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春的味蕾-《那片湖水》

作者:FIRST青年電影展

《那湖》通過展示英雄田立在湘西一個小鎮上的青春經曆,演繹了一部關于生存的悲喜劇。

青春的味蕾-《那片湖水》

整部電影充滿了靜止的超長鏡頭,觀衆往往遠離鏡頭,空洞的畫面人物在中間,形成一種孤獨感。平靜在湖中央,田立劃着一艘白色的船,鏡子最後用特寫鏡頭,人物内心的焦慮露了出來。導演的構圖非常細膩細緻,每一幀都是細心的場景,展現了他非凡的攝影技巧和扛鏡子的能力,但到了後面有些審美疲勞,讓人覺得有點刻意的善意。

片中主角的台詞并不多,大部分時間都是靜靜無聲息的,一個長鏡頭系列走出了一個三角戀的故事,也是男主兩個未被利用的婚外情。人與人之間的空間與距離,通過近與遠的鏡頭,一個接一個地展現出心靈狀态的壓抑和釋放。這種非常簡單而充滿時間的表達形式具有許多可能性,畫面場景的意圖和符号給觀衆充分的想象空間留下白色诠釋。

青春的味蕾-《那片湖水》

影片的色彩飽和度非常飽滿,湘西鎮的鄉村風光幽靜祥和,湖面緩緩蔚藍,蘆葦密密麻,山巒若隐若現,城裡人和周邊環境顯得格格不入。影片中有一位男主角登上了縣城大廈的陽台,周圍建築冰冷的質感傳達出一種安靜孤獨的氣息,印有"國慶節快樂,歡迎來到18号"的大紅燈籠和滴水的紅色水桶和白色的裸體雕像。這個略顯突兀、不那麼不協調的場景,折射出主角的尴尬處境,一隻介于城鄉之間的無腳鳥,未能在兩者之間找到合适的生活方式。

青春的味蕾-《那片湖水》

作為一部青春電影,普通觀衆會覺得這部電影略顯悶悶,峰峰不起眼,蟲鳴,雞飛狗吠叫,像"阿皮卡州炎熱的夏天",有一種潮濕的美感。這部電影充滿了性,沖動,叛逆,理想主義,荒謬的畫面,就像一個無趣被遺忘的生活。船聲、咆哮的警笛聲、無聊的汽車電視廣告和新聞,這些都是英雄無聊日常生活的象征,生活沒有樂趣,似乎沒有必要繼續下去。

影片中,這個男人赤身裸體地躺在卧室裡,呼吸沉重,伴随着無聊的電視節目,隔壁的牆上有朋友猴子和女朋友在抱怨性。在強烈的好奇心的驅使下,英雄躺在牆上,像一隻嗜血的蜻蜓。這時女性特質的聯想開始刺激主人公的神經,内心渴望被埋沒久久的欲望逐漸被喚醒。

青春的味蕾-《那片湖水》

清晨在湖邊,三個人躺在藍色的沙發上,糾纏着身體,他們不知道為什麼生活會日複一日地苦澀無聊,欲望通過喝酒來獲救,破碎的瓶子是性壓抑的遺骸釋放出來,嘈雜的搖滾配樂,給甯靜祥和的鄉村一股強風。生活不創造亮點,沒有驚喜,長期壓抑的情緒爆發讓觀衆對主人公的克制沉悶有極大的幻想和認可。

青春的味蕾-《那片湖水》

如何度過無聊的漫長,漫長,整天,絕望的日子?片中的人帶着無聊的感情,徘徊在我們模糊的夢境中。鏡頭平靜地向生活另一張沉默的冷臉坦白,殘酷而本質,生活毫無意義,長鏡頭在暗流中的風景成神,河鏡讓人聯想到阿皮卡的"博米叔叔",生存的無聊、壓力和欲望的捕捉,凝聚着人們沉悶麻木和茫然。

青春的味蕾-《那片湖水》

影片結尾田琦回到城中家,抱着孩子,站在陽台風中,孩子的衣物呈現出紅、黃、藍、綠的色塊,像田琦自己在湘西小鎮上遇到的人物色彩,紅燈籠、水桶、火車、黃檀木桌、房間、牆壁、 藍色裙子,機車,湖水,綠色蘆葦,草地。這似乎印證了田琦在小鎮上的經曆,未來将留給孩子們。與第一個裸體父親(自己)潛水自殺的形象相呼應,父親和田琦的形象重疊。也許田琦在小鎮的經曆也是他父親過去的經曆,并會繼續發生在下一代的生活中,實作青年轉世的經曆。

田立對生活無明的忍耐,把自己藏在青春期,就像鑽進了一條長長的、無盡的隧道裡,悶熱、潮濕、黑暗。與那種華麗而美麗的青春電影相比,被詩意地裝飾得滿滿的光輝起伏,《那片湖水》是一點點,慢慢進入青春的味蕾,将苦樂參半的豐富融入生活體驗,曲線路徑,這種感覺既熟悉又陌生。

溫/劉曉德(第一特輯影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