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杜斌:完善重症醫學人才隊伍建設,助力重症醫學學科發展

作者:醫學顧事紅藍融合
杜斌:完善重症醫學人才隊伍建設,助力重症醫學學科發展

近日,國家衛健委釋出《關于印發加強重症醫學醫療服務能力建設的意見》的通知,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杜斌教授對此進行了解讀。

全文如下:

《關于印發加強重症醫學醫療服務能力建設的意見的通知》專家解讀(二)

——完善重症醫學人才隊伍建設 

助力重症醫學學科高品質發展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 杜斌

為滿足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在健康中國建設及衛生健康事業高品質發展中,重症醫學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無疑是重要内容之一。

杜斌:完善重症醫學人才隊伍建設,助力重症醫學學科發展

2021年6月4日,國務院辦公廳于釋出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品質發展的意見》,指出為建構公立醫院高品質發展新體系,應當集中力量開展疑難危重症診斷治療技術攻關,以推動國家醫學進步。此外,應當以滿足重大疾病臨床需求為導向進行臨床專科建設,重點發展包括重症醫學在内的臨床專科,引領公立醫院高品質發展新趨勢。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八部門聯合制定了《關于加強重症醫學醫療服務能力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圍繞持續完善重症醫學醫療服務網絡、着力加強重症醫學專科能力建設、有效擴充重症醫學專業人才隊伍、不斷推進重症醫學醫療服務領域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以期實作有效擴充重症醫學醫療資源,加強重症醫學專業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實作重症醫學專科高品質發展的目的。

一、通過制度與體系建設,促進重症醫學住院醫師規範化教育訓練的同質化‍

中華醫學會重症醫學分會調查顯示,從2011年至2015年的短短四年間,重症醫學科的床位數增加了36%,醫生和護士數量分别增加了35%和55%。根據國家衛健委公布的資料,近三年來,上述資料還呈現迅猛增長的勢頭。重症醫學醫療資源顯著增加的同時,有效提升醫療服務品質。

近年來,國家衛生健康委加快建構住院醫師規範化制度,将重症醫學納入統籌推進。組織專家制定了重症醫學住院醫師規範化教育訓練重症醫學科專業基地認定細則及教育訓練内容細則。在為期三年的住院醫師規範化教育訓練過程中,學員須完成内科(共15個月,包括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腎髒内科和神經内科各3個月)、普通外科及外科急診(4個月)、麻醉科(2個月)和重症醫學科(12個月)的專科輪轉。通過基礎專業(内科、外科和麻醉科)的輪轉,兼顧病因診療與器官支援治療;同時通過綜合ICU的系統教育訓練,強調重症醫學相關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全面性。通過制度和體系建設,促進重症醫學住院醫師規範化教育訓練的同質化發展。

二、通過儲備人才的培養,促進醫院内部重症醫學隊伍建設與管理的同質化

《意見》要求,各級醫療機構應當按照“平急結合”的原則,儲備一批“可轉換ICU床位”,進而在面對重大突發事件時能夠滿足大規模緊急救治的需求。此時,除重症醫學科的醫護人員外,其他專科監護病房的醫務人員也應作為重症醫學的救治力量參與到醫療工作中。我們可以統籌規劃重症醫學科及各專科監護病房年輕醫生的知識與技能教育訓練,實作人員教育訓練與隊伍建設的同質化。具體而言,可以要求三級綜合醫院各專科監護病房的醫生在重症醫學科連續接受不少于六個月的系統性教育訓練,以彌補其知識結構方面的短闆;也可考慮安排各專科監護病房的年輕醫生定期到重症醫學科接受教育訓練,以了解重症醫學的最新進展,完成教育訓練後即可作為醫院重症醫學專業人才儲備。在面對重大突發事件時,可以組成重症醫學科與各專科監護病房醫護人員的混編小組,在充分發揮重症醫學儲備人才作用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證醫療安全。

杜斌:完善重症醫學人才隊伍建設,助力重症醫學學科發展

無論在日常工作中,還是在突發重大事件中,重症醫學醫務人員在重症患者救治中發揮着積極作用。但是,重症醫學專業人才隊伍還有待加強。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意見》、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十四五”衛生健康人才發展規劃》,都強調加強重症醫學等領域急需緊缺專業人才的培養教育訓練。《意見》對重症醫學人才隊伍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醫療機構應當結合自身實際,按照要求完善本機關的重症醫學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為重症醫學學科高品質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