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 萬億大市場,抖音步步緊逼!

作者:鳥哥筆記

來源:品牌頭版

2020年中國本地生活服務市場規模為19.5萬億元,到2025年這一數字将會增長至35.3萬億元;2023年,本地生活服務行業全網滲透率38.4%。

可以看出,具有較大的增量空間和較低的市場滲透率,本地生活就像一片肥沃的、等待開墾的土地。

哪裡有利益,哪裡就有競争。

除了美團這個本地生活賽道的頭号玩家之外,高德、抖音、快手、小紅書、視訊号、拼多多等網際網路巨頭們紛紛加碼,希望在這個前景樂觀的賽道,根據自身的特點,形成獨特的玩法,找到超車的可能。

然而,如今抖音成為了美團最大的對手。

在2023,而抖音總交易額約為美團的1/4,增速超過了200%。這個入局4年的後生,在深耕本地生活12年的龍頭老大面前,成了最大的變數和威脅。

20 萬億大市場,抖音步步緊逼!

●圖源:網絡

01.抖音,成了美團最大威脅

2021年,抖音本地生活成立部門,正式入局。抖音進軍“本地生活服務”不僅僅是因為其高頻和剛需,更重要的是“暴利”。

經過數年的高速發展,抖音已經擁有8億的日活躍使用者量(僅次于微信)。正所謂“流量在手,天下我有”,僅通過3年半的時間,抖音電商的成交額就達到驚人的2.2萬億元(約等于1/4個淘寶,1/2個拼多多)。

2022年,抖音試圖低調偷襲,但未能建功。

直到2023年抖音和美團的戰争全面爆發,圍繞本地生活業務的戰火綿延到了大小美食街的每一戶商販。根據抖音生活服務釋出《2023年度資料報告》,抖音在2022年開拓了全國370多座城市的超200萬家合作門店,到了2023年,合作的門店數量已經增長到450萬家。

20 萬億大市場,抖音步步緊逼!

●圖源:大衆點評

作為對比,美團2022年的合作店家大約在930萬家左右,雖然兩者差别巨大,但令美團戰栗的是抖音的增速。美團用了四年才拉來百萬合作商家,而抖音隻花了兩年就做到了。

具體業務方面,抖音在步步緊逼,不斷上線新的功能,蠶食着美團的市場。

衆所周知,美團的主要業務分兩大塊。

一是核心本地商業,包括外賣、團購等;二是新業務,包括美團優選、美團買菜、網約車等。那麼我們再來看看抖音2023年這一年的動作:

團購方面,2022年3月抖音正式上線團購業務,發起對本地生活的新一輪進攻,先後推動達人探店+視訊帶貨與直播間賣團購券的模式。

外賣方面,2022年8月,抖音和餓了麼達成合作,攜手探索本地生活服務的新場景更新;11月,抖音和餓了麼聯合推出的“即看即點即達”外賣在南京試點上線;12月,第三方即時配送平台達達、閃送、順豐同城宣布,與抖音生活服務正式達成合作,隻要消費者在抖音下單“外賣”,三家平台就會調動騎手到店取餐、送餐上門。

網約車方面,2022年12月底抖音開放平台上線了交通出行類目小程式的資質示例,支援第三方網約車平台入駐,正式邁向網約車市場。

02.反擊:“抖音有的,美團也必須有”

抖音在本地生活市場的崛起不容小觑。據報道,2022年,抖音本地生活業務GMV為770億元,另根據“抖音生活”微信公衆号釋出的資料,2023年抖音生活服務平台總交易額同比增長256%。

以此計算, 2023年抖音本地生活GMV近2000億元,接近美團的三分之一。這樣的增長速度無疑給美團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為了挽回局面,美團專門成立了防禦小組,并且把抖音作為最直接的競争對手,發起了一場“抖音有的,美團也必須有”的防守反擊戰。

一是低價團購。2023年,美團APP“美食”頁面新增了“特價團購”闆塊,主要拓展的商家以連鎖品牌為主,例如蜜雪冰城、樂樂茶等;此外,美團還推出“神搶手”、“神券節”、“神仙價到”等一系列的營銷工具,通過低價形成爆品,通過爆品帶動流量,通過流量反哺貨架,形成長線增長。

二是直播帶貨。2023年,美團先後推出“美團直播助手”APP與“美團皮皮蝦”工具,試水短視訊和直播,彌補美團在内容上先天不足。如今,美團APP首頁已經固定了“美團直播”入口,除了“外賣神券節”、“美團旅行”、“美團買藥”等官方直播間,還有星巴克、海底撈、麥當勞等知名品牌直播間。

03.本地生活從來沒有最終赢家

抖音強勢進入“本地生活服務”與美團兵戎相見,但自古以來,戰争從來就沒有大赢家。

一方面,從“本地生活服務”的價值鍊上看,平台的利潤幾乎隻能向B端索取,但是B端從本質上也是為了擷取更多的經濟利益。平台利潤空間的大小取決于其為B端帶來的邊際利潤,而B端的邊際利潤就是其通過銷量的增加攤低其固定成本。

美團和抖音在“本地生活服務”的競争,不可能無限地創造賦能所帶來的增量價值,也就無法持續向B端索取利潤。最終的結果大機率就是大幅降低“本地生活服務”業務的利潤水準。

對于抖音而言,20%的營業利潤率也都是增量,但對于美團而言則必須要依靠大幅增加的量來彌補即将失去的質。

美團也好,抖音也罷,對于消費者和商家而言都是可選消費品,有限的資源在面臨多方争奪的時候價值會提升,而平台不可能無限通過賦能創造增量價值,就意味着利潤空間必然會壓縮至傳統業務的水準。

另一方面,誠然,抖音在本地生活領域來勢洶洶,但面對美團也沒有太多勝算。至少目前抖音就面臨着兩方面的挑戰。

一是抖音的定位和推送規則雖然對品牌商家或連鎖商家友好,但對于中小商家及個體商家的吸引力有限。

抖音做本地生活的邏輯,是為線下門店引流,進而提升門店效益,本質上是另一種形式的“帶貨”。他們的使用者畫像也比較明顯:有一定特色的、客單價較高的品牌門店,簡單來說就是“網紅店”。

但可惜,這樣的店鋪并不占大多數,作為在抖音上曝光的店鋪,必須有足夠豐富的商品撐起内容,但普通的線下小店并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舉例來說,全國統一的沙縣小吃,就不太需要品牌曝光,也很難通過短視訊增加客流量。

對于中小商家來說,美團的評分體系和展示邏輯更适合他們,隻要把商品做好就能獲得平台的流量,不用多花心思做内容。商家用不上流量,對抖音來說是相當棘手的問題。

二是抖音關于本地生活的基礎配套尚不完善,依賴第三方平台。

做本地生活,配送是一個繞不開的問題,作為和消費者直接接觸的環節,配送服務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平台的口碑。如果依賴第三方服務,則無疑把命門交到了别人手上,風險較大。

20 萬億大市場,抖音步步緊逼!

●圖源:網絡

然而,同城物流配送又是典型的重資産業務,抖音作為線上的内容平台天然缺乏這方面的基因,想自建配送團隊并不容易。

相比之下,美團的配送團隊則十分強大,且已經建立了使用者心智,在認知上抖音很難超越美團。

是以,抖音固然增速可怖,但其所能其觸及的領域是有限的,本地生活不同于線上商業,需要多年的深耕才能拿下。美團的生意抖音能做,但若想做好還需要長期的經營。

畢竟,從“百團大戰”中殺出重圍的美團,絕非等閑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