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梅伴竹馬,烏梅消暑長

作者:PSM藥盾公益
青梅伴竹馬,烏梅消暑長

春色将闌,莺聲漸老,紅英落盡青梅小。暮春時節,我從綠葉裡探出腦袋,極嬌俏,羞澀地蒙着一層細細軟軟的絨毛,沁着雨露,鮮嫩欲滴,讓人看着就想咬上一口——可不能真咬哦!因為我可以讓你們一入口就酸掉腮幫子。

知道我是誰了嗎?

我就是張震筆下“青梅如豆,斷送春歸去。”、晏殊詞中“青梅煮酒鬥時新。天氣欲殘春。”趕走春天的——青梅!

青梅伴竹馬,烏梅消暑長

古往今來我帶給大家舌尖上的享受,獲得大家的鐘愛!《三國演義》這部小說裡最為華麗鋪陳,卻内裡刀光劍影的一段文字大概是:青梅煮酒論英雄。

曹操怎麼想到青梅煮酒的呢?因為他想到了望梅止渴的往事。在望梅止渴的故事裡,青梅甘酸可以解渴。曹操青梅煮酒時,“盤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對坐,開懷暢飲。”酒搭配青梅,酸甜适中,想起來就好喝吧?

三國裡還有孫權兒子孫亮的蜜漬梅,大概在三國時,大家就挺欣賞我的酸甜可口吧?《水浒傳》裡茶坊的王婆還跟西門慶念叨,要不要做個梅湯。可見在宋朝我也很受歡迎。

能得到大家的鐘愛寵愛,我靠的不僅是味美,還身懷十八般武藝,讓我炫一下藥用價值吧!

青梅伴竹馬,烏梅消暑長

青梅味酸,具有生津止渴和開胃解郁的功效,可以調節胃腸功能,促進腸道蠕動,促進消化液的分泌,能夠改善便秘等。《傷寒雜病論》認為,梅有止咳、止瀉、止痛、止血、止渴的“五止”作用。

按藥性五味,青梅屬于酸味藥,“能收能澀”,即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

我還可以做成烏梅

這也是一味中藥

青梅伴竹馬,烏梅消暑長

《本草綱目》記載“梅實采半黃者,以煙熏之為烏梅” 。烏梅就是把我——薔薇科植物梅的幹燥近成熟果實,在夏季果實近成熟時采收,低溫烘幹後悶至色變黑。

首載于《神農本草經》,原名“梅實”。又稱梅實、熏梅、桔梅肉、酸梅、春梅等。味酸澀,性平,入肝、脾、肺、大腸經。

看看烏梅是如何

大顯身手:

青梅伴竹馬,烏梅消暑長

敲黑闆:把我當藥用,請在中醫師或中醫師的指導下才能用!

我除了武藝高強,還是個雙面俏嬌娃——藥食同源。

青梅伴竹馬,烏梅消暑長
青梅伴竹馬,烏梅消暑長

春天未熟,初夏時節就“梅子黃時雨”。我可是帶季節性的!是以人們想出各種奇巧的方法讓我在舌尖心底留下綿長的記憶,也造就了我的藥食同源。如青梅酒、話梅、梅子茶、酸梅湯……流口水了吧!我來推薦幾個食療方!

青梅酒(《食物中藥與便方》)

【材料】未熟青梅若幹,高粱酒。

【制法】取未熟青梅若幹,放置瓶中,用高粱燒酒浸泡,以浸沒青梅,高出約3-6cm為度,密封1個月後即可使用,此酒越陳越好。每次使用适量或吃酒浸青梅1個。

【功效】可治療夏季痧氣,腹痛嘔吐,瀉痢(包括腸炎、食物中毒性胃腸病)。

青梅伴竹馬,烏梅消暑長

烏陳普洱茶

【材料】普洱茶10克,陳皮5克,烏梅5克。

【制法】陳皮、烏梅洗淨,将陳皮剪碎、烏梅剪開,與普洱茶同放入茶壺中,注入開水,濾出茶湯飲用。

【功效】止渴生津,消食養胃。适合口幹咽燥、食欲不振以及消化不良之人。

青梅伴竹馬,烏梅消暑長

酸梅湯

【材料】 取烏梅250克,山楂150克,冰糖适量,桂花少許。

【制法】将烏梅、山楂洗淨後入砂鍋/搪瓷鍋(避免使用鐵鍋、鋁鍋等金屬制品)加清水5000毫升,先大火煮沸,轉文火煎煮約1小時,去渣取汁,加入冰糖适量,微沸後攪勻,可加桂花少許,以增色添香。

【功效】烏梅是酸的,冰糖是甜的,酸甘化陰,可用于喉嚨幹燥;烏梅與山楂配伍,又具有消食導滞的功效。

青梅伴竹馬,烏梅消暑長

是不是對我佩服得五體投地?可千萬不要被我迷倒而失去理智哦!吃太多導緻牙齒酸軟。還有,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于有下面的情況:

有表邪或内有實熱積滞者,有消化性潰瘍史或胃酸過多者,感冒發熱,咳嗽多痰,胸膈痞悶者,菌痢、腸炎的初期,脾胃虛寒者,切記我并不适合你,請遠離我。

審稿專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總醫院 副主任藥師 彭海瑩

作者:南部戰區總醫院主管藥師 黃琳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