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微信支付正式對轉賬和付款收取手續費,這一舉措引發廣泛關注。手續費雖然金額不大,但對長期習慣免費服務的使用者而言,多少感到突兀。
收費背後,微信支付面臨的成本壓力與監管環境變化,可能促使其調整經營政策。這場沒有硝煙的“微信支付對抗支付寶”之戰,将為移動支付市場帶來怎樣的新機遇?
成本壓力是微信支付收費的經濟因素
随着使用者數增長,微信支付需要搭建大規模的基礎設施,不斷優化防欺詐、風控等系統。這些都需要花費巨資。再加上使用者分散于全國各地的現金提現需求。僅2020年,微信支付就投入超過150億元用于現金紅包、密碼紅包等支援實體商家的舉措。
與運作成本不斷攀升相比,微信支付的營收增長乏力。2020年,營收同比增長26%,但增速已明顯放緩。手續費收入有助于緩解成本壓力,推動微信支付實作盈利。
監管政策逐漸收緊也是導緻微信支付收費的重要因素。早在2017年,央行就釋出《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明确支付機構可以根據成本定價,向客戶收取必要的合理費用。随後釋出的多項監管規定,都在推動支付機構減免亂象,規範經營,實作穩健發展。收取手續費,有助于微信支付遵守監管要求。
相較于支付寶,微信支付處于追趕地位
支付寶是移動支付的先行者。截至2021年底,支付寶使用者規模超過10億,市場占有率長期保持在55%左右,穩居行業第一。憑借電商場景的支撐,支付寶的支付交易規模也遙遙領先。
而微信支付起程較晚,近年來憑借社交場景迅速崛起,使用者規模超過5億。但由于缺乏電商平台加持,交易規模仍落後支付寶。微信支付的市場占有率約為38%,稍遜一籌。手續費收入,可為微信支付提供資金實力,加快擴大規模的步伐。
此輪收費之戰,支付寶處于被動。2020年其實作收入同比增速僅15%,進入調整期。如果僅靠電商場景,可能難以實作進一步增長。要應對微信支付的追趕,支付寶也面臨調整營收結構,提高收費比例的壓力。
微信或将加強社交場景和豐富應用
面對收費帶來的沖擊,微信可能會加強社交場景應用,發揮生态閉環效應,進而留住使用者。例如通過小程式等創新社交電商模式,提供更符合年輕使用者需求的購物體驗。進一步完善聊天、社交、資訊流等功能,提升使用者黏性。
此外,微信支付可能會開拓更多創新應用。如進軍數字人民币領域,通過與銀行合作研發數字錢包,建構基于微信的數字人民币流通場景。拓展到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領域,讓使用者在微信内就能享受各類便捷服務。
支付寶或會加強零售商圈建設
支付寶也不會坐以待斃,零售商圈能帶來線上流量與線下消費場景的融合,進一步提升使用者活躍度。未來支付寶可能會繼續建構和拓展“支付寶市集”“支付寶小城”等商圈,為線下商戶提供營運和服務工具,整合線上線下資源。
與此同時,支付寶還會發揮螞蟻金服集團的綜合優勢,提供信用記錄、保險等金融服務。利用海量小微商戶及個人信用資料,用技術賦能各行各業,努力實作商家和消費者的共赢。
移動支付市場有望迎來新機遇
這場收費大戰也為移動支付市場帶來新機遇。支付機構将不再依賴支付增值業務獲利,而是通過創新應用與場景營運,實作更健康的盈利模式。使用者和商家的需求也将得到更多滿足,移動支付的公共服務功能不斷提升。
同時,這有助于支付機構分工明确、優勢互補。微信支付可聚焦社交場景,支付寶則發揮在電商與商圈的優勢,形成正向競争。監管部門也将從嚴監管支付機構的市場規範經營,保障消費者權益。
移動支付市場格局由微信支付和支付寶主導的“雙寡頭”結構,可能也會發生改變。更多創新支付機構可能會抓住機遇,通過細分領域的突破獲得增長。最終推動中國移動支付市場向均衡發展。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手續費的收取,隻是移動支付市場發展必經的陣痛期。回望曆史,市場經常會在沖突中前進。相信通過技術與商業模式創新,移動支付必将為廣大使用者和商家帶來更便捷的生活體驗。
已開啟全網維權,搬運抄襲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