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戲稱“最沒存在感的省會城市”,卻成2023年人口增長第一城
中訪網财經
2024-05-07 10:44釋出于四川

曾被戲稱為“中國最沒存在感的省會城市”之一的合肥,近年來的存在感可不低。
“合肥模式”被各地争相模式,合肥也成為了2023年人口增長第一城。合肥市财政局金融處處長曾表示,“每個禮拜,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人來合肥,交流項目招商經驗。”
據官方資料顯示,2023年合肥的常住人口已達985.3萬人,相較于2022年增加了21.9萬人,這一增量甚至超過了“2022年中國人口增量第一”的長沙(18.1萬人),并遠超杭州、甯波和南京等城市,成為新晉的人口增長冠軍。
不僅人口數量在攀升,合肥的人口品質也有顯著的提升。2023年統計資料顯示,合肥每10萬人中,就有超過2.7萬人受過大學教育,這一比例是全國平均水準的1.8倍左右;同時,每萬名就業者中,研發人員數量超過180人,是全國的2倍左右。這些資料充分證明了合肥在經濟潛力和科研創新實力上的顯著提升,使得這座安徽省的省會城市對人才的吸引力日益增強。
近年來,合肥的人口增長勢頭強勁,并且預計未來還将持續增長。根據《合肥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草案),到2035年,合肥市的常住人口預計将突破1300萬人,實際服務人口将超過1500萬人,其中超過93%的人口将居住在各級城鎮中,人口數量将超過1200萬人。
01
“大縣城”的逆襲之路
2000年合肥的GDP不到400億,在全國城市排名80開外,被外界調侃為“大縣城”。
2011年合肥GDP也隻有3642.3億元,然而到了2021年,合肥的經濟總量達到了1.14萬億,同比增長9.2%,排名全國第19位。這意味着過去10年裡合肥的經濟增幅達到了213%,短短數十年間,合肥便以驚人的速度實作了從“縣城”到GDP萬億級大都市的華麗轉身。
不靠海、不沿邊的合肥,如何能夠在長三角強大的虹吸效應之下,如何實作經濟的快速崛起,坐上人口增長冠軍的寶座?答案在于其獨特的“合肥模式”——一種城市“投行化”的發展政策。
2008年,合肥決定暫緩了地鐵建設,毅然拿出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冒險投資了當時市值下跌、持續虧損的京東方,建設了國内首條6代液晶面闆生産線。如今,京東方已成長為年營收千億的巨頭,并成為了合肥的标志性企業。
2016年,合肥再次出手,與兆易創新攜手,共同啟動了總投資高達1500億元的長鑫存儲記憶體晶片自主制造項目,進而為國家在該領域開創了新的局面。
到了2020年,合肥建投與三級國資平台聯手籌集了70億元資金,為處于困境中的蔚來汽車提供了及時的援助。此後,随着比亞迪、大衆等汽車行業巨頭及其配套企業的進駐,合肥正逐漸崛起為一座“新能源汽車之都”。
通過這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投資和合作,合肥不僅收獲了可觀的投資回報,更成功地推動了本地産業鍊的擴充和更新。
如今,合肥在網際網路上被稱為“風投之城”,這不僅指其在産業發展上的成功投資,還展現合肥在教育領域的高瞻遠矚。1970年,合肥接納了不得不從北京外遷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後來,這座網羅着全國“天才少年”的大學為合肥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才智力支援,是以,引進中科大也被很多人視為合肥曆史上“最具價值的長線投資”。得益于中科大的全力支援,合肥在基礎研究和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2004年,合肥獲科技部的準許,成為國家首個科技創新型試點城市;到了2017年,合肥更進一步,成為繼上海之後的第二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城市。2022年,合肥在全國38個“國之重器”大科學裝置中占據了8個席位,數量位居全國第一,超越了北京的7個和上海的5個。同時,合肥還擁有兩院院士138人,以及近200萬的各類人才儲備。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大陸AI領域的龍頭企業——科大訊飛,也脫胎于中科大。
02
中西部崛起
事實上,近年來人口增長最猛的城市,幾乎都是省會,且多數位居中西部。
具體來看,2021至2023年,人口增量冠軍分别是武漢、長沙和合肥,這三座城市均位于中西部。在這些城市中,鄭州、武漢、合肥和成都的表現尤為出色,它們的人口持續增長,使得這些城市在全國的人口排名不斷上升,甚至超過了一些經濟更為發達的城市。
2023年,鄭州的常住人口首次突破了1300萬,超過了蘇州的1295.8萬,成功跻身至全國人口前十的城市之列。同樣值得注意的是,武漢的常住人口在過去幾年裡已經超過了天津,合肥的人口也超過了甯波,并且這兩座城市都保持了持續的領先優勢。
更為引人注目的是,成都與北京之間的人口競争。作為全國人口第三大城市的有力競争者,成都的人口正在迅速接近北京。2023年,成都的人口達到了2140.3萬,而北京的人口約為2185.8萬。兩地之間的人口差距已經從高峰期的500多萬縮小到了僅45.5萬。
人口的增長與城市經濟發展密不可分,隻有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工作崗位,才能吸引并留住人才。
2000年到2022年,中部和西部地區的經濟比重分别從20%和17%提高到了22%和21%。此外,自2010年起,在主要的經濟強市和省會城市中,GDP增長最快的10個城市裡,有一半位于中西部,其中增長幅度最大的是貴陽。這一資料充分展示了中西部地區的經濟活力和發展潛力,也正是這些因素推動了這些地區人口的快速增長。(内容來源|華博商業評論)
檢視原圖 613K
-
曾被戲稱“最沒存在感的省會城市”,卻成2023年人口增長第一城