底新能源裝機已達192.81 萬千瓦,整個“十四五”規劃的新增新能源裝機達1000萬千瓦,2024年預計開工和續建新能源項目84個,計劃投資139.91億元。其他水電企業也有類似規劃。

火電業務較多的企業也面臨着更艱巨的低碳轉型任務,國投電力方面透露,到“十四五”末,公司計劃新能源裝機1700萬千瓦,占比達到30%,裝機規模會超過火電。廣州發展總經理吳宏則表示,公司計劃“十四五”末實作發電裝機“3:3:8”格局,即300萬千瓦煤電、300萬千瓦氣電及800萬千瓦新能源發電。

在核電領域,中國核電除了迎接核能發展又一個景氣期外,在風電、光伏、儲能等新能源領域也在加大布局力度,該公司在業績會上介紹稱,截至2024年3月公司控股新能源在運裝機超過2134.06萬千瓦,還控股獨立儲能電站67.9萬千瓦,在建新能源裝機則超過1426.26萬千瓦;2024年該公司将繼續采取“核電+新能源”雙輪驅動的發展政策,實作從“單一型”選手向“全能型”選手的轉變,全年新能源計劃發電量達324億千瓦時。

其實,跳出專場業績會,大陸傳統火電企業在去年因煤價回落,業績終于“回血”後,其新能源業務布局也進一步提速。五大發電集團(華能、華電、大唐、國電投、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業績紛紛扭虧為盈或實作大增,在此基礎上,新能源裝機也大幅增長,相關闆塊的利潤貢獻也愈發凸顯,如華能國際(600011.SH)2023年風電裝機占比提升到11.4%,光伏提升到9.7%,而前者的利潤總額達到了59.13億元,是燃煤業務的13倍多,後者利潤總額也達到了20.44億元,同比提升近80%,接近燃煤業務的5倍。

電力企業在新能源裝機上的積極布局,讓大陸新能源裝機規模、增速在2023年達到曆史最高水準,其中光伏裝機更是達到了216.88GW,同比大增148%。而在各大裝機主力央企此前公布的規劃中,到“十四五”末,其非石化能源裝機占比普遍會提高到半數左右,綠色和平也在最新釋出的報告中分析稱,近年來可再生能源已成為中國裝機量與發電量增量主體,到“十四五”末,預計非化石能源年度發電增量可滿足新增全社會用電量需求,而這無疑會進一步刺激大陸下遊需求市場。

上遊新能源制造企業在業績壓力下探索應對之道

雖然下遊市場需求增長的速度很快,但大陸新能源上遊制造端的擴産步伐似乎更“領先一步”,仍以光伏為例,2023年大陸光伏制造端四大主環節産量增長均超過60%,其中作為供終端裝機使用的元件産量達到了499GW,同比增長69.3%。而價格方面,無論是光伏、風電還是新型儲能,都面臨着持續不止的“降價潮”,企業間的競争也愈發激烈。在此背景下,新能源制造闆塊的企業業績普遍承受了壓力。

5月7日,上交所舉行了2023年度科創闆光伏專場業績說明會,三家光伏制造龍頭晶科能源(688223.SH)、天合光能(688599.SH)、阿特斯(688472.SH)和在光伏輔材、主材均有布局的時創能源(688429.SH)、主業為風電但在光伏領域亦有涉獵的電氣風電(688660.SH)均參加了說明會。

對于行業現狀,晶科能源董事長李仙德表示,目前國内光伏産業鍊價格處于低位,全行業盈利承壓。一季度市場競争尤為激烈,預計一些缺乏競争力的産能将會加速淘汰。實際上,這三大龍頭的業績在去年到今年一季度的光伏闆塊中已算處于領先梯隊的“優等生”了,2023年均保持營收、淨利雙增,今年一季度雖然同比下滑,但還是保持了盈利,而其他龍頭企業如通威股份(600438.SH)、TCL中環(002129.SZ)等去年均遭遇營收、淨利雙降,到了今年一季度更是陷入虧損,通威虧7.87億元、TCL中環虧8.8億元、晶澳科技(002459.SZ)虧4.8億元,隆基綠能(601012.SH)更是大虧23.5億元。

在此背景下,各家企業也更多談到了應對之道,其中“出海”和“N型替代”成為了關鍵詞。

在出海方面,東南亞的海外垂直一體化生産基地和美國這一利潤高地是焦點所在。天合光能方面表示,公司已在東南亞建設6.5GW矽片、電池、元件一體化産能,2024年将進一步深化海外産能布局,其5GW美國元件産能已在建設中,預計今年四季度投産,另外越南5GW矽片電池産能、印尼1GW電池元件産能也将按計劃建設投産。晶科方面也披露,公司在美國的1GW擴建N型元件産能已于今年一季度投産,将對美國市場出貨起到重要作用。阿特斯布局則更為廣泛,不僅涵蓋歐洲、美國,還在日本、澳洲、拉美等多地有深入業務布局,該公司董秘許曉明表示,公司一季度主要利潤貢獻就來源于海外市場,2024年也将繼續提升全球化布局能力。

“技術更新”“N型替代”則是公認的另一大機遇,上述三家龍頭也是在N型技術上布局較早的企業,晶科去年還憑借N型産能的放量“逆襲”隆基奪回了全球元件“銷冠”的位置。三家企業均表示,2024年是技術更新之年,并認為N型産品的表現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未來的行業格局。值得一提的是,三家企業目前均主要發展N型中的TOPCon技術,而對于備受矚目的技術路線之争,阿特斯董事長瞿曉铧表示,近兩年TOPCon得到多數一線企業的重視,預計短期内仍是主流,而随着時間推移,HJT、BC、鈣钛礦等估計也均會有相适應的應用場景和發展空間。

新能源另一大主力風電行業的業績壓力早在兩年前就已顯現,今年情況更顯嚴峻,龍頭金風科技(002202.SZ)、明陽智能(601615.SH)等淨利均出現下滑,參與了前述專場的電氣風電更是遭遇了12.71億元的虧損,該公司在說明會上表示,除了做好風電主業外,也将通過子公司将建設産能1.2GW的高效異質結光伏電池及元件生産基地,增強多元化能力。此前钛媒體APP也在文章(業績承壓的風電整機商,開始尋找新出路)中提及,目前風電企業正不斷探索在儲能、氫能、零碳等領域進行多元化布局。

此外,上交所5月9日還舉行了科創闆電池專場業績說明會,孚能科技(688567.SH)、華盛锂電(688353.SH)、派能科技(688063.SH)等锂電企業參與了會議。去年锂電需求市場繼續高增,但上遊制造業競争同樣趨于白熱化,面臨降價、業績承壓、股價走低等問題。各家企業在說明會上也着重談及了行業的應對方法,其中工信部于5月8日釋出的《锂電池行業規範條件(2024年本)》(征求意見稿)和《锂電池行業規範公告管理辦法(2024年本)》(征求意見稿)引發熱議,多家企業表示,相關檔案是行業内的重要政策,能夠推動産能出清、淘汰低端産能,引導企業技術更新、規範發展。此外,新技術、新業态也成了各家企業發展規劃中的關鍵詞,比如,逸飛雷射(688646.SH)、利元亨(688499.SH)等都提到了在固态電池、鈉電池等新技術上的研釋出局,孚能科技還提到了在eVTOL市場上的開拓。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新能源制造業遭遇了一定困境,但參與業績說明會的企業多數表達了樂觀态度,派能科技總裁談文認為儲能行業庫存情況已在逐漸好轉,将在競争與産業洗牌周期後步入理性化發展。孚能科技方面也稱今年一季度業績顯示出樂觀信号。晶科、天合光能、阿特斯均表示自身在手訂單充足,而行業産業鍊價格已在低位,繼續非理性下跌機率較小,未來供需關系有望逐漸改善。

而就在5月10日晚間,通威股份釋出公告,宣布與隆基簽訂了86.24萬噸的矽料訂單,再創年内矽料訂單規模新高(按矽料目前均價算,該訂單價值約391億),兩大業績壓力較大的龍頭此時簽訂大單,也被部分業内人士解讀為光伏行業繼續降價空間較小,将逐漸從低點企穩回升的信号。(本文首發于钛媒體APP,作者|胡珈萌,編輯|劉洋雪)

更多宏觀研究幹貨,請關注钛媒體國際智庫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