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指責型人格:跟誰在一起,就是誰的災難

作者:藝境
指責型人格:跟誰在一起,就是誰的災難

心理學家曾做過一項實驗。

他們利用大腦掃描器搜集了人們在聽到不同詞句時,大腦活動産生的核磁共振圖像,并且分析他們腦内的神經變化。

結果發現,當“你好笨”“你真差勁”等指責型詞句出現時,會刺激大腦釋放大量的皮質醇。

指責型人格:跟誰在一起,就是誰的災難

皮質醇是人體在面臨壓力時分泌的一種激素。

這種激素會導緻人的記憶力下降、抑郁、體重增加等一系列問題,還會損害人的邏輯推理、語言處理、情緒表達等能力,對健康危害極大。

是以說,和“指責型人格”的人在一起,簡直就是一場災難。

指責型人格又被分成三類:刺猬型人格、負能量型人格和碎嘴型人格。

遇到這三類人,一定要躲得遠遠的。

01

  • 刺猬型人格:喜歡挑刺,看誰都不順眼。

央視《開講啦》有一期邀請了易中天做嘉賓。

演講過程中,易中天把雙手放進了中山裝的口袋裡。

青年代表馬昊站起來,批評他雙手插兜的表現是在自我保護,交流不夠真誠。

易中天并沒有生氣,而是笑着解釋了原因,化解了尴尬。

指責型人格:跟誰在一起,就是誰的災難

可馬昊并沒有善罷甘休。

他繼續指責易中天到處錄制節目,是不務正業。

易中天解釋說,自己錄制節目都是業餘時間,并沒有耽誤過學校的一節課。

這個回答并沒有讓馬昊滿意,他又指責說,那你現在呢,也是業餘時間嗎?

這一次,易中天毫不客氣地回怼說,退休了,光榮退休,不可以嗎?

生活中,像馬昊這樣的人不在少數。

這種人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挑别人的刺。

他們就像一隻刺猬,渾身帶刺,看誰都不順眼。

北京某設計院工作的網友@李毅二講過他同僚小孟的故事。

小孟是名牌大學高材生,工作能力出衆,卻在公司最不受待見。

因為他處處看同僚不順眼,對所有人都挑三揀四。

他瞧不起老員工,覺得他們不過是資曆老,業務能力一般。

别人做的設計方案,在他眼裡永遠都是一堆垃圾。

就連同僚帶午飯到公司,他都要插一句嘴,說他們不懂享受生活…...

每個跟他合作過的人,最後都在懷疑自己的工作能力,公司沒有人願意跟小孟一起合作項目。

當你在給一個人打出差評時,其實就是在給對方頭頂那塊本來晴朗的天空不斷地制造陰霾。

喜歡挑刺的人就像是一個黑洞,會把你的好情緒、自信心全部吞噬掉。

遠離那些傷你自尊,滅你自信的人,多去接觸讓你充滿能量的人。

指責型人格:跟誰在一起,就是誰的災難

02

  • 負能量型人格:習慣逃避責任,把錯誤歸咎于外因。

心理學家武志紅分享過一個案例。

有一個女孩替自己的父親來做心理咨詢。

她父親但凡做錯事,永遠都在怪罪别人,要麼是怪她,要麼是她母親。

比如有一次父親飯菜做得不好吃,卻責怪幫廚的她:誰讓你在這兒礙手礙腳的,害我連飯都做不好。

再比如,因為暴風天氣的緣故,家裡落滿了灰塵,他指責妻子早晨出門沒有緊閉門窗,可明明他才是最後離開家的人。

女孩的父親,就是典型的負能量型人格。

這類人有個共同特點,遇事習慣逃避責任,喜歡将所有的錯都歸咎于外因。

工作不滿意,指責客戶太挑剔;人際關系不和諧,抱怨對方太難相處;生活不如意,埋怨夫妻不體貼……

出了事情,他們喜歡從别人身上找原因。

作家陳源斌在長篇小說《秋菊傳奇》裡,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何幸福因為和村裡打官司,沒辦法在村裡繼續待着,隻能和丈夫王慶來一起到城裡打拼。

進城後,王慶來找了個開摩的工作,因為沒有營業資格被罰了款、扣了車。

回到家,他将所有錯推給妻子:“要不是因為你,我們用得着抛家舍業,跑這兒來看别人臉色嗎?”

失業後王慶來找工作屢屢碰壁,他開始抱怨社會太現實,沒有過硬的關系,很難在城市立住腳。

在王慶來眼裡,自己遭遇的所有挫折和不公都來自外界,所有人都對不起他,隻有他自己委屈。

妻子何幸福是以整日以淚洗面,拼命賺錢養家。

最終,何幸福忍無可忍隻能選擇離婚。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受害者心态”:

一個人會把自己不幸福、不成功的責任都推到外界身上,将自己包裝成一個十足的“受害者”。

和這樣的人在一起,你要随時做好被甩鍋的準備。

作家周沖說,受害者心态的人就是苦毒的化身,讓身邊的人壓抑地透不過氣來。

在這樣的人的影響下,一個人就會陷入糾結、憋屈和痛苦的情緒中。

負能量在心中積攢越多,不知不覺中就會變得悲觀厭世,喪失前行的動力。

指責型人格:跟誰在一起,就是誰的災難

03

  • 碎嘴型人格:刀子嘴,比刀子更傷人。

《非暴力溝通》中寫道,也許我們并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确實常常能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語言暴力就像一把利刃,會刺傷對方的心,留下一個鮮血淋漓的洞。

張愛玲在回憶母親時,腦海浮現的總是母親那張憤怒的臉。

有一次家裡來客人,年幼的張愛玲費力地搬來一張椅子,母親卻當着客人的面對她大喊:“你這是做什麼?豬!”

張愛玲得了傷寒,母親負責照顧她的飲食起居,煩悶的時候便會抱怨起來:

“你就是個害人精!隻會拖累别人,真不該管你。”

母親的刀子嘴,成了張愛玲一生的夢魇。

利刀割肉傷易愈,惡語傷人恨不消。

留在身體上的傷口,結疤後就忘了;留在心頭的傷口,每想起一次就痛一次。

作家三毛在上學時,成績很不理想,經常考試不及格。

上了國中在父母的鼓勵下,三毛開始發奮學習,把課本上知識背得滾瓜爛熟。

在一次小考中,三毛數學意外考了滿分,但得到的并不是誇獎而是一頓羞辱。

老師拿着她的試卷,當着全班同學的面羞辱她:“你一定是作弊了,你難道就不覺得自己很可恥嗎?”

随後老師給了她一張全新的試卷,受了委屈的三毛一道題也做不出來,考了零分。

老師在黑闆上畫了兩個圓圈,嘲諷她說:“你不是愛吃鴨蛋嗎,老師給你兩個,你嘗嘗好吃嗎?”

從那以後,三毛不願意再去學校,也害怕與外界接觸,出現了嚴重的心理障礙。

看過這樣一句話:言語上的虐待,無異于靈魂上的謀殺。

那些口無遮攔、尖酸刻薄的人,會把你傷得體無完膚。

遇到這樣的人,遠離他、繞着走。

阿爾伯特·艾利斯說:“指責型人格的人,會讓你壓抑得看不到自己的價值,最終活成一個低價值感的人。”

如果你不幸遇到了這樣的人,永遠不要試圖去改變他。

因為大機率你會失敗,還會遍體鱗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