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工智能侵權讨論加劇,跑量出版背後的作者困擾|4月世界文學熱點

作者:文學報
人工智能侵權讨論加劇,跑量出版背後的作者困擾|4月世界文學熱點
人工智能侵權讨論加劇,跑量出版背後的作者困擾|4月世界文學熱點

月末月初,我們縱覽近一個月内全球文學期刊聚焦的話題,遴選其中有趣、新穎、觀點介紹給大家。

4月,文學界繼續關注熱議着人工智能對作品版權的利弊問題,同時類似詩歌創作生成器之類的平台被越來越多的作者使用。80歲的詩人愛麗絲·諾特利接受《巴黎評論》訪談中提到了作品的偉大與否來自于何處。

人工智能侵權讨論加劇,跑量出版背後的作者困擾|4月世界文學熱點

《巴黎評論》

愛麗絲·諾特利談失去親人的痛苦

人工智能侵權讨論加劇,跑量出版背後的作者困擾|4月世界文學熱點

出生于1945年的美國詩人愛麗絲·諾特利(Alice Notley)被認為是紐約詩派第二代成員、母親和家庭生活等話題的先鋒人物,其早期作品為幾代詩人奠定了形式和理論基礎。她還嘗試在詩歌中引入已故親人的靈魂,将她與父親和丈夫、詩人特德·貝裡根的對話作為詩歌的主題和形式。在讨論偉大的詩歌從何而來時,《巴黎評論》的作者提出,精神分析中有一個觀點,即藝術家在他們的作品中需要升華,但愛麗絲·諾特利認為這個觀點是荒謬的:“我從來不升華。我認為真正的答案與痛苦有關,以及你在痛苦之後如何看待事物。你可能會因痛苦被凝固,但如果你沒有凝固住,其他世界就會向你敞開。例如,我就會(在痛苦後)開始聽到死者的聲音。”

《出版家周刊》

人工智能是否真的會損害版權

人工智能侵權讨論加劇,跑量出版背後的作者困擾|4月世界文學熱點

今天許多作家或圖書出版商對人工智能的主要擔憂就是版權。他們最擔心的是,人工智能正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接受受版權保護的作品的訓練。許多人都聽說人工智能服務可以逐字複制作品,也擔心人工智能服務将被用來生成競争性作品,進而湧入市場并将其擠出市場。另外,版權法非常複雜,訴訟和随後的上訴可能需要數月甚至數年的時間,是以在人工智能方面,人們不能指望法院提供實際指導。然而,去年11月,一名聯邦法官駁回了一組作者的訴訟,指出Meta的Llama A生成的文本既沒有複制、也不接近他們書中的文本。或許,對于作者和出版商來說,重要的是要超越他們的恐懼,并親自探索這項技術。作為出版商、非虛構作家,Thad McIlroy就很樂意與使用人工智能的作者合作,并相信随着時間的推移,像Kudan這樣的人工智能的使用将變得更加普遍,我們今天面臨的許多擔憂将變得毫無意義。

《紐約時報》

出版不應隻注重數量

人工智能侵權讨論加劇,跑量出版背後的作者困擾|4月世界文學熱點

在1月30日的采訪中,新上任的企鵝蘭登書屋首席執行官Nihar Malaviya告訴《紐約時報》記者,在收購西蒙與舒斯特的交易失敗後,他設想了一項增加市場佔有率的新戰略:“大部分增長必須通過銷售更多的書籍來實作。”這是一種非常美國和資本主義的理念,即越多越好;不斷生産新産品來幫助公司實作逐年增長,同時淘汰銷售額不佳的産品。然而,書籍不是普通商品,簡單地增加産量而不提供足夠的支援對創作者、消費者來說都沒有好處。現在的編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忙碌,無法給予每個作者應有的關注。被主要出版商收購的書籍在出版過程的後期被忽視十分常見,而作者也越來越想知道自己是否應該自費聘請出版商以外的幫助。

《衛報》

如何定義“悲傷女孩小說”

人工智能侵權讨論加劇,跑量出版背後的作者困擾|4月世界文學熱點

“悲傷女孩小說”常常被用來定義近年來流行的一種嚴肅文學流派。“悲傷女孩小說”一詞有時與“酷女孩小說”互換使用,其中,“酷女孩小說”譴責中産女性的穿着得體和舉辦派對等行為,而在“悲傷女孩小說”裡,主角在資本主義環境中痛苦和不滿,對自己的情感經曆和與他人的關系感到沖突。通常她們受過高等教育、經常分析自己的情況,有時感到悲傷,但通常感到無聊。當女性寫出複雜的人物,充滿欲望、憤怒或自我毀滅的沖動時,為什麼她們的書會被定義為“悲傷”和輕浮?我們模糊地認為是“悲傷”的很多情緒其實是憤怒,比如在奧特莎·莫什費格的《我的休息和放松之年》(My Year of Rest and Relaxation)中,主人公超然的語氣中就充滿了憤怒。在“女孩”一詞被認為代表着更可愛、更小、更愚蠢的當下,“悲傷女孩小說”想要真正表達的是女性的憤怒和其他被壓抑的情緒。

Lithub文學網站

如何結束一首詩

人工智能侵權讨論加劇,跑量出版背後的作者困擾|4月世界文學熱點

在正在進行的美國國家詩歌月挑戰活動中,詩歌愛好者被邀請在30天内寫出30首詩。雖然這聽上去很難,但在詩人、教師艾米麗·斯卡娅(Emily Skaja)看來,人們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詩的靈感。她建立了詩歌提示生成器(Poetry Prompt Generator)來為詩人提供線上資源,可以随機化生成一首詩的潛在特征。使用生成器是開始一首詩的好方法,但結束一首詩的難度也很大。詩人常常會以強烈的方式來寫詩的開頭,可這種強烈感會在結尾處逐漸消失,就好像笨拙地退到舞台下一樣。斯卡娅提供了五十種詩歌結尾的可能性,比如最經典的以意象結尾,或以頓悟結束,比如“現在你突然看到了,閃電擊中了自我之塔”。此外,詩人也可以像羅伯特·海登寫下“對于愛的嚴苛及其孤獨的職責,我知道什麼?我知道什麼?”一樣以一個問題結束。

新媒體編輯:鄭周明

配圖:媒體資料

人工智能侵權讨論加劇,跑量出版背後的作者困擾|4月世界文學熱點

id : iwenxuebao

微信公号

新浪微網誌

@文藝速效丸

小紅書

@41樓編輯部

小宇宙播客

2024文學報開啟訂閱

人工智能侵權讨論加劇,跑量出版背後的作者困擾|4月世界文學熱點
人工智能侵權讨論加劇,跑量出版背後的作者困擾|4月世界文學熱點

郵發代号3-22

周刊 / 全年定價:61.80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