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握好“破題之鑰”——淮河能源控股集團以科技創新推進新質生産力發展側記

作者:中國礦業報

◎ 本報記者 馬曉敏 通訊員 羅坤 趙光

“唯一、首批、前列、領先……”這些成色十足的“熱詞”,标志着淮河能源控股集團高揚科技風帆、彙聚創新潮湧的強勁脈動和豐碩收獲。

近日,記者對該集團下轄的多家機關進行探訪,見證了企業發揮創新驅動的“乘數效應”,以科技創新之“勢”,增強高品質發展之“能”。

攻堅克難

技術創新成為“最大增量”

在淮河能源朱集東礦1171(1)工作面遠端控制中心,負責控制的職工将按鈕按下,遠處煤機轟隆作響,煤壁破碎,皮帶飛馳,“這個智能化工作面,綜合自動化率在95%以上,工作面内作業人員隻需4人。”該礦綜采二隊采煤一班班長王法彬表示。

作為該集團本土首個薄煤層智能化工作面,朱集東礦1171(1)工作面在“2023全國煤礦采煤工作面智能創新大賽”中,被評為薄煤層智能綜采賽道特等級獎,充分彰顯了技術進步在推動生産方式轉變方面的作用。

新質生産力,要義就在科技創新,在于技術的革命性突破。據統計,僅去年,淮河能源控股集團榮獲省部級科技獎29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7項;11項科技成果經鑒定達到國際領先、國際先進水準;獲國家授權專利122件,8項成果上升為行業标準。

作為全國典型的地質條件複雜礦區,淮南煤礦水、火、瓦斯、地溫、地壓災害一應俱全。想要在“懸崖”上摘得“鮮果”,以技術創新破解生産難題是必由之路。其中,深部煤炭資源安全開采又是重中之重。

2023年10月,由淮河能源控股集團牽頭,與安徽理工大學聯合共建的深部煤炭安全開采與環境保護全國重點實驗室正式揭牌。“大陸70%深部礦井開采條件與淮南類似,越往深部災害耦合疊加越嚴重,淮南的今天就是行業的明天。”揭牌儀式上,10餘名院士為實驗室的建設獻計獻策。

“向深部進軍不僅是為了企業自身的發展,也同樣是企業承擔國家重大科研專項,開展行業基礎研究的責任和擔當。”淮河能源工程院副總經理、副院長王傳兵表示,“接下來,我們還将繼續貫徹落實‘三邊’要求,聚焦‘深部煤炭安全智能精準開采、深部煤礦典型動力災害防控、粉塵防控與職業安全健康和淮河流域煤礦生态環境保護’四個主要研究方向,全力做好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

蹄疾步穩

轉型更新煥發新氣象

熒屏之上,一排排整齊的數字閃爍,分布在礦區各處的24個屋頂光伏電站的資料彙聚于此。“這是我們研發的淮礦屋頂光伏電站集中智能營運分析平台,便于随時觀察各電站的運作情況。”淮河能源電力集團新能源發展事業部資深主管李安平介紹。

屋頂光伏較為分散,采用傳統方式巡檢,職工勞動強度大且效率低。電力集團針對實際,将各電站裝置資料接入雲端并進行智能分析。目前,屋頂光伏電站已基本實作現場無人值班、平台少人值守,該技術也榮獲該集團首屆青工“五小”金成果。

解決面臨的現實生産難題,是企業科技創新的出發點、落腳點、中心點。過去一年,淮河能源控股集團大力推進“三首”研發、“四新”應用,推動生産方式轉變。

在煤炭産業方面,淮河能源建成7條盾構機作業線,形成直徑2.5米、3.5米、4.5米、5.5米系列化盾構機應用矩陣,創造深井TBM施工月進度736米世界紀錄;首次建立淮南礦區煤巷圍岩等級分類方法,建構“四層網”灰岩水害綜合防治體系,保障A組煤開采,為全國首例;軟煤順層定向長鑽孔區域預抽技術創行業紀錄,釋出《淮南礦區A組煤煤層氣水準井鑽井工程技術規範》等18項企業标準。“近三年,集團煤炭産業全員勞動生産率、煤巷單進、岩巷單進分别提高20%、19%、33%。”淮河能源煤業公司生産技術部資深主管劉飛重點提到這幾組數字。

在煤電産業方面,潘集電廠的投産是淮河能源控股集團“自主辦大電”的首個項目。以此為依托,其創新動能也進一步迸發。“過去一年我們投入研發資金2625萬元,實施‘潘集電廠運作資料價值深度挖掘探析’等科研項目13項。”站在集控中心大屏前,淮河能源電力集團生産技術部副部長張華指着電廠分布地圖向記者介紹。

其中,電廠自動化和智能化建設是一大亮點。繼“潘集電廠5G賦能智慧能源”項目上榜2022年安徽省“5G+工業網際網路”十大創新應用之後,“滁州調峰電廠5G+智慧電廠”項目又被評為2023年安徽省“5G+工業網際網路”創新應用案例。

“我們在完成各項工程節點的同時,同步推進智慧電廠建設,獲得了一項實用新型專利。”站在投産不久的1号機組旁,淮河能源滁州天然氣調峰電廠裝置管理部副部長吉傑很自豪,“作為安徽省首個天然氣調峰電廠項目,我們還在今年牽頭編制了《AE94.3A型瓦斯輪機技術導則》,由中國電力裝置管理協會釋出為行業标準,填補了同類燃機行業空白。”

人才為先

深化改革激發新潛能

5名年輕的科研人員面露笑容,手拿“青年突擊隊”紅旗并排而立,旁邊是一項項科研成果簡介……在淮河能源工程院生态實驗室内,一張醒目的立牌吸引了記者的目光,“這個是我們生态實驗室成立的‘青年突擊隊’,成員都是35歲以下的青年科技人才。”淮河能源工程院黨群工作部部長孟建兵介紹道。

據了解,淮河能源工程院聚焦該集團産業發展“卡脖子”難題,成立了A組煤安全高效開采、煤層氣地面強化抽采、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等5支青年突擊隊。

“成立青年突擊隊、定期舉辦青年科技論壇,加強高端人才培養和引進,最終目的是要建設以領軍型人才為核心、以骨幹型人才為支撐、以青年人才為基礎的特色人才體系。”孟建兵介紹。

創新的活力在基層,在青年。

近年來,該集團積極發揮大師工作室傳幫帶作用,為青年技術人才鋪路,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青工小将”。來自淮河能源顧橋礦綜采二隊機電班職工沈樂就是其中之一。出生于1999年的他,去年底被推薦參加“天信杯”全國煤炭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并獲得了“綜采維修電工”項目一等獎。

“我的快速成長,離不開工作室技能大師的悉心教導,更得益于近年來企業積極組織開展的各類技能競賽,技能高超、業績突出的人才可以破格提升等舉措。”沈樂笑着說。

在資源配置方面,該集團持續完善科研項目管理機制,全面強化激勵保障措施。他們推行“揭榜挂帥”“定向委托”“競争賽馬”等新型科研攻關模式,開辟科技創新“競技場”。2023年,集團公開釋出科研項目149項,員工揭榜53項。暢通操作崗位上升通道,開展首席技師、資深技師評選,“藍領”也能拿高薪。

與此同時,該集團還以績效激勵、現場會推廣等形式,加快創新成果的推廣轉化。據統計,自2021年以來,各機關共有500餘項“五小”成果獲得省、市、行業以及集團的表彰。僅去年,該集團就有42項成果實作轉化,為解決制約安全生産、效率提升的諸多産業發展難題提供了“破題之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