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探路新質生産力·産業樣本

作者:文彙
探路新質生産力·産業樣本

在張江盛大天地源創谷,上海獅尾智能化科技有限公司10樓辦公室外的一片玻璃幕牆成了研發團隊的試驗場:一架又一架無人機搭載着自主研發的飛控系統,對準有弧度的外牆,不斷重複着路線設計、自動飛行、捕獲資料等測試,加速打通自動巡檢的應用場景。

眼下,“低空經濟”熱度居高不下,無人機、eVTOL(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等航空器則是未來整個低空經濟最主要的載體。上海獅尾智能化科技有限公司作為低空經濟的重要參與者,專注于先進航電飛控技術的研發,為全自動飛行提供解決方案。

研發核心技術

探路新質生産力·産業樣本

獅尾智能創始人施維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專業,曾任職于一家知名外資飛機研發企業的中國總部。2015年,他決定創業,帶領獅尾智能團隊投入無人機飛控系統的研發。

在飛控系統方面,低空航空器的核心技術就是要提升“眼睛、小腦、大腦”的能力:在環境感覺、定位和避障上,提升航空器安全性,發揮“眼睛”的作用;在航空器飛行穩定性和安全性上,要優化垂直起降技術、自主起降控制系統,增強“小腦”的能力;在飛行過程中,解決航空器自主決策、路徑規劃等技術難題,開發“大腦”智慧。

針對城市工業無人機領域,獅尾智能的關鍵技術之一——INSKY操控系統SVO,就相當于為無人機裝上自主研發的“眼睛、小腦、大腦”:隻要輸入指定的目的地,就可以實作自主運作,支援自動起飛、降落和巡航,具備自動地面和空中防碰撞功能,還能自動失效保護,無需專業飛行員操作。

場景加速落地

探路新質生産力·産業樣本

自主飛行的技術突破為無人機打開了更大的商業應用空間。

“我們正在通過工業無人機加速工業巡檢場景的自動化更新,其中一個主要落地場景就是玻璃幕牆的自動巡檢。”獅尾智能合夥人杜家豪告訴記者,智能網聯、航線規劃和自主感覺避障等多項技術的融入,讓無人機最大化發揮出在複雜場景下的應用能力,形成一套自動化城市飛巡解決方案。

在上海這樣一個超大城市,玻璃幕牆高層建築數以萬計,僅僅靠人工日常巡查很難發現一些死角和盲點。獅尾智能開發的智能方案不僅可以自動規劃無人機巡檢航線,還能把拍攝的視訊實時回傳資料服務中心進行拼接、模組化等操作,完成高還原度實景模型展示。這樣一來,從業人員在背景就可以通過三維地圖直覺看到建築物高度、樓層數、每塊幕牆狀況、每個樓層的構造資訊等。

目前,國内還有很多日常工作場景停留在人工巡檢階段,比如城市周邊的河道治理、環境污染的監測、公路相關的交通執法、建築工地的監控以及城市玻璃幕牆建築的巡檢等,還有在偏遠地區,如以石油管道、天然氣管道、海上鑽井平台、電力線路等能源類為代表的工業場景等。

杜家豪透露,由于無人機相關的飛行控制、圖像傳輸、資料傳輸等技術不斷發展,疊加超視距操控、監控、智能網聯、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等技術的演進,工業無人機在巡檢勘探、安防領域已率先得到應用,而未來更多巡檢場景也将加速落地,持續提升工業巡檢的效率。

競逐低空經濟

與獅尾智能所在園區一條馬路之隔,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就坐落在那裡。“‘大飛機’的起飛帶動了無人機等‘小飛機’加速邁向市場化。”在杜家豪看來,國内低空經濟正處于變革機遇期和戰略發展期。

在載人飛行器領域,獅尾智能最新推出城市四維自動飛行控制系統,融合航電飛控和智能感覺技術,為各類航空飛行器提供适航級别的自動飛行控制系統,也為未來空中交通工具的革新打下基礎。

業内專家認為,新型低空航空器裝備将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方向,無人機等航空裝備的關鍵核心技術有望加快突破,技術水準轉向國際領跑。而針對不同應用需求,産品競争力和市場适應性的不斷提升将成為企業競逐低空經濟的關鍵。

從城市巡檢到載人飛行器,獅尾智能以自主飛行技術改變空中交通格局和創新人們出行方式的故事還在繼續,未來将努力促成城市與人、城市與建築、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緊密連接配接,加速推動低空經濟發展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