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鄭小驢《南方巴赫》:“事件視界”的逃逸者|新批評

作者:文學報
鄭小驢《南方巴赫》:“事件視界”的逃逸者|新批評
鄭小驢《南方巴赫》:“事件視界”的逃逸者|新批評

文 / 沈念

新批評

青年作家鄭小驢全新中短篇小說集《南方巴赫》近期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鄭小驢落筆湖南小城,講述了以金宏明、文砣、小湘西、劉明漢等為代表的小城青年,陷入成人世界的狡黠、隐秘欲望的暗流,在俗世塵煙的莫比烏斯環中漂泊、尋找、奔逃的故事。

作家沈念在讀後寫下這篇評論,從一個概念給出了自己的解讀,“鄭小驢小說中的‘事件視界’是一個力量偾張、象征深刻的文學概念,它既是故事情節的推動力,也是人物内心、事件社會的視界反映,在引人入勝的故事空間中,完成了一次對人性與大地之間互動的深邃思考。”

鄭小驢《南方巴赫》:“事件視界”的逃逸者|新批評
鄭小驢《南方巴赫》:“事件視界”的逃逸者|新批評

從北京返湘的飛機上,我讀完青年作家鄭小驢的新作《南方巴赫》。這是一部由九個中短篇組成的小說集,故事多聚焦于湖湘大地。飛機降落黃花機場之前,我望了一眼窗外,近處是一片飽蘸暮色的深灰,在視線盡頭、天的邊界,卻是霞光四射、紅雲卷動,我猜想,雲層之下,一定是深沉夜色。我從雲層之上的視界,聯想到小說中不同體感的事件,突然靈光一閃,冒出一個詞:“事件視界”。

落地後上網搜尋,發現“事件視界”這個詞真實存在,但多運用在天體實體學中,指的是時空的曲隔界線,一般是指黑洞周圍區域。因為引力巨大,當黑洞附近的逃逸速度大于光速,任何光線就不再存在從事件視界内部逃脫的可能性。

我想,如果用“事件視界”來談論鄭小驢的小說,會賦予其小說一種文學闡釋。那事件視界在這裡就不再隻是一個天體實體學中的“邊界”“區域”指稱,而變作小說的叙述視角,變作事件發展中已知與未知的“楚河漢界”,變作關涉情感、心理以及社會文化等的部分。作為“事件視界”“造事者”的作者,設法突破視界拘囿的讀者,雙方會如何在探索小說事件發生的複雜性中相遇呢?

鄭小驢《南方巴赫》:“事件視界”的逃逸者|新批評

鄭小驢巧妙地運用“事件視界”,建構了一個個充滿張力的故事空間。這些空間既是實體的,也是心理的、社會的。如《最後一口氣》中,謝幕的第一代農民工意外傷亡事件中的遊魂講述;《南方巴赫》中青春成長的向往、困境、欲望鬥争;《天高皇帝遠》中鄉村貧困的破解之難、基層政權運轉和青年幹部的無奈與隐忍,等等。這讓他筆下的金宏明、艾米莉、劉小京、羅濤等人物在各自遭遇的事件中,面臨着難以掙脫某種界限(道德、規則等)的沖突、憤怒與無奈。人物被迫面對自己内心的恐懼、欲望,又被外部世界的巨大引力所吸附,人性的複雜與斑駁就顯得光怪陸離了。

象征是小說經典化的一個重要因素,鄭小驢對“事件視界”的精巧構思,充滿了象征意味。這些或顯或隐的象征,可能是标志206、日産藍鳥、吉利豪情、重卡雙排後胎等物象,可能是瘸腿女人、奧特曼弟弟、有潔癖的姑媽、從聽巴赫到聽《兩隻蝴蝶》的三島等人物,也可能是現實中的行為、小說本身投射的社會問題,連同讀者探尋事件真相的舉止,皆從創作到閱讀中構成一種象征。于是,我們在《火山邊緣》中,會驚訝于那個長沙小女孩如此迷戀“我”,會深思“我”夢中反複出現的非洲女孩意味着什麼;我們會想象《衡陽牌拖拉機》中的“拖拉機”故事,難道隻是一群捉迷藏孩子的淘氣再現,其背後難道不是城市化過程中村莊倫理的失序;我們也會追随《國産輪胎》中那隻一旦滾動就無法阻擋的“輪胎”,在野外的船上度過一個驚心動魄卻無比哀傷的夜晚……俯拾皆是的有意味、在情節中如障礙物或如穿上隐身衣的象征,将事件與人物的關系緊密勾連起來,在事件行進中不斷拓展邊界。它們象征着什麼?是歲月輪回中人性的種種困境,自我認知的局限、情感的束縛以及社會的壓抑。鄭小驢經此成功引發了讀者對于人性、情感和社會問題的深刻思考。

鄭小驢《南方巴赫》:“事件視界”的逃逸者|新批評

鄭小驢是講故事的高手,這部小說集非常注重地方性、實證精神和事實的内在邏輯,同時也在“事件視界”中展現了高明的叙事技巧。

首先,他通過生動的場景再現和豐富的細節,讓讀者強烈感受到人物在事件視界中的身心狀态。如《國産輪胎》中有潔癖的姑媽在看到羊皮手套沾上鼻涕時,“臉色瞬時變得蒼白,臉部線條掩飾不住地抽搐”;如《衡陽牌拖拉機》的機頭油箱燃燒起來,“火光映照着一張被煙熏得烏黑的臉,滿臉驚悚,像剛從竈膛爬出來,渾身上下唯有眼睛是白的。白得如此耀眼,像兩顆剛剝殼的雞蛋”——這些細節無不讓讀者印象深刻。

其次,他善于運用多視角叙事等手法,将現實物事和抽象概念轉化為具體可感的文學形象,使事件視界的空間得到延展。如《國産輪胎》分别從“小湘西”“瘸腿女人”“胡珍香”等人物視角,将小鎮關系經緯交織起來。然而,也不可否認,他善于隐晦和抽象的表達,在開放性的結尾面前,會讓讀者對這位“造事者”的“逃逸行為”充滿怨恨。如《一屋子敵人》中,想方設法卻又未明确是否真正去往的緬北之地,《南方巴赫》中各種鋪墊性講述,最後聚焦于艾米莉的身世、生死,以及整個事件及人物的真假,對潛藏的社會問題的深度思考,使小說充滿懸疑性、緊張感和神秘性。非線性的叙事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閱讀難度,也可能導緻部分喜歡探究真相的讀者難以完全了解其深層含義。是以,身為讀者的朋友們需要“跑動”起來,需要跳出故事看小說的因果與省略的部分,越過人物看時代生活和個體生存,進而去體悟并把握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後的凝視與寓意。

鄭小驢《南方巴赫》:“事件視界”的逃逸者|新批評

鄭小驢坦言寫作中在向福克納、村上春樹、格非的經典之作緻敬。他在《南方巴赫》結尾寫到:“我緊握方向盤,就像緊握自己的命運。我沒有方向,也沒有目的地,但我必須駕駛我的車……一直開下去。”這是一個逃逸者在生活報複他之後的“文字償還”曆程,如此讓人感傷、身陷荒誕,又如此讓人難言以對。我願意将鄭小驢小說中的“事件視界”視作一個力量偾張、象征深刻的文學概念,以及一種他發出的緻敬經典的新聲音,它們既是故事情節的推動力,也是人物内心、事件社會的視界反映,在引人入勝的故事空間中,完成了一次對人性與大地之間互動的深邃思考。

文章編輯:何晶 ;新媒體編輯:鄭周明

配圖:攝圖網

鄭小驢《南方巴赫》:“事件視界”的逃逸者|新批評

id : iwenxuebao

微信公号

新浪微網誌

@文藝速效丸

小紅書

@41樓編輯部

小宇宙播客

2024文學報開啟訂閱

鄭小驢《南方巴赫》:“事件視界”的逃逸者|新批評
鄭小驢《南方巴赫》:“事件視界”的逃逸者|新批評

郵發代号3-22

周刊 / 全年定價:61.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